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冲寞(沖寞)
虚静。 宋 韩维 《同陈太丞游龙兴寺经藏院》诗:“论诗爱平淡,语道造冲寞。”
分類:虚静
《國語辭典》:冲虚(沖虛)  拼音:chōng xū
1.淡泊谦虚。如:「教授冲虚的待人处事态度,受人尊敬。」《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老氏垂化,本贵冲虚,养志无为,遗情物外。」唐。张九龄〈进千秋节金镜录表〉:「圣道冲虚,有来皆应。」
2.凌空升天,常指成仙。如:「冲虚而去」。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四一:「列仙停脩龄,养志在冲虚。」唐。曹松 哭胡处士诗:「疑是冲虚去,不为天地囚。」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殷文圭》:「向者布衣,绿眉方口,神仙中人也。如学道,可以冲虚;不尔,垂大名于天下。」
《國語辭典》:心斋(心齋)  拼音:xīn zhāi
语出《庄子。人间世》:「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内心专一定静,犹斋戒时的屏除外欲。宋。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之二:「苦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
《國語辭典》:太冲(太沖)  拼音:tài chōng
1.虚静无为。《庄子。应帝王》:「吾乡示之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
2.晋朝左思的字。参见「左思」条。
《漢語大詞典》:静缘(静緣)
静因之道。意谓心要保持虚静,并能顺应事物之理。 唐 张说 《虚室赋》:“理涉虚趣,心阶静缘。室惟生白,人则思玄。”
《國語辭典》:虚冲(虛沖)  拼音:xū chōng
谦和。晋。张华〈壮士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
分類:虚静淡泊
《漢語大詞典》:守虚
(1).保持虚静。邓析子·无厚:“是知大道,不知而中,不能而成,无有而足。守虚责实而万事毕。” 晋 庾敳 《幽人箴》:“幽人守虚,仰钻玄远,敢草斯箴,敬咨黻冕。”
(2).谓心力衰弱。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久抱重疾,气力羸露,耳聋目眩,守虚陨越,自分奄忽填壑。”
《漢語大詞典》:废心(廢心)
虚静其心。列子·仲尼:“ 叔孙氏 曰:‘吾常闻之 颜回 曰: 孔丘 能废心而用形。’” 张湛 注:“夫圣人既无所废,亦无所用,废用之称,亦因事而生耳。故俯仰万机,对接世务,皆形迹之事耳。冥絶而灰寂者,固泊然而不动矣。”
分類:虚静张湛
《漢語大詞典》:漻泬
空旷虚静貌。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宫室》:“既临下以漻泬,亦凭高而泱漭。” 明 汪道昆 《高唐梦》:“慢临风自嗟,慢临风自嗟,遗荣去奢,同归漻泬。” 清 龚自珍 《题王子梅盗诗图》诗:“送君言难穷,东望气漻泬。”
分類:空旷虚静
《漢語大詞典》:冲泊(沖泊)
亦作“冲泊”。 虚静淡泊。 晋 慧远 《〈大智论钞〉序》:“非夫洞幽入冥,孰能与之冲泊哉!” 宋 叶适 《夫人林氏墓志铭》:“余……见其质性冲泊,器宇明审,侃然穷邑中,量过其任者也。” 明 顾璘 《国宝新编》:“﹝ 都穆 ﹞文简古有法,诗虽过尔冲泊,竟非俗具。”
分類:虚静淡泊
《漢語大詞典》:内鍊
谓修炼禅心,以求虚静寂定。 明 李日华 六研斋笔记卷一:“﹝ 时邦印 ﹞后师事 枫庵和尚 ,受内鍊之旨。”
《漢語大詞典》:虚素
虚静淡泊。管子·心术上:“君子恬愉无为,去智与故,言虚素也。”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汉嘉太守司马胜之兴先:“清尚虚素,性澹不事荣利。” 南朝 宋 谢惠连 《为学生祭周居士文》:“体无事於高尚,蹈虚素乎中庸,不臣天子,不事诸侯,公辟弗盼,王命匪酬。”
分類:虚静淡泊
《漢語大詞典》:内炼(内鍊)
谓修炼禅心,以求虚静寂定。 明 李日华 六研斋笔记卷一:“﹝ 时邦印 ﹞后师事 枫庵和尚 ,受内鍊之旨。”
《漢語大詞典》:不住子
僧人。不住,谓内心虚静,没有执着。 唐 储光羲 《题慎言法师故房》诗:“精庐不住子,自有无生乡。过客知何道,裴回雁子堂。”
《漢語大詞典》:静因之道
战国 时期一部分道家的认识方法。认为心要保持虚静,并因应事物之理而偶合之,才能有正确的认识。管子·心术上:“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