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莲社(蓮社)
佛教净土宗最初的结社。 晋 代 庐山 东林寺 高僧 慧远 ,与僧俗十八贤结社念佛,因寺池有白莲,故称。 唐 戴叔伦 《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诗之二:“高会枣树宅,清言莲社僧。”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漢語大詞典》:结社(結社)
组织团体。 唐 许浑 《送太昱禅师》诗:“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诗。” 元 揭傒斯 《甘景行墓铭》:“ 至元 之末,与邑人 蔡黻 、 熊坦 等十人,结社 龙泽山 中。”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提宗》:“任侠 龙丘 ,高才 苏子 ,结社游嬉。”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褚筠心:“少时与 赵舍人 文哲 、 曹学士 仁虎 等结社,号‘ 吴门 七子’。”
《漢語大詞典》:同学(同學)
(1).同师受业。庄子·知北游:“ 妸荷甘 与 神农 同学於 老龙吉 。”周书·宇文孝伯传:“及长,又与 高祖 同学。”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审勘得 白云娥 与 任宜男 者,居本比邻,幼而同学。”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六章:“此曰同学,盖谓同学于 鳩摩罗什 也。”
(2).同师受业的人。汉书·萧望之传:“復事同学博士 白奇 ,又从 夏侯胜 问论语《礼服》。” 唐 司空曙 《题暕上人院》诗:“更説本师同学在,几时携手见 衡阳 ?” 清 孙枝蔚 《寄乡中旧游》诗:“混跡鱼盐别草莱,寄言同学莫相哀。”
(3). 清 代严禁文人结社,禁用社兄、盟弟等称呼,于是文人之间改称同学。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刺称同学》:“自前 明 崇禎 初,至本朝 顺治 末,东南社事甚盛,士人往来投刺,无不称‘社’‘盟’者;后忽改称同学,其名较雅,而实自 黄太冲 始之。 太冲 《题张鲁山后贫交行》云:‘……社盟谁变称同学,惭愧 弇州 记《不觚》。’自注云:‘同学之称,余与 沈眉生 、 陆文虎 始也。’”
(4).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冰心 《悼念林巧稚大夫》:“在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社会服务部里,都有我的同学。”
(5).对在校学生的通称。 刘心武 《班主任》:“ 尹老师 忽然想起,赶紧告诉 张老师 :‘我刚从他们楼里出来,听我那班里一个同学说, 谢惠敏 跟 石红 吵了一架。’”
《漢語大詞典》:同社
(1).犹同乡,同里。古以二十五家为一社。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二:“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
(2).志趣相同者结社,互称同社。亦谓同在一社。 宋 朱熹 有《己未九日诸友载酒见过次韵为谢并呈同社诸名胜》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明日乃花朝令节,小弟与同社诸友,各出分资,就在 虎丘寺 中,做一箇胜会。”
(3).犹同学。 明 清 时,乡社皆立社学,同社学习者,称“同社”。 清 曹寅 《戏送钱穆孙》诗之二:“石桥执经予最少,十年同社夜臺多。”参阅续文献通考·学校
《漢語大詞典》:乡社(鄉社)
(1).犹乡里,故乡。 宋 张先 《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词:“暂 武林 分閫,东南外翰;锦衣乡社,未满瓜时。” 金 元好问 《聚仙台夜饮》诗:“乡社情亲旧,仙台姓字新。” 清 蒲松龄 《重阳前一日作》诗:“腊底春前当何似?于今乡社已流离。”
(2).同乡士子会文的结社。 清 彭定求 《五人墓》诗:“重看俎豆登乡社,尚想干掫捍党魁。” 清 魏源 《〈书古微〉例言中》:“乡会之程墨,乡社之房稿,定待闲在之选本,皆至於汗牛充栋而不可极。”
《漢語大詞典》:复社(復社)
明 末 江南 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 明 天启 时 江 南 张溥 、 陈贞慧 等初结应社, 崇祯 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 苏州 虎丘 ,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之后,以讲学批评时政。 南明 弘光 时,屡受 马士英 、 阮大鋮 的迫害。 清 军南下,复社主要人物 吴应箕 、 陈子龙 等参加抗 清 ,殉难。 顺治 九年,复社被 清 政府取缔解散。
《漢語大詞典》:香火社
(1).佛教徒的结社。以“香火”名社,盖取“香火因缘”之意。 唐 白居易 《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旧唐书·白居易传:“ 会昌 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 香山 僧 如满 结香火社。”
(2).泛指志同道合者的结盟。 宋 林光朝 《次韵贺丘国镇致仕》:“解后却成香火社,好将诗句细商量。”参见“ 香火因缘 ”。
《漢語大詞典》:香火因缘(香火因緣)
佛教语。香与灯火,为供奉佛前之物。因以“香火因缘”谓同在佛门,彼此契合。北齐书·陆法和传:“ 法和 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於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人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唐 白居易 《祭中书韦相公文》:“ 长庆 初,俱为中书舍人日,寻诣 普济寺 宗律 师所,同受八戒,各持十斋。由是香火因缘,渐相亲近。”亦省作“ 香火缘 ”。 唐 白居易 《以诗代书酬慕巢尚书见寄》:“愿为愚谷烟霞侣,思结空门香火缘。” 宋 楼钥 《适斋挂冠次韵》之一:“秖图径取衣冠挂,不愿更寻香火缘。” 清 袁枚 新齐谐·王莽时蛇冤:“先生辞 光武 之聘,早登仙道。与吾有香火缘,故来相救。”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争结香火缘,远方亦麕至。”
《漢語大詞典》:人权(人權)
指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包括自由、人身安全、选举、工作、受教育、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权利。 朱德 《感时》诗之一:“史秽推翻光史册,人权再铸重人间。” 巴金 《死去的太阳》五:“我们一定要把正义和人权争到手来。”
《漢語大詞典》:会课(會課)
(1).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汉书·萧育传:“为 茂陵 令,会课, 育 第六。” 颜师古 注:“如今之考第高下。” 唐 白居易 《授韩弘许国公实封制》:“是则有大勋於国,有大惠於人;会课议功,无出其右。”金史·选举志:“凡学生会课,三日作策论一道,又三日作赋及诗各一篇。”
(2).文人结社,定期集会,研习功课,传观所作文字,谓之“会课”。 宋 吕本中 《东莱吕紫薇师友杂志》:“ 崇寧 初,予家 宿州 , 汪信民 为州教授, 黎确 介然 初登科……尝与予及亡弟 揆中 由义 会课,每旬作杂文一篇,四六表启一篇,古律诗一篇。旬终会课,不如期者罚钱二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常言‘秀才会课,点灯告坐’。天生文官,再不能爽快的。”
《漢語大詞典》:真率社
指真诚坦率的友人的结社。 宋 范成大 《中秋卧病呈同社》诗:“琼楼与金闕,想像屋角边,如闻真率社,胜游若登仙。”参见“ 真率会 ”。
《漢語大詞典》:真率会(真率會)
宋 司马光 罢政在 洛 ,常与故老游集,相约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号“真率会”。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 司马温公 有真率会,盖本於 东晋 初肆拜官相飭供饌。” 清 赵翼 《将入都留别蓉龛诸人》诗:“连宵置酒烦驪唱,往日联裾似雁行,别后定知真率会,也应为我一停觴。”
《漢語大詞典》:金兰会(金蘭會)
旧时 广州 顺德 农村女子结社的名称。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金兰会:“ 广州 顺德 村落女子,多以拜盟结姊妹,名金兰会。女出嫁后归寧,恒不返夫家,至有未成夫妇礼,必俟同盟姊妹嫁毕,然后各返夫家。若促之过甚,则众姊妹相约自尽。”
《漢語大詞典》:义和拳(義和拳)
起自十九世纪初的我国以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群众为主体的民间结社,同白莲教和八卦教有源流上的关系。最初流行于 山东 、 河南 等地,采用白莲教的经典和教义进行宣传,以设拳厂、练拳术的方式组织群众。1896年在 山东 反对外国教会斗争中, 曹州 出现大刀会, 德州 一带则有 朱红灯 领导的义和拳。此后义和拳更利用设神坛、喝符水等活动,鼓舞群众不怕洋枪洋炮,进行反侵略斗争。1899年,改义和拳为义和团,逐步由 山东 扩展到 华北 各省。参见“ 义和团 ”。
《漢語大詞典》:义和团(義和團)
清 末我国北方人民自发组织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团体。原名“义和拳”,开始活动于 山东 ,不久扩展到北方各省。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时,义和团奋起抗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后在八国联军和 清 政府联合进攻下失败。参见“ 义和拳 ”。
《漢語大詞典》:政治权利(政治權利)
公民依法在政治上享有的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游行、示威等自由。
《漢語大詞典》:天地会(天地會)
清 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因“拜天为父,拜地为母”,故名天地会。又称“三点会”、“三合会”。以“反 清 复 明 ”为宗旨,因 明太祖 年号 洪武 ,故对内称“洪门”。其支派有小刀会、红钱会、哥老会等名称。相传创立于1674年( 康熙 十三年),从 福建 、 台湾 沿海地区逐步扩大到 长江 流域各省及两 广 地区。会员成分有农民、手工业工人、城乡劳动者和游民。1786年( 乾隆 五十一年)曾有 林爽文 起义。鸦片战争后,在 湖北 、 湖南 、 广西 、 广东 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太平天囯 金田 起义后,各地天地会首领 陈开 、 李文茂 、 黄德美 、 黄位 、 林俊 、 刘丽川 、 朱洪英 、 胡有禄 、 朱九涛 等先后在各地起义。辛亥革命时期,它在有些地区的派系曾受同盟会领导,参加过各次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