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衡峰
指 衡山 。 唐 宋之问 《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诗:“ 湘 岸竹泉幽, 衡 峰石囷闭。” 宋 胡宏 《碧泉书院上梁文》诗:“抛梁南 衡 峰,云碧浄潭潭。”
分類:衡山
《漢語大詞典》:嵩衡
嵩山 与 衡山 的并称。 南朝 陈 徐陵 《裴使君墓志铭》:“每以财轻篻籜,义重 嵩 衡 ,割宅字贫友之孤,开门延故人之殯。”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 嵩 衡 不拒细壤,故能崇其峻; 江 流不让细流,所以存其广。”
分類:嵩山衡山
《漢語大詞典》:寿岳(壽岳)
指南岳 衡山 。 五代 齐己 《回雁峰》诗:“壮堪扶 寿岳 ,灵合置仙坛。”
分類:南岳衡山
《漢語大詞典》:衡峤(衡嶠)
指 衡山 。 南朝 宋 颜延之 《和谢监灵运》诗:“跂予閒 衡 嶠,曷月瞻 秦 稽。” 唐 李白 《将游衡岳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寄书访 衡 嶠,但与南飞鸿。”
分類:衡山
《漢語大詞典》:荆州
(1).古“九州”之一。在 荆山 、 衡山 之间。 汉 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粤 的一部分; 汉 末以后辖境渐小。 东晋 定治 江陵 (现属 湖北 ),为当时及 南朝 长江 中游重镇。 明 清 置府,后废。书·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参阅《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八、《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
(2). 唐 韩朝宗 曾任 荆州 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 韩荆州 。见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与张都运吉》书:“愿识荆州,为日久矣!”参见“ 识荆 ”。
《漢語大詞典》:识荆(識荆)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 白 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 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 韩荆州 ,指 韩朝宗 ,当时为 荆州 长史。后因以“识荆”为初次识面的敬辞。 唐 牟融 《赠韩翃》诗:“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 荆 。” 明 王玉峰《焚香记·相决》:“久闻先生风鑑,未曾识 荆 。” 田汉 《丽人行》第十七场:“ 刘先生 ,闻名已久没见过面,今天才有识 荆 的机会。”
《漢語大詞典》:祝融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漢語大詞典》:衡岳(衡嶽)
同“ 衡岳 ”。 唐 许浑 《送卢先辈自衡岳赴复州嘉礼》诗之二:“万重岭嶠辞 衡岳 ,千里山陂问 竟陵 。”岳,一本作“ 岳 ”。 宋 胡宏 《题上封寺》诗:“ 瀟湘 水与 苍梧 通,环绕 衡岳 青冥中。” 清 顾炎武 《怀人》诗:“嶔崟七十有二峯,紫盖独不朝 衡岳 。” 柳亚子 《哭龚铁铮烈士》诗:“ 衡岳 荒荒峙, 湘 波怒岂平。”
南岳 衡山 。 晋 左思 《吴都赋》:“指 衡岳 以镇野,目 龙川 而带坰。”南史·隐逸传下·庾承先:“辟功曹不就,乃与道士 王僧镇 同游 衡岳 。” 陈毅 《岳麓山顶眺望》诗:“西南云气来 衡岳 ,日夜江声下 洞庭 。”
分類:南岳衡山
《漢語大詞典》:南岳(南嶽)
亦作“ 南岳 ”。 山名。五岳之一。(1)指 衡山 。书·舜典:“五月,南巡守,至于 南岳 ,如 岱 礼。” 孔 传:“ 南岳 , 衡山 。”汉书·郊祀志上:“﹝ 舜 ﹞五月,巡狩至 南岳 。 南岳 者, 衡山 也。” 田汉 《长衡道上》诗之八:“十年梦里朝 南岳 ,日断层峦未许攀。”(2)指 霍山 ,即 天柱山 。尔雅·释山:“ 泰山 为东岳, 华山 为西岳, 霍山 为南岳, 恒山 为北岳, 嵩山 为中岳。” 郝懿行 义疏:“ 霍山 在今 庐江 灊县 , 潜水 出焉。别名 天柱山 。 汉武帝 以 衡山 辽旷,故移其神於此。今其土俗人皆呼之为南岳……以 霍山 即 南柱 ,亦止得为 汉武 之南岳,而不得为尔雅之南岳矣。”
《漢語大詞典》:衡山
(1).山名。一名 岣嵝山 ,又名 霍山 ,古称 南岳 ,为五岳之一。位于 湖南 中部,有七十二峰,以 祝融 、 天柱 、 芙蓉 、 紫盖 、 石廪 五峰为最著。 祝融峰 海拔一二九○米,可俯瞰群山,观赏日出。山上名胜古迹很多,为旅游休养胜地。相传 舜 南巡和 禹 治水都到过这里。历代帝王南岳祀典,除 汉武帝 迁祀 安徽 潜山 外,均在此山。
(2).山名。左传·襄公三年:“ 楚 子重 伐 吴 ,为简之师。克 鳩兹 ,至于 衡山 。” 杜预 注:“ 衡山 ,在 吴兴 乌程县 南。” 杨伯峻 注:“ 衡山 ,亦 吴 地, 高士奇 《地名考略》则谓为 当涂县 东北六十里之 横山 。”
(3).山名。北极之山。吕氏春秋·求人:“北至 人正 之国, 夏海 之穷, 衡山 之上。” 高诱 注:“ 衡山 者,北极之山也。”
《分类字锦》:回雁(回雁)
柳宗元 过衡山寄弟诗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分类:衡山
《分类字锦》:开云(开云)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蔡汝楠游南岳诗晚晴已到开云处
分类:衡山开云
《漢語大詞典》:岣嵝(岣嶁)
衡山 七十二峰之一,在 湖南省 衡阳市 北。为 衡山 主峰,故 衡山 又名 岣嶁山 。古代传说, 禹 曾在此得金简玉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 芙蓉峰 ……《山经》谓之 岣嶁 ,为南岳也。” 唐 柳宗元 《零陵春望》诗:“日晴 瀟湘 渚,云断 岣嶁 岑。”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虞 夏 书契,今不可见。 岣嶁 禹 书,伪造不足论。”参见“ 岣嶁碑 ”。
《漢語大詞典》:岣嵝碑(岣嶁碑)
即 禹 碑。原在 湖南省 衡山县 云密峰 ,早佚。 昆明 、 成都 、 绍兴 及 西安 碑林 等处皆有摹刻。字似缪篆,又似符箓。相传为 夏禹 所写,实为后世伪托。 唐 韩愈 《岣嵝山》:“ 岣嶁 山尖神 禹 碑,字青石赤形模奇。” 宋 沈辽 《奉赠玉笥王尊师》诗:“欲上 九疑 望南极, 岣嶁 不见神 禹 碑。” 清 赵翼 《衡山》诗:“懒残芋冷餘灰烬, 岣嶁 碑荒没草莱。”参阅 清 朱彝尊 《书岣嵝山铭后》
分類:湖南云密
《漢語大詞典》:衡湘
衡山 和 湘水 的并称。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衡 湘 以南,为进士者皆以 子厚 为师。” 宋 胡宏 《与吴元忠书》:“然 荆 峡 单残, 衡 湘 罢敝, 岳鄂 武陵 ,群盗之区, 八桂 五羊 ,民方喜乱。”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即席奉赠》诗:“ 衡 湘 秋气清,识子翩来游。”
分類:衡山湘水
《漢語大詞典》:四岳(四嶽)
亦作“ 四岳 ”。
(1).相传为 共工 的后裔,因佐 禹 治水有功,赐姓 姜 ,封于 吕 ,并使为诸侯之长。《国语。周语下》:“ 共 之从孙四岳佐之。” 韦昭 注:“言 共工 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师诸侯,助 禹 治水也。”史记·齐太公世家:“ 太公望 吕尚 者, 东海 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 禹 平水土,甚有功。 虞 夏 之际封於 吕 ,或封於 申 ,姓 姜氏 。” 司马贞 索隐引 谯周 曰:“ 炎帝 之裔, 伯夷 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於 吕 ,子孙从其封姓, 尚 有后也。”一说:四岳为 尧 臣 羲 、 和 四子,分掌四方之诸侯。书·尧典:“帝曰:‘咨,四岳。’” 孔 传:“四岳,即上 羲 、 和 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 唐 杜甫 《寄裴施州》诗:“ 尧 有四岳明至理, 汉 二千石真分忧。” 章炳麟 《官制索隐》:“尚书载 唐 虞 之世,与天子议大事者为四岳。”
(2). 泰山 、 华山 、 衡山 、 恒山 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杜预 注:“东岳 岱 ,西岳 华 ,南岳 衡 ,北岳 恒 。”汉书·郊祀志上:“ 嵩高 为中岳,而 四岳 各如其方。” 唐 高适 《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诗:“云从四岳去,水向百城流。”
《分类字锦》:名岳(名岳)
李白送林上人游衡岳序振五楼之金策浮三湘之碧波乘杯溯流考室名岳
分类: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