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明堂  拼音:míng táng
1.古代天子举行大典的地方。《礼记。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文选。曹植。七启》:「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也作「翼室」。
2.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3.堪舆家称墓前聚水的地方。
4.墓前的祭台。《后汉书。卷八一。范冉传》:「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唐。章怀太子。注:「此言明堂,亦神明之堂,谓圹中也。」
《漢語大詞典》:券台(券臺)
(1).堪与家术语。指墓前地气聚合之处。朱子语类卷九七:“今人呼墓地前为明堂,尝见《伊川集》中书为券臺,不晓所以……后见 唐 人文字,言某朝詔改为券臺。”
(2).墓前的祭台。 宋 陶谷 清异录·丧葬:“菴墓前甃石若甎表之面,方长,高不登三尺,号曰券臺。”
《國語辭典》:命脉(命脈)  拼音:mìng mài
生命及血脉。比喻影响生存、发展的最根本条件。如:「经济发展是国家生存的命脉。」
《漢語大詞典》:百脉(百脈)
人身各条血脉。《淮南子·泰族训》:“百脉九窍,莫不顺比。” 宋 范仲淹 《君以民为体赋》:“调百姓而如调百脉,何患纠纷。” 宋 司马光 《旬虑呈同舍》诗:“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
分類:人身血脉
《漢語大詞典》:脉散(脈散)
亦作“脉散”。 水道分流。犹如血脉分散,故名。 晋 潘尼 《东武馆赋》:“潜流旁注,飞渠脉散。”文选·左思〈蜀都赋〉:“沟洫脉散,疆理綺错。” 张铣 注:“脉散言沟洫水分散,犹血脉分散也。”
《國語辭典》:引气(引氣)  拼音:yǐn qì
1.运气。道家的鍊气之术。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天气常下施于地,是故道者亦引气于足。」
2.用力气吹。《文选。曹丕。典论论文》:「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漢語大詞典》:黑汗
(1).黑色汗水。亦谓掺杂着污秽的汗水。新唐书·五行志一:“ 大历 十三年二月,太僕寺有泥像,左臂上有黑汗滴下,以纸承之,血也。” 茅盾 《子夜》十二:“满脸黑汗在这柏油路上喊卖各式各样‘快报’的瘪三和小孩子,也用了各式各样的声调高叫着各式各样矛盾的新闻。” 尚钺 《预谋》一:“他们中有的用手揩揩骄阳在头上蒸发出的黑汗。”
(2).中兽医病名。马血脉壅滞之症。多由久热伤血,瘀血滞气积于心胸所致。症状为神昏头低、浑身肉颤、汗出如浆、气促喘粗、步行如醉、口色红燥、脉象洪数等。治以宁心安神、镇惊止汗为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治马黑汗方:取燥马屎置瓦上,以人头乱髮覆之,火烧马屎及髮,令烟出,著马鼻下熏之,使烟入马鼻中,须臾即差也。”
《漢語大詞典》:贯脉(貫脈)
流通的血脉。 宋 司马光 《畦蔬》诗:“釃渠若贯脉,疏塍如画棊。”
分類:流通血脉
《漢語大詞典》:生脉(生脈)
增强血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发明﹞引 寇宗奭 曰:“﹝麦门冬﹞与五味子、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
《漢語大詞典》:毛脉(毛脈)
须发与血脉。国语·楚语上:“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於手拇、手脉。” 韦昭 注:“毛,鬚髮。”一说为细血管。借指隐蔽细微之处。 宋 唐庚 《讯囚》诗:“推穷见毛脉,那可口舌争!”
《漢語大詞典》:通血
使血脉通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藁本:“治一百六十种恶风鬼疰,流入腰痛冷,能化小便,通血。”
分類:血脉通畅
《漢語大詞典》:脱营(脱營)
中医谓情志内伤,形体消瘦,血脉虚减。《素问·疏五过论》:“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 王冰 注:“神屈故也,贵之尊荣,贱之屈辱,心怀眷慕,志结忧惶,故虽不中邪,而病从内生,血脉虚减,故曰脱营。”
《国语辞典》:同出一脉(同出一脉)  拼音:tóng chū yī mài
同一个血脉或文化传承。如:「你我同出一脉,更应心手相连,开创新局。」
《国语辞典》:同宗同气(同宗同气)  拼音:tóng zōng tóng qì
同一个宗族,血脉相连。
《漢語大詞典》:祛瘀
中医指祛除不流通的血脉。也叫“化瘀”
《国语辞典》:舒筋活血  拼音:shū jīn huó xiě
使筋肉舒适,血脉流通。《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外国人天天洗澡,不但可以去身上的龌龊,而且可以舒筋活血,怎么你不学?」也作「舒筋和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