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通理
(1).通晓事理。易·坤:“君子黄中通理。” 三国 魏 曹操 《议复肉刑令》:“安得通理君子达於古今者,使平斯事乎?”《平妖传》第五回:“你儿子忒不通理,做出恁般手脚。”
(2).共通的道理。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又论皇帝王霸豢龙之説,甚是通理。”南史·徐羡之传:“臣以为法律之外,尚弘通理,母之即刑,由子明法。” 宋 曾巩 《正长各举属官诰》:“盖上下之体相承,如此以周天下之务,此古今之通理也。”
(3).犹统理。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臣闻天生蒸民,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 宋 王禹偁 《与冯伉书》:“今有 商於 之命,而亲友间往往相唁,诚以閤下通理是郡也。”
(4).连通的纹理。 唐 白居易 《云居寺孤桐》诗:“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漢語大詞典》:宫相
官名。 唐 代太子官属有詹事府,统理一切政务;又有左右二春坊,掌管各局。两署之长官太子詹事与左右庶子均称为宫相。 唐 白居易 《与皇甫庶子同游城东》诗:“白马朱衣两宫相,可怜天气出城来。”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太子庶子为宫相。”
《漢語大詞典》:统和(統和)
统理协和。 宋 范仲淹 《明堂赋》:“风雨攸止,宫室斯美,将復崇高乎富贵之位,统和乎天人之理。”
《漢語大詞典》:统理(統理)
统辖治理。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 汉 徐干 中论·务本:“明足以照见四方,智足以统理万物,权足以变应无端。”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之一:“夫内设公卿、大夫、士,下至府史胥徒,以相副贰;外分九服,建五等,差尊卑,以相统理,此 周 礼之大略也。”
《漢語大詞典》:揆叙(揆敘)
书·舜典:“百揆时叙。”本谓百官百事承顺。后以“揆叙”为统理安排。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解》:“包罗天地,揆叙万类。” 宋 曾巩 《相制三》:“惟 文昌 政本,揆叙百度,介于左省,考慎朕命,图济厥服,尔其往哉!”
《漢語大詞典》:揽统(攬統)
总揽,统理。 汉 刘向 列女传·梁夫人嫕:“今遭陛下神圣之德,揽统万几。”
分類:总揽统理
《漢語大詞典》:御政
指天子统理国政。《孔子家语·执辔》:“以之德则国安,以之仁则国和,以之圣则国平,以之义则国义。此御政之术。”
《漢語大詞典》:监统(監統)
监督统理。后汉书·袁绍传:“ 授 监统内外,威震三军。”晋书·石鉴传:“ 武帝 崩, 鉴 与中护军 张劭 监统山陵。”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其监统中贵,必材雄德茂,荣耀宠光,能俯达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后为之。” 宋 叶适 《纪纲二》:“ 艺祖 思靖天下,以为不削节度则其祸不息,於是始置通判,以监统刺史而分其柄。”
《漢語大詞典》:监纪(監紀)
监察统理。明史·丘禾嘉传:“﹝ 崇禎 ﹞三年正月, 蓟 辽 总督 梁廷栋 入主中枢,衔总理 马世龙 违节制,命 禾嘉 监纪其军。” 清 汪琬 《江天一传》:“﹝ 顺治 二年﹞六月, 唐 藩自立於 福州 ,闻 天一 名,授监纪推官。”
分類:监察统理
《漢語大詞典》:典主
掌管,统理。三国志·吴志·吕范传:“初 策 使 范 典主财计。 权 时年少,私从有求, 范 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 晋 虞溥 《江表传》:“今使典主粮穀,粮穀军之要最,僕虽在远,窃用不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交州外域记》曰: 越王 令二使者,典主 交趾 、 九真 二郡民。”
分類:掌管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