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线(一線)
亦作“ 一綫 ”。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泽东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漢語大詞典》:地脉(地脈)
亦作“ 地脉 ”。
(1).指地的脉络;地势。史记·蒙恬列传:“起 临洮 属之 辽东 ,城壍万餘里,此其中不能无絶地脉哉?此乃 恬 之罪也。” 唐 孟浩然 《送吴宣从事》诗:“旌旆边庭去,山川地脉分。” 宋 丁开 《漂泊岳阳遇张中行晚宿君山联句》:“元气无根株,地脉有断絶。日月互吞吐,云雾自生灭。”《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 邓艾 先度了地脉,故留 蜀 兵下寨之地;地中自 祁山 寨直至 蜀 寨,早挖了地道,待 蜀 兵至时,於中取事。”
(2).指地下水。 唐 孟云卿 《放歌行》:“地脉日夜流,天衣有时扫。”《西游记》第二八回:“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 清 吴伟业 《黄河》诗:“河流天上改,地脉水中来。”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地脉互流通,出泉歧路各。”
(3).地中穴道。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引 晋 周处 《风土记》:“ 太湖 中有 包山 ,山下有洞穴,潜行地中无所不通,谓之 洞庭 地脉者也。”
(4).旧时迷信风水者谓地形好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天目山》:“ 天目山 前水嚙磯,天心地脉露危机。” 康濯 《三面宝镜》:“ 王老殿 ,五十多岁。早年间当过看地脉说风水的阴阳先生。”
《漢語大詞典》:血脉(血脈)
亦作“ 血脉 ”。
(1).人体内血液运行的脉络。文子·守静:“若然者血脉无鬱滞,五藏无积气。”吕氏春秋·达郁:“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穀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2).比喻贯通事物的脉络。 宋 姜夔 《白石诗说》:“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血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填词之中,勿使有断续痕……务使承上接下,血脉相连。”
(3).犹血统。梁书·文学传下·刘杳:“ 王僧孺 被敕撰谱,访 杳 血脉所因。”
(4).指嫡亲骨肉。 叶紫 《星》第五章五:“为了孩子,为了 黄 所遗留给她的这唯一的血脉,她是不能不忍痛地吃苦啊!”
《漢語大詞典》:条理(條理)
(1).脉络;层次;秩序。孟子·万章下:“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南齐书·徐伯珍传:“ 吴郡 顾欢 擿出尚书滞义, 伯珍 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宋 曾巩 《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妻曾氏墓表》:“其治女事尤勤,虽劳不厌;治家人之业,虽烦细皆有条理。” 清 戴名世 《史论》:“应用之妙,成乎一心,变化之机,莫可窥测,乃可以将百万之众而条理不紊,臂指可使。”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六:“人数虽然不多,只有一百人左右,而工作却很有条理。”
(2).犹条例;法规。陈书·萧济传:“ 高宗 尝勑取 扬州 曹事,躬自省览,见 济 条理详悉,文无滞害。”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辛未, 金 禁民间称言‘销金’,条理内旧有者,改作‘明金’字。” 黄远庸 《大小零星杂记》:“ 徐君 温厚阔达,爱才甚篤……而于新时代之政策条理少有研究,故薄之者即谓其肤廓无实。” 孙中山 《组织国民政府案之说明》:“从前我们没有具体条理,今则有之。若以之宣传于士农工商各界,则必表同情。”
(3).犹治理。 唐 张说 《昭容上官氏碑铭》:“三光错行, 昭容 纲纪。百揆繁会, 昭容 条理。”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国之有姦也,犹鸟兽之有鷙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
(4).谓整理,清理。 宋 俞文豹 《吹剑录》:“乃今倦游,索居京国,掩关守泊,条理故书,以昔见闻,与今所得,信笔録之。” 清 亚泉 《物质进化论》:“宇宙间事事物物,为吾人所感所知者,纷紜万状,不可条理,吾于其间为类别之,为总括之。”
《漢語大詞典》:线索(綫索)
亦作“线索”。
(1).线绳之类的泛称。《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 ﹞买了些线索,安排了些茶水,在家里等候。” 清 周亮工 《与何次德书》:“弟幼时见傀儡戏,二尺许长线索,累累任人提弄。” 阿英 《关于北京〈燕九竹枝词〉》:“ 孔尚任 还有一首专咏他们放风筝的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2).头绪;门路。朱子语类卷七五:“又曰事事都有箇端绪可寻。又曰有路脉线索在里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 异史氏 曰:‘嗟乎!市侩固不足南面哉!冥中既有线索,恐夫子马踪所不及到,作威福者,正不胜诛耳。’”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因为干这一类的把戏,先要有点儿流氓的线索和手段。”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五章:“还有好多线索没有搞清楚,所以暂时放一下。”
(3).消息;情报。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外廷线索纪略:“初赞 崔呈秀 传递线索者, 许秉彝 也。”《清文献通考·刑一》:“﹝ 顺治 ﹞十三年……严商民下海交易之禁,奉諭:海逆未勦,必有姦民暗通线索,资以粮物。”《玉娇梨》第三回:“ 杨老先生 他官虽臺中,却与 石都督 最厚,又与国戚 汪全 交好,内中线索甚灵。” 叶君健 《火花》二:“他和 吴春茂 都摸不着头脑,连 马老三 也提供不出一点线索。”
(4).脉络;条理。 清 惠栋 《九曜斋笔记》卷二:“史记长篇之妙,千百言如一句,由来线索在手,举重若轻也。” 冯雪峰 《上饶集中营·关于主题》:“为了展开以上的主题,故事的线索着重在同志们团结起来反抗敌人的斗争。” 丁玲 《杜晚香》:“于是她决定重新起草,自己去想,理出线索,用自己理解的字词,说自己的心里话。”
(5).犹眼线。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袁公始末》:“ 吴公 访知为按院线索者,刑厅 阳曲 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黑头爰立纪略(附):“ 冯 先使私人 田景新 嗾 吴 曰:‘内意薄 丁 矣,可亟参之。’又布线索于逆 贤 云。”参见“ 眼线 ”。
《漢語大詞典》:眼线(眼線)
亦作“ 眼綫 ”。
(1).暗中侦察情况、及时回报或作向导的人。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王天冲》:“其赃金纍纍,经其眼线,无获免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在我病的时候,忽然来了个眼綫,报説有一宗私货明日过关。” 杨朔 《大旗》:“ 盛光斗 等人特别小心,只拉可靠的农民加入,防备混进敌人的眼线,反倒坏事。”
(2).目光;视线。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八:“窗外的浓雾还没有消散,我依然把眼线移向那灰蒙蒙的一片。”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八:“我收回眼线,环视前后左右的墙壁。”
《漢語大詞典》:路脉(路脈)
(1).连贯而相通的路线。 宋 刘克庄 《北山作》诗:“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
(2).比喻指文章的脉络。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而今只是依正底路脉做将去,少间,文章自会高人。”
《漢語大詞典》:支兰(支蘭)
(1).指人体的脉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上有絶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 张守节 正义引《素问》曰:“支者顺节,兰者横节。”
(2).毒草狼牙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狼牙
《漢語大詞典》:丝脉(絲脉)
犹脉络。朱子语类卷一三八:“所谓及其至也,圣人有所不能知。要之,它自有箇丝脉相通,但人自不知耳。”
分類:脉络
《漢語大詞典》:回合(迴合)
(1).缭绕;环绕。 唐 李群玉 《宿巫山庙》诗之二:“庙闭春山晓月光,波声回合树苍苍。” 唐 李端 《鼓吹曲辞·巫山高》:“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金 元好问 《善应寺》诗之一:“平岗回合尽桑麻,百汊清泉两岸花。”
(2).旧小说称两武将交锋一次为一个回合。《西游记》第五五回:“交锋三五回合,不知是甚兵器。”
(3).现泛指双方较量一次。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六:“经过这个回合的斗争,老支书 巴雅尔 才终于看清楚了 朗布 的一些眉目。”
亦作“廻合”。
(1).环绕;迂回曲折。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洲岛骤迴合,圻岸屡崩奔。” 南唐 张泌 《寄人》诗:“别梦依依到 谢 家,小廊迴合曲栏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其峡迴合甚窅,葢 鷄足 南峡之山所洩餘波也。”
(2).指道教修炼所达到的周身脉络循环流畅的境界。 明 屠隆 《綵毫记·访道仙翁》:“从此去潜修密鍊,迴合葆灵根。”
(3).聚合;汇合。 唐 刘希夷 《公子行》:“马声迴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緑波里。” 唐 李端 《巫山高》诗:“迴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 明 何景明 《武关》诗:“微茫一线路,廻合万重山。”
《漢語大詞典》:泉脉(泉脈)
地下伏流的泉水。类似人体脉络,故称。 南朝 齐 谢朓 《赋贫民田》诗:“察壤见泉脉,覘星视农正。” 唐 王维 《春中田园作》诗:“持斧伐远扬,荷锄覘泉脉。” 宋 梅尧臣 《汝州后池听水》诗:“春水泉脉动,分巖临涧源。” 清 魏源 《太行诸谷》诗之四:“土润泉脉肥,木落峯容瘦。”
《漢語大詞典》:思想
(1).想念,怀念。《公羊传·桓公二年》“纳于大庙” 汉 何休 注:“庙之言貌也,思想仪貌而事之。”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泣别》:“你在旅舘中,休要思想着我。”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歌》:“思想你,好凄凉!”
(2).特指相思。 前蜀 魏承班 《诉衷情》词:“露冷水流轻,思想梦难成。”《金瓶梅词话》第三四回:“不期 阮三 在家,思想成病。”
(3).思忖;考虑。《素问·上古天真论》:“外不劳形於事,内无思想之患。”《前汉书平话》卷上:“ 子房 独坐思想……久后不免死於 汉王 之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婆娘把东西收拾起,思想道:‘我把 石 家两个丫头作贱勾了,丈夫回来,必然廝闹。’”《老残游记》第八回:“骑着驴,玩着山景,实在快乐得极,思想做两句诗,描摹这个景象。”
(4).指思维的条理脉络。 柔石 《一个伟大的印象》:“编辑和译著的人,都是思想清楚的战士与作家。”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邻居》:“她思想缜密,描写细腻,比其他的同学高出许多。”
(5).念头,想法。 鲁迅 《坟·灯下漫笔》:“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茅盾 《野蔷薇·昙》:“失败的感觉,被欺骗的感觉,混合着报复的愤恨,突然膨胀起来,驱走了其他一切的思想。”
(6).思想意识。指道德品质方面。 李準 《李双双小传》二:“你嫌不舒坦,不美气,故意找我岔子,你这是啥思想!走!”
(7).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 毛泽东 《实践论》:“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也指某种思想体系。如:毛泽东思想,儒家思想。
《漢語大詞典》:脉络(脈絡)
亦作“脉络”。
(1).中医谓人身的经络。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针砭:“盖脉络之会,汤液所不及者,中其俞穴,其效如神。”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七言律﹞在句句字字不可断为工,又以句句字字直属为病,在气贯节续,如脉络然。”
(2).山的主脉支脉,水的主流支流。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禹贡》叙山水脉络原委,如在目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一山之脉络,皆以兹为綰轂云。” 清 薛福成 《海关征税叙略》:“审其地形,开其风气,尤视大水之经纬脉络,以定群商之辐凑与否。”
(3).植物花、叶与昆虫翅膀上血管状的组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武清 王庆垞 曹氏 厅柱,忽生牡丹二朵,一紫一碧,瓣中脉络如金丝,花叶葳蕤。”《花城》1981年第3期:“桃树榆树苹果树,红的芽叶在中心脉络两边卷成小筒。”
(4).借喻文章的布局和条理。亦指学术的流派或思维的线索。宋史·道学传二·杨时:“凡 绍兴 初崇尚 元祐 学术,而 朱熹 、 张栻 之学得 程氏 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於 时 。” 宋 陆游 《书叹》诗:“论文有脉络,千古著不诬。”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三:“凡文章必有枢纽,有脉络,开闔起伏,抑扬布置,自有一定之法。” 清 恽敬 《明儒学案条辩序》:“少日所闻于先府君及同学诸君子者,质之先生之説,颇有异同,如水之分合,脉络可沿;如山之高卑,颠趾可陟,非敢强为是非,划分畛域也。”《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我决定代她拟稿,但须得事先摸清她的思想脉络。”
《漢語大詞典》:气脉(氣脈)
(1).血气与脉息。 汉 桓宽 盐铁论·轻重:“ 扁鹊 抚息脉而知疾所由生,阳气盛则损之而调阴,寒气盛则损之而调阳。是以气脉调和,而邪气无所留矣。” 明 吴承恩 《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盖心神气脉一体,歆合之真,肫肫恳至,有莫知其所由然者,自天命也。”
(2).谓诗文的气势、结构、脉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许浑诗:“观下句对‘ 巴 蜀 雪消春水来’,气脉可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诗虽工,气脉不贯。”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的艺术与思想》:“但是《远游》则与 老 庄 的气脉相通,合于 老 庄 的思想。”
(3).指信息往来、联系的渠道。 明 唐顺之 《送邑令李龙罔擢户部主事序》:“余以为其自同者始於气脉之相贯,其自异者始於气脉之相壅。是以长、正与司徒气脉恆相通,惟司牧焉是赖。” 明 张居正 《答两广殷石汀》:“且府江一带,咸有兵船往来,亦可以弹压 猺 人,通 苍梧 之气脉。”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 俺 酋老矣; 黄 酋穷蹙无赖。虏中之势,在此二人,须常与之气脉相通乃可。” 龚振黄 《青岛湖》第二章:“一旦有事,可以直封 渤海 海口,而 北京 直成死囚,南北之气脉断矣。”
(4).指风气,习俗。 汉 贾谊 新书·礼:“民心不挟诈贼,气脉淳化。”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农夫有所施其功,女工有所粥其业,如是,则气脉和平,无聚、不足之病矣。”
(5).犹气运。 宋 俞文豹 《吹剑录》:“不知 唐 祚至此,气脉浸微。”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榜下》:“ 淮海 维扬 ,万里江山气脉长。”
(6).旧时堪舆家称山水走向中的灵气。认为宅基、墓地是否灵气所钟,足以决定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二》:“有龙真而穴未真者,气脉未住也,故好奇者有斩龙法。” 清 袁枚 新齐谐·介溪坟:“若葬此,子孙虽贵,但气脉大迟,恐在六七世后耳。”
《漢語大詞典》:头绪(頭緒)
(1).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探求问题的门径;事情的条理。 汉 蔡邕 《上汉书十志疏》:“参思图牒,寻绎度数,适有头绪。” 明 朱国祯 《高先生墓志铭》:“头绪虽多,儘做得出。” 清 恽敬 《与姚秋农书》:“ 敬 江 右之事,如治乱丝,千万头绪,止一人手力,是以奉书 王奉新 之后,并未发书。”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北新办事,似愈加没有头绪。”
(2).比喻心思意绪。 唐 鲍溶 《秋怀》诗之二:“心如繅丝纶,展转多头绪。” 宋 黄庭坚 《次韵王稚川客舍》之二:“身如病鹤翅翎短,心似乱丝头绪多。”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甲板上独坐,无头绪的想起昨天车站上的繁杂的木屐声,和前天船上礼拜,他们唱的‘上帝保佑我母亲’之曲,心绪很杂乱不宁。”
(3).指扎头发的线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髻角儿如鸦,头绪儿白。” 凌景埏 校注:“紥头髮的綫绳。”
《漢語大詞典》:走向
(1).地质学名词。指地质构造上岩层、矿层、山脉等延伸的方向。 何永鳌 《戈壁滩上的探矿队》:“他马上拿出工具,照着专家的指示,先量了量走向,然后打下了几块含锰的标本,装在口袋里。” 秦牧 《长街灯语·逛东陵》:“到达 遵化县 境,就看到一列东西走向的山脉。”
(2).借指人体脉络延伸的方向。 李惠薪 《老处女》:“人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条血管的走向,每一根骨头上的坑坑洼洼我都记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