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抚己(撫己)
省察自己;自问。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奸诘》:“学生失于龙蛇之辨,致有鼠雀之牙,抚己多惭,见公甚愧。”
《漢語大詞典》:顾己(顧己)
谓自问。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顾己反躬,何以臻此。” 唐 孟郊 《上张徐州》诗:“顾己诚拙訥,干名已蹉跎。”
分類:自问
《漢語大詞典》:自问(自問)
(1).自己衡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自问无用世才,儻殿试蒙拔擢,虚糜廪禄,於义不可。”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驥,自问也还不至於尸位素餐,误人子弟。” 毛泽东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日 寇和亲 日 派的计划即使实现,我们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 人民,不但有责任,而且自问有能力,挺身出来收拾时局,决不让 日 寇和亲 日 派横行到底。”
(2).自己问自己。 唐 白居易 《书绅》诗:“岁晚头又白,自问何欣欣。”如:反躬自问。
《漢語大詞典》:抚心(撫心)
(1).谓收敛心神。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序:“於是抚心定气,復见所梦。”
(2).抚摸胸口。表示感叹。列子·汤问:“ 师襄 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 师旷 之清角, 邹衍 之吹律,亡以加之。’”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明 夏完淳 《怀李舒章》诗:“引领不可见,抚心徒自伤。” 马骏声 《端阳赫丽楼独酌》诗:“客里光阴草草过,抚心高蹈奈愁何!”
(3).抚摸胸口。表示反省自问。 明 于谦 《辞钦赐第宅疏》:“臣羌无分寸之功,而叨受非分之赐,抚心如惧,揣分何堪。”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受圣主累世豢养之恩,怀名师特达知遇之感,抚心切齿,罔报涓埃。”
《漢語大詞典》:抚臆(撫臆)
以手按胸。表示诚意或自问。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九:“是以望景揆日,盈数可期;抚臆论心,有时而谬。”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沐髮晞阳,未测涯涘;抚臆论报,早誓肌骨。”梁书·沈约传:“试抚臆而为言,岂斯风之可扇。”
分類:诚意自问
《漢語大詞典》:面问(面問)
亲自问候。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惟恐四海之内,天地之中,一物不得其所,故遣刺史面问百姓疾苦。”
《漢語大詞典》:何则(何則)
为什么。多用于自问自答。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唐书·沈既济传:“所以黎人重困,杼轴空虚。何则?四方形势,兵未可去,资费虽广,不获已为之。” 宋 曾巩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之大。何则?及至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歟?” 县解 《驳法律新闻之论清廷立宪》:“然而使世之志士论客安其心之一事,则其关係非尠小也。何则?彼革命家惧宪政之成立,深如 北京 停车场之炸弹,不尝云出于彼辈之手耶?”
《漢語大詞典》:论藏(論藏)
佛教三藏之一。指佛以自问答的方式论辨法相为经,佛弟子及诸菩萨又据此解释经义、论辨法相的有关著作。梵名阿毘达磨藏,义译为“论藏”。《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参见“ 三藏 ”。
《漢語大詞典》:三藏
梵文意译。佛教经典的总称。分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 唐 玄奘 称 唐三藏 。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义隐三藏之外,事非二乘所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断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脱,终不以胁而至於席。”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三一章:“他近几年来持律极严,更加精研经、论,想在生前做一个三藏具足的和尚。”
《漢語大詞典》:抚心自问(撫心自問)
以手摸胸自问。谓自我反省。 鲁迅 《华盖集·这回是“多数”的把戏》:“假如,倘使我看了《闲话》之后,便抚心自问:‘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 熊辉 《追随叶挺将军两年》:“我不知道,你说出这些话是否问心有愧,请抚心自问一下。”
《漢語大詞典》:以口问心(以口問心)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程元玉 ﹞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准!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杨僉宪 ﹞以口问心,计较已定,踱将出厅来。”
《漢語大詞典》:以心问心(以心問心)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知观 ﹞以心问心,忽然道‘有计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以心问心,跌足道:‘一二十年的事,三四千里的路,有甚查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