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折腰
亦作“ 折要 ”。
(1).弯曲的腰。 汉 刘向 列女传·锺离春:“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折腰、出胸,皮肤若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本则聋瞽、喑哑、驮背、折腰诸恶状,无一不备於身矣。”
(2).谓弯着腰。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折腰而趋,流汗喘乏。”
(3).弯腰行礼。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墅西 飞龙山 神, 庭凑 往祭之。将及祠百步,有人具冠冕,折腰於 庭凑 ;及入庙,神乃侧坐。” 明 宋濂 《虎跑泉铭》:“拔剑刺山,水为之涌;折腰拜井,泉乃仰流。” 清 陈鳣 《对策·拜礼》:“介者不拜,故以肃为礼,以其不可折要也。”
(4).借指鞠躬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泰西各国使臣咸请覲见,先自言用西礼折腰者三,不习 中国 拜跪。”
(5).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后以“折腰”为屈身事人之典。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华髮长折腰,将貽 陶公 誚。”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伊人 濮阳 秀,方厌折腰辱。” 清 方文 《彭泽怀古》诗:“折腰非所愿,解组亦何难。”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为了我们的事业,就是一升米需要折腰,他也可以折了。”
(6).崇敬,倾倒。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古百戏节目之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百戏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盌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
(8).舞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小垂手》诗:“折腰应两笛,顿足转双巾。”云笈七籤卷一○六:“ 王华 作唱, 西妃 折腰。”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垢》:“ 柳姬 ,我不见你舞了,好一折腰,试他垂手。”
(9).指格律诗中的失黏格。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絶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郭绍虞 注:“案八句折腰当亦指失黏之格。” 清 冯班 钝吟杂录·严氏纠缪:“折腰者,如絶句平仄平仄或仄平仄平,不用黏者是也。”
(10).见“ 折腰步 ”。
《漢語大詞典》:折腰步
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蝉怯折腰步,蛾惊半额嚬。”亦省作“ 折步 ”、“ 折腰 ”。 唐 李端 《妾薄命》:“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五代 李瀚 《蒙求》:“ 西施 捧心, 孙寿 折腰。”
《漢語大詞典》:山子
(1).古良马名,相传为 周穆王 八骏之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驥、盗驪、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騮、緑耳。”列子·周穆王:“右服渠黄而左踰轮,左驂盗驪而右山子。”
(2).泛指良马。 宋 苏舜钦 《夏热昼寝感咏》:“山子逐雷电,安肯服短辕。”
(3).假山。宋史·礼志十六:“ 大中祥符 六年七月二十九日,詔辅臣观粟于后苑御山子。” 明 袁宏道 《饮徐参议园亭》诗:“药栏斜布置,山子幻生成。”儒林外史第四十回:“三间楠木厅,一个大院落,堆满了太湖石的山子。”
(4).旧时 湖 广 地方迎春扮演的节目。《湖广志书·衡州府》:“立春先一日,太守率僚属迎春于城东 太平寺 ,各行户装演故事曰山子。”
(5).我国少数民族瑶族的一支。 明 邝露 赤雅·斑衣山子:“山子散处 横州 、 震龙 、 六磨 诸山,无版籍定居,斫山烧畬,轻死。”
《漢語大詞典》:朗诵(朗誦)
(1).高声吟诵;大声诵读。 宋 陆游 《浮生》诗:“横陈糲饭侧,朗诵短檠前。”《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同年偶翻桌上书帖,看见了这封家书,写得好笑,故意朗诵起来。”《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乔太守 写毕,叫押司当堂朗诵与众人听了。” 清 焦循 《忆书》一:“朕一日万几,尚不忘,乃自首朖诵至末。” 巴金 《再访巴黎》:“有两位 法国 同学分别用 中国 话和 法国 话朗诵了我的文章。”
(2).指用吟诵形式演出的文艺节目。 韩北屏 《非洲夜会·举杯痛饮》:“晚会上还有朗诵和话剧,这些节目全不长。”
《漢語大詞典》:节目(節目)
(1).树木枝干交接处的坚硬而纹理纠结不顺部分。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説以解。” 孙希旦 集解:“节目,木之坚而难攻处。” 朱彬 训纂引 方性夫 曰:“‘节则木理之刚者’,《説卦》所谓‘坚多节’是矣;‘目则木理之精者’,《弓人》所谓‘斵目必荼’是矣。”吕氏春秋·举难:“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上:“ 庾子嵩 目 和嶠 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2).指竹节。 隋 侯白 《启颜录》:“﹝ 彦博 使嘲庭中竹:﹞‘虚心未能待国士,皮上何须生节目?’”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外恨包藏密,中仍节目繁。” 清 徐葆光 《枫岭山行至梨岭》诗:“稜稜节目匀,端正比君子。” 清 谢道承 《冬笋》诗:“胚胎何坚贞,节目自苞孕。”
(3).关键。 唐 阎防 《百丈溪新理茅茨读书》诗:“开卦推盈虚,散帙攻节目。” 明 归有光 《送王子敬之任建宁序》:“顾二先生一时所争,亦在於言语文字之间,而根本节目之大,未尝不同也。”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此皆名分节目之要,而当时自 鲁公 外,无有能言之者。” 巴人 《灾》:“﹝ 玉喜 先生的父亲﹞只在大头节目上抓一抓,小零小碎的事,都叫管家的去做了。”
(4).条目;项目。 唐 刘禹锡 《谢恩赐粟麦表》:“臣谨宣赦文节目,彰示兆人,鼓舞欢謡,自中徂外。”红楼梦第五六回:“难为你是个聪明人,这大节目正事竟没经歷。” 茅盾 《清明前后》第四幕:“我用‘更新’的名义,可以是借,也可以是租。借的话,有一次算一次,要是租呢?长期短期我都无所谓。这些小节目,将来可以再议。”
(5).特指文艺演出或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送的项目。 徐迟 《牡丹》八:“这个节目立刻被选拔出来。第二场在 怀仁堂 上演,作为那一晚的压轴戏。”《人民文学》1981年第9期:“安在一座古代钟楼上的高音喇叭,正在播送本县有线广播站的节目。” 巴金 《真话集·三访巴黎》:“在国外偶尔也看电视。初看西方节目,觉得节奏太快,不习惯。”
(6).程序。 宋 陆游 《上二府论都邑札子》:“至於都邑措置,当有节目。”
(7).犹枝节,麻烦。 晋 车永 《与陆士龙书》:“具説此县既有短狐之疾,又有沙蝨害人。闻此消息,倍益忧虑。如其不行,恐有节目,良为愁愤。”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公孙渊 ﹞诱致其使,悉斩送 弥 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载 渊 表曰:“而后爱憎之人,缘事加诬,伪生节目。” 宋 苏洵 《衡论下·议法》:“是以 宋 有天下因而循之,变其节目而存其大体。”明史·方国珍传:“臣遵奉条约,不敢妄生节目。”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为治者不专注其大而但事节目,则安危否泰之大端失之目睫矣。”
《漢語大詞典》:上场(上場)
(1).指演员或运动员出场。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有假面披髮,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今日若要我上场,説那整段的书,万万不敢。”《人民日报》1982.3.14:“排球比赛时,他和学生一齐上场赛球。”
(2).泛指某种活动开始进行。红楼梦第四五回:“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此指赌局开场。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七回:“等到《能仁寺》上场, 余庄儿 扮了 十三妹 ,英姿颯爽。”此指节目上演。
(3).犹言上手,得手。《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看见人家有些颜色的妇人,便思勾搭上场,不上手不休。”
将新收割的谷物运到场上。又称登场。 宋 苏轼 《端午贴子词·太皇太后阁》:“日永蚕收簇,风高麦上场。” 清 史震林 《西清散记》卷二引 双卿 《浣溪沙》词:“暖雨无情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
《漢語大詞典》:头回(頭迴)
(1). 宋 代演戏时称第一个节目。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般杂剧:杖头傀儡 任小三 ,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
(2).亦作“ 头迴 ”。指话本小说的入话。《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这回书单説一个官人,只因酒后一时戏笑之言,遂至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迴’。”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説话的,你因甚的,头回説这‘八难龙笛词’?” 许政扬 注:“説话(书)的引首。也叫得胜头回。”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此种引首,与讲史之先叙天地开闢者略异,大抵诗词之外,亦用故实,或取相类,或取不同,而多为时事。取不同者由反入正,取相类者较有浅深,忽而相牵,转入本事……凡其上半,谓之‘得胜头回’,头回犹云前回,听説话者多军民,故冠以吉语曰得胜。”参见“ 得胜头迴 ”。
(3).上次;前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我头回给你看的那把团扇,把题花卉的诗题在美人上,不就是这个人画的么?”
(4).第一次;首次。如:这是我头回来 上海 。
《漢語大詞典》:得胜头回(得勝頭迴)
见“ 得胜头迴 ”。
亦作“ 得胜头回 ”。 宋 元 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迴”,取吉利之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迴。”《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故把衔环之事,做个得胜头回。”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凡其上半,谓之‘得胜头回’,头回犹云前回,听説话者多军民,故冠以吉语曰得胜。”
《漢語大詞典》:吐火
(1).发出火光。文选·扬雄〈羽猎赋〉:“霹靂烈缺,吐火施鞭。”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火,电照也。”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九:“钻燧吐火,以续 汤谷 之晷;挥翮生风,而继 飞廉 之功。”
(2).古代杂技节目。表演时以燃着物置于口中,喷吐火苗。 汉 张衡 《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其人有数术,能断舌復续、吐火……其吐火,先有药在器中,取火一片,与黍餹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张口,火满口中。” 唐 王棨 《吞刀吐火赋》:“吞刀之术斯妙,吐火之能又玄。”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白须老臣的讲道,矮胖侏儒的打诨,王是早已听厌的了;近来便是走索,缘竿,抛丸,倒立,吞刀,吐火等等奇妙的把戏,也都看得毫无意味。”
《漢語大詞典》:荧屏
电视接收机的屏幕。又称“银屏”。通常亦指电视
观众朋友,下面的节目是荧屏之窗,请欣赏
《漢語大詞典》:开场(開場)
(1).划分地面。 汉 班固 《西都赋》:“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唐 李庾 《东都赋》:“开场分肆,不列麰麦。”
(2).举行科举考试。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且凡开场试士,就铺属词,从物外之课虚,向灯前以应限。”
(3).铺开演出场地。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女﹞遂开场於 平里坊 下,歌声遏云,观者如堵。”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难女》:“昔闻 献县 来一绳技,有姿色,方开场作剧,有武举能开十四石弓者,以拳霸一方……见此女,投所好,强欲留宿。”
(4).(戏剧、曲艺及各种表演节目)开始演出。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集四书题点戏》:“ 江 南诸生某新中解元,门前演剧,尚未开场,有友步入书斋。”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七章五:“这是除了在开场时,在故事中不必有亦不应有特为编制的单独的场子的。”
(5).比喻事物或一般活动的开始。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十三妹 同 安龙媒 、 张金凤 并 张老 夫妻柳林话别,是这书中开场紧要关头。” 叶圣陶 《夜》:“时候到了,孩子的哭还不见开场,假如就这样倦下来睡着,岂不是难得的安静的一晚。”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果树园里》:“‘小英,你来这里几年啦?’我知道她来六年了,只是借此开场。”
《漢語大詞典》:加官
(1).于本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多至数十人。”
(2).晋升官阶。参见“ 加官进禄 ”、“ 加官进爵 ”。
(3).旧时在戏曲正式节目演出前外加的单人或多人表演。表演者身穿红袍,戴笑容假面具(名“加官脸”),不作唱白,边跳边向观众展示手中所持写有颂词的条幅,又称“跳加官”。多于节日或喜庆之时行之。儒林外史第十回:“戏子上来参了堂,磕头下去,打动锣鼓,跳了一齣‘加官’。”
(4).指加官脸。 张天翼 《清明时节》:“几双眼睛注到了 程三先生 那张圆脸--那两撇黑油油的胡子在嘴下画成一条弧线,很象一个加官。”
《漢語大詞典》:大面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俗称“大花脸”。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
北齐 以来至 隋 唐 时期的一种歌舞节目。 唐 崔令钦 教坊记:“《大面》,出 北齐 兰陵王 长恭 ,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作“代面”。
《漢語大詞典》:缘竿(緣竿)
古代百戏杂技中的爬竿节目。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曹西士上竿诗:“赴镇之日,朝绅置酒以饯,适有呈缘竿伎者。”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文选·西京赋:‘ 都卢 寻橦。’注引《汉书音义》:‘ 都卢 体轻善缘。’此即今缘竿戏也。”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白须老臣的讲道,矮胖侏儒的打诨,王是早已听厌的了;近来便是走索、缘竿、抛丸、倒立、吞刀、吐火等等奇妙的把戏,也都看得毫无意味。”
《漢語大詞典》:晚会(晚會)
晚上举行的以文娱节目为主的集会。 丁玲 《夜会》:“这个弄里自从春上吃过大锅饭后,还没有这样热闹的集会过,这是一个新的晚会。” 巴金 《〈爝火集〉后记》:“我把晚会省略了,晚会并无其他的节目。”
《漢語大詞典》:广播(廣播)
(1).普遍施予。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封为吴侯” 裴松之 注引《吴录》:“陛下广播高泽,不遗细节。”
(2).广泛播扬。广泛传播。 汉 桓谭 新论·琴道:“八音广播,琴德最优。” 元 无名氏 《野猿听经》第一折:“治平国政,广播儒风。” 邹鲁 《中国同盟会》:“广购革命书报,任人自由閲看,以广播革命思想。”
(3).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无线电波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的节目。有线电通过导线播送音响节目也叫广播。
《漢語大詞典》:中幡
杂技节目之一。表演时,舞弄顶上有幡的高大旗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