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洪肿(洪腫)
肿胀。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庾宏奴》:“寻而 杨氏 得疾,通身洪肿,形如牛马。”隋书·李德林传:“ 德林 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热病……名医 张子彦 等为合汤药, 德林 不肯进,遍体洪肿。”法苑珠林卷九一引《冥报拾遗》:“忽有一蜂螫其舌上,遂即洪肿塞口,数日而卒。”
分類:肿胀
《漢語大詞典》:焮肿(焮腫)
肿胀。《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膝痈》:“膝痈。焮肿,色红,疼。”
分類:肿胀
《漢語大詞典》:风水(風水)
(1).风和水;风和雨。宋书·武帝纪上:“公中流蹙之,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 唐 李远 《咏雁》:“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
(2).风寒与湿气。 北周 庾信《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加以寒暑乖违,节宣失序,风水交侵,菁华已竭。”
(3).风光,风景。 唐 李绅 《移九江》诗:“ 楚 客喜风水, 秦 人悲异乡。”《水浒传》第一二○回:“其山秀丽,松柏森然,甚有风水,和 梁山泊 无异。”
(4).指遥远而阻隔的路途。 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季兰:“或以从军万里,断絶音耗;或祗役连年,迢遥风水。”
(5).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山脉等形势。就生者之屋宅而言,谓之阳宅;就死者之坟地而言,谓之阴宅。迷信者认为“风水”的好坏能决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祸福。旧题 晋 郭璞葬书:“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此间 武彊山 广有隙地,风水儘好,我先与你葺理塟事。” 清 袁枚 新齐谐·诸廷槐:“或问:‘可是 诸 府祖宗功德修来乎?’曰:‘非也。是他家阴宅风水所荫。’”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在他的意思,以为我们母亲把 杜 家的祖坟山上的风水一个人占尽了,所以只发我们这一家。”
(6).指看风水的人。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他越发慌了,託这风水到处寻地,家里养着一个风水,外面又相与了多少风水。这风水寻着一个地,叫那些风水来覆。”
(7).比喻情势。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大家要看个风水。实是船小,载不起这几个人。” 朱道南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广州起义》:“这两个家伙不看看风水,尽在‘赤子赤孙’面前出洋相。”
(8).中医学病症名。谓受风邪而致肺部肿胀、痰涌等症。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漢語大詞典》:臃肿(臃腫)
(1).痈疽;肌肉肿胀。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旅病托栖》:“行不上,悲双足,都臃肿。我头炫晕,好似在雾云中。” 清 李渔 《巧团圆·防辱》:“只因巴豆的性子极狠极烈,莫説喫下肚去,要泻死人,只消皮肤粘着了,也就登时臃肿起来,令人吓死。”
(2).形容物体粗大笨重。 南朝 梁 何逊 《夜梦故人》诗:“已如臃肿木,復似飘颻蓬。” 宋 梅尧臣 《和江邻几咏雪二十韵》:“庭槐高臃肿,屋盖素模胡。” 俞樾 《茶香室续钞·翁鞋》引 朱点 《东郊土物》诗注:“北人冬月,履纳绵絮,臃肿粗坌,谓之翁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靠东方的海上堆积着一层层灰色的云彩,臃肿而又厚实,迟缓地浮动着。”
(3).形容身体或衣着过分肥大,转动不灵。 清 汪懋麟 《洗象》诗:“自媿臃肿形,难为耳目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当头那人生得臃肿肥胖,脣上长了几根八字鼠鬚。” 冰心 《分》:“他两臂直伸着,头面埋在青棉的大风帽之内,臃肿得像一只风筝!”
(4).谓文章、书法等显得笨重呆滞。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论书书》二:“点掣短则法臃肿,点掣长则法离澌。”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世人学 杜 ,未得其雄健,而已失之粗率;未得其深厚,而已失之臃肿。” 清 戴名世 《宋嵩南制义序》:“今之文支离臃肿,夸多斗靡,而决裂先正之规矩者至矣。”
(5).比喻机构庞大,调度不灵。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故国之无地方自治者,其国臃肿頽败不生活,虽庞然大物,亦号之曰废国。” 马南邨 《燕山夜话·“推事”种种》:“光从推事的这许多名目上,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僚制度庞大、臃肿、腐败、落后到何等惊人的地步。”
《漢語大詞典》:木舌
(1).指木质的铃舌。书·胤征“遒人以木鐸徇於路” 孔 传:“木鐸,金铃木舌。”
(2).喻指不言之舌。太平广记卷二二引 唐 吕道生 《定命录·张冏藏》:“僕不远千里裹粮,非徒行耳,必谓明公有以见教,而含木舌,不尽勤勤之意耶?”
(3).犹结舌,闭口不说话。后汉书·黄琼传:“言之者必族,附之者必荣,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塞陛下耳目之明,更为聋瞽之主。”
(4).一种病症。舌头肿胀木硬。《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木舌》:“木舌心脾积热成,肿胀木硬证多凶。”
《漢語大詞典》:鼻塞
鼻腔由于黏膜肿胀或鼻中隔弯曲等而堵塞,影响呼吸通畅。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痉湿暍脉证:“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服了药,至晚间又服了二和,夜间虽有些汗,还未见效,仍是发烧头疼鼻塞声重。”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胸闷头晕。”
《漢語大詞典》:壅肿(壅腫)
(1).因血管堵塞等原因而引起的肿胀。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顺逆:“则民病血壅肿,目不明。”
(2).喻不成材,不合尺度。 清 朱仕琇 《答邓副使悔庵书》:“窃 仕琇 壅肿弃材,不中尺度。”
《漢語大詞典》:食水
(1).喝水。指在水中生活。《孔子家语·执辔》:“食水者善游而耐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2).船身入水的深度。借指船的载重量。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又有铁甲小船,所以缠护砲臺,四面伏击,最为灵活坚利。惟食水过深,不能远越重洋。”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船下》:“管理船务者,要常知公司有船若干,食水深浅,现往何处。”参见“ 吃水 ”。
(3).传说中水名。
(4).中医用语。肿胀病状。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白荳蔻五钱,一玻璃瓶,能暖脾胃,去食水,下小水。”
(5).供饮用的水。 秦牧 《沙面晨眺》:“这样做的结果,大水塘渗入了粪溺,食水也变臭了。”
《漢語大詞典》:吃水
亦作“喫水”。
(1).船身入水的深度。借指船的载重量。 清 林则徐 《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不知该夷兵船笨重,喫水深至数丈,祇能取胜外洋,破浪乘风,是其长技。” 鲁迅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厦门通信》:“有一天我清早望见许多小船,吃水很重,都张着帆驶向 鼓浪屿 去。”
(2).吸收水分。如:这块布不吃水。
(3).指供饮用的水。如:这里的吃水问题还没解决。
《漢語大詞典》:鬼击(鬼擊)
迷信者称不知病因的肿胀瘀血症。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忍冬﹝附方﹞:“鬼击身青,作痛,用金银花一两,水煎饮之。”
《漢語大詞典》:气蛊(氣蠱)
(1).气愤。 明 高明 《琵琶记·临妆感叹》:“也不索气蛊,也不索气蛊,既受託了苹蘩,有甚推辞,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落得名标青史。”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好教俺闷腾腾心头气蛊,忿嗔手拍胸脯。”
(2).亦作“ 气臌 ”。腹部肿胀的病症。俗称气臌胀。 明 高明 《琵琶记·代尝汤药》:“你万千愁苦,堆积在闷怀,成气蛊,可知道喫了吞还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那乞僧气蛊已成,毕竟不痊,死了。”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六章:“奶奶是个庄稼院胆小老婆儿,害了气臌病不在世了。”
《漢語大詞典》:鬼打
迷信者称不知病因的肿胀瘀血症。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二·铁椎柄:“﹝主治﹞鬼打,及强鬼排突人中恶者。”
《漢語大詞典》:肿胀(腫脹)
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或郁血充血而体积增大。《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肿胀总括》谓肿胀有脉胀,有肤胀。亦用以形容身体虚胖。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皓 ,看来至多不过六十五,鬓发斑白,身体虚弱,肿胀的黄脸上微微有几根稀落惨灰的短须。”
《漢語大詞典》:水肿(水腫)
细胞间因液体积聚而引发的局部或全身性的肿胀。后汉书·律历志下“丈二尺五寸六分” 南朝 梁 刘昭 注:“大雪,晷长一丈二尺四分。当至不至,温气泄,夏蝗虫生,大水,多病少气、五疸、水肿。”朱子语类卷七二:“药中用商陆治水肿。” 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父亲的病(中)》:“不过于实际毫无用处,结果与‘水肿’的服用‘败鼓皮丸’一样。”参见“ 水病 ”。
《漢語大詞典》:水病
即水肿病。
分類:水肿肿病
《漢語大詞典》:喉蛾
中医病名。也叫乳蛾。症发时,咽部两侧咽弓、扁桃体肿胀、疼痛、糜烂,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患处很象蚕蛾,故称。《老残游记》第三回:“有个小妾害了喉蛾,已经五天,今日滴水不能进了。”
《漢語大詞典》:疽肿(疽腫)
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左传·襄公十九年“ 荀偃 癉疽,生疡於头” 唐 孔颖达 疏:“ 荀偃 病此疽肿,肿溃,遂生创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