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舒缓(舒緩)
(1).懈怠,废弛。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亡功者受赏,有罪者不杀,百官废乱,失在舒缓。”后汉书·卢植传:“此谓君政舒缓,故日食晦也。”
(2).从容;缓和。 晋 潘岳 《笙赋》:“勃慷慨以憀亮,顾踌躇以舒缓。” 明 吴承恩 《寿熙台潘公八帙序》:“天且益厚之,使舒缓以观餘庆,则大年遐福可契而取也。”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苏报》被封后,余与 陈独秀 继创《国民日日报》以善其败。但论调之舒缓,即远较《苏报》之竣急有差。”
(3).指行动迟慢。北齐书·崔赡传:“吏部尚书 尉瑾 性褊急,以 赡 举指舒缓,曹务繁剧……遂免归。”新唐书·叛臣传上·仆固怀恩:“ 怀恩 为人雄重寡言,应对舒缓,然刚决犯上。” 宋 叶适 《齐云楼》诗:“舒缓未为愚,疏达终多智。”
(4).宽松。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园篱:“剥讫,即编为巴篱,随宜夹缚,务使舒缓。”
(5).平缓。 郭沫若 《海涛集·神泉(二)》:“倒也并不是怎么高的山,在舒缓的斜坡上走了四五里路,已经到了没有人烟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小解
(1).稍稍懂得。 句道兴 本搜神记:“闻君独弄哀琴,故来看之。女亦小解抚弄。”
(2).撒尿。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俺可要起来小解了。”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妾乃西村农家之女,随伴出来玩月,因往田中小解,失了伴侣,追寻不着,迷路至此。”镜花缘第三三回:“﹝ 林之洋 ﹞一时忽要小解,因向宫娥道:‘此时俺要撒尿,烦老兄领俺下楼走走。’”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
(3).缓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董伯念:“ 范 事得小解,而 伯念 日夜为乃祖所恨詈。”
小押店。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苏刘互谑:“吾之邻人有一子,稍长,因使之代掌小解。不逾岁,偶误质盗物,资本耗折殆尽。”
《漢語大詞典》:宽缓(寬緩)
(1).宽大松弛。韩非子·五蠹:“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轡策而御駻马,此不知之患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 绍 御军宽缓,法令不一,士卒虽众,而实难用。” 章炳麟 《訄书·学变》:“又恶夫以宽缓之政,治衰敝之俗。”
(2).指宽容。《天雨花》第二回:“伏望大爷来体谅,且行宽缓小人身。”
(3).徐缓;缓慢。周礼·考工记·弓人:“丰肉而短,宽缓以荼,若是者为之危弓。” 宋 苏辙 《隋论》:“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鲁迅 《书信集·致沈雁冰》:“《中国的一日》至今无有,有时非常宽缓,是生活书店所不甚少有的事,以前亦往往遇之。”
(4).缓和。红楼梦第九五回:“快快去请老太太。説得宽缓些,不要吓坏了老人家。”
《漢語大詞典》:松气(鬆氣)
谓松林的声色气韵。指松林间的雾气清香。 南朝 梁 江淹 《渡西塞望江上诸山》诗:“石林上参错,流沫下纵横。松气鑑青蔼,霞光鑠丹英。” 唐 孟郊 《陪侍御叔游城南山墅》诗:“松气清耳目,竹氛碧衣襟。”
(1).谓口气缓和。《醒世姻缘传》第九回:“不料 老计 父子説出话来,茁茁实实的没些鬆气。”
(2).谓软弱退让。 王吉呈 《女御史》:“不,不能这样松气!我半辈子向谁低过头?”
(3).犹松劲。如: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气。
《漢語大詞典》:通和
(1).互相往来和好。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纳款通和,布德脩礼。” 宋 叶适 《廷对》:“天下大事,不容苟简;岂可不出於用兵则出於通和哉?” 清 郭凤喈 《鸱上屋谣》:“昨日通和使者来,官军取给牛羊鷄。”
(2).通畅缓和。《淮南子·墬形训》:“ 汾水 濛浊而宜麻, 泲水 通和而宜麦。”
(3).开朗平和。南史·刘孺传:“及长,美风采,性通和,虽家人不见其喜愠。” 唐 元结 《送孟校书往南海》诗序:“材业 次山 不如 云卿 ,词赋 次山 不如 云卿 ,通和 次山 不如 云卿 。”
《漢語大詞典》:宽柔(寬柔)
宽缓和柔。逸周书·官人:“心气宽柔者,其声温和。”汉书·哀帝纪:“至今有司执法,未得其中,或上暴虐,假势获名,温良宽柔,陷於亡灭。” 宋 苏辙 《御试制策》:“故夫宽柔敦厚者,大雅之风也;慷慨劲正者,小雅之文也。” 郭沫若 《论古代文学》:“他对本民族管制得非常严格,深怕他堕落不振,受制于人,而对于 殷 民族则宽柔放纵。”
《漢語大詞典》:宽解(寬解)
(1).宽慰劝解。使解除烦恼。东观汉记·冯异传:“ 异 侍从亲近,见上独居不御酒肉,枕席有泣涕处。 异 独入叩头,宽解上意。” 宋 钱愐 钱氏私志:“自后左右每欲宽解,必提领巾,上愈伤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刘畏所侍御:“ 东阿 于宗伯 慎行 与 邱 同里,时为宫僚,特貽书为宽解,且请勿苦其太夫人 赵氏 ,人以 于 为厚云。”《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自家骨肉虽是一时有些不是处,只宜好好宽解,不可便经官动府,伤了和气!失了体面!” 欧阳山 《三家巷》十八:“ 何应元 虽略有所闻,但也无法为他宽解。”
(2).指把情绪缓和下来。 沙汀 《困兽记》十四:“‘好吧!’但他随又宽解的笑了,因为此时此刻要他生气,实在不很可能。”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二章:“ 小契 看看大妈的脸色,宽解地笑了一笑,说:‘这也没啥!’”
《漢語大詞典》:浇水
用水浇灌。例如:给花浇水。
使缓和,使冷静些。例如:我刚一开口说话,他就往我头上浇水。
《漢語大詞典》:意下
(1).谓口气缓和下来,不再坚持原先的看法。东观汉记·赵孝王良传:“ 良 意下,曰:‘我为诈汝耳,当復何苦乎?’”
(2).意见。《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不知你意下如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贤侄暂留敝寓,一则重逢骨肉,二则进取功名,不识意下如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我倒有一个主张,不知你们两位意下如何?”
(3).心中。《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 黄巢 ﹞睡醒后,意下思量 李克用 浑名 李鵶儿 ,诸军皆着黑衣。”儒林外史第一回:“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六章:“但他还是那样不在意下的哈哈一笑。”
《漢語大詞典》:缓和(緩和)
(1).犹和缓。与“紧张”相对。多用以形容气氛、局势等。 冰心 《南归》:“他拟这电稿的时候,虽然有万千的斟酌使词气缓和,而背后隐隐的着急与悲哀是掩不住的。”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交通》:“紧张的空气缓和下来了。”
(2).使之和缓。 孙中山 《建国方略·第二计划》:“由 江阴 窄路之水深以判断之,必须有一英里半阔之河身,以缓和此地方湍流之速力。”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六章:“他总是用温柔的声音去缓和她那火暴暴的性子。”
《漢語大詞典》:舒和
(1).抒发阳和之气。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进贺冬银等状》:“黄钟应候,白琯舒和。”
(2).舒缓和顺。 宋 姜夔 《圣宋铙歌吹曲序》:“故臣斯文,特倡盛德,其辞舒和,与前作异。”
(3).舒适。
(4).乐曲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
《漢語大詞典》:慢易
(1).怠忽;轻慢。管子·内业:“思索生知,慢易生忧。”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高祖 从 平城 过 赵 , 赵王 朝夕袒韝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壻礼。 高祖 箕踞詈,甚慢易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庾》:“不告掌人,遂欲张乐,得无慢易乎?” 宋 范仲淹 《与忠宣公书》:“ 三郎 不得慢易,勤学,勤学。”清史稿·礼志一:“ 康熙 二十年,以喧语失仪,諭诫陪祀官毋慢易。”
(2).舒缓和平。礼记·乐记:“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嘽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漢語大詞典》:宽纾(寬紓)
谓紧张疲困情况得到缓和。 宋 欧阳修 《相度并县牒》之二:“以臣相度,可以将带就近,分割併省,庶使减省官吏,宽紓民力。”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合将助役钱为雇县役,令人户空闲,及得三番,则法意均一,民力宽紓。”
《漢語大詞典》:顺和(順和)
(1).顺从和协。
(2).顺随和同。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先生以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隤,魁然独存。” 唐 元结 《系乐府·谢大龟》:“顺和固鄙分,全守真常规。”
(3).话语、态度等平顺缓和。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 生宝妈 眼看这爷俩的谈话,口气不顺和。”
《漢語大詞典》:弛缓(弛緩)
(1).松弛不严。 明 方孝孺 《送祝彦芳致仕还家序》:“天子新有天下,惩前代弛缓不振之弊。”
(2).放松,缓和。 鲁迅 《准风月谈·帮闲法发隐》:“人们的热情原不是永不弛缓的。” 张天翼 《报复》:“他把他自剖成两个人,来安慰自己,来弛缓自己紧张了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