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紫微
(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紫微临六角,皇极正乘舆。”云笈七籤卷三:“紫微金闕,七寳騫树。”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灌园生:“象天河而凿池,拟紫微而建阁。”参见“ 紫微垣 ”。
(2).指帝王宫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乃立 灵光 之秘殿,配 紫微 而为辅。” 张载 注:“ 紫微 ,至尊宫,斥京师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 紫微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和鸣双凤喜来仪,三殿花香入 紫微 。”
(3).亦作“ 紫薇 ”。 唐 开元 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 唐 李嘉祐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汉 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紫微原为帝星,以其政事之所从出,故中书省亦谓之紫微,而舍人为紫微郎。”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当时有中书舍人 钱易 ,字 希白 ……久住紫薇,意欲一歷外任。”
《漢語大詞典》:紫微垣
星官名,三垣之一。 中国 古代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状。见 唐 丹元子 《步天歌》史记·天官书中亦有与之相当的星官,惟名称、星数不同。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漢語大詞典》:薇垣
(1). 唐 开元 元年改称中书省为紫微省。简称微垣。 元 代称行中书省为薇垣。 明 洪武 九年改 元 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亦沿称为薇省或薇垣。 清 初也称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 明 清 时常以薇垣称相当于中书省的中枢机构或布政司。 明 吴承恩 《贺思翁受封障词》:“昔年兰省,已颁锦轴之荣;今日薇垣,又捧纶音之盛。” 清 赵翼 《戏为迭字体寄邵耐亭》诗:“忆昔与君初结交,儤值薇垣情最密。”
(2).紫微垣的省称。 明 王猷定 《军山看日出》诗:“长鲸鼓浪吼天门,北斗薇垣辨不得。”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
《漢語大詞典》:微垣
即紫微垣。三垣之一。 明 吴本泰 《帝京篇》诗:“广殿飭梓材,神霄耸轮奂。微垣妖彗消,芝盖卿云縵。”参见“ 三垣 ”。
《漢語大詞典》:三垣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及其他星座。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的合称。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天道·三垣:“三垣:上垣太微十星,中垣紫微十五星,下垣天市二十二星,三垣,四十七星。” 明 张居正 《宫殿记》:“﹝三大都﹞鸿图华构,鼎峙於南北,譬之三垣丽天,太乙之所更居也。” 清 曹寅 《黄河看月示子猷》诗:“阴森浚九地,晃朗排三垣。”
《漢語大詞典》:紫微宫
即紫微垣。周书·武帝纪下:“是夜,虹见於 晋州 城上,首向南,尾入紫微宫,长十餘丈。”《水浒传》引首:“端的是 玉帝 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洪文襄公:“太白星与日争光,流星入紫微宫……紫微宫者,人君之位,流星敢於突入,上天垂象,诚宜警惕。”参见“ 紫微垣 ”。
《漢語大詞典》:紫微垣
星官名,三垣之一。 中国 古代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状。见 唐 丹元子 《步天歌》史记·天官书中亦有与之相当的星官,惟名称、星数不同。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漢語大詞典》:宸象
(1).指紫微垣。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璧殿规宸象,金堤法斗枢。”
(2).借喻君王。 唐 刘禹锡 《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臣某言:奏事官 韦温 特蒙圣恩重赐 朱郑 等官告。宸象昭回,焕然下烛。”
《漢語大詞典》:紫禁
古以紫微垣比喻皇帝的居处,因称宫禁为“紫禁”。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掩綵瑶光,收华紫禁。” 李善 注:“王者之宫,以象紫微,故谓宫中为紫禁。” 唐 戴叔伦 《宫词》:“紫禁迢迢宫漏鸣,夜深无语独含情。”《秦併六国平话》卷上:“疎鐘传紫禁之声, 辽水 泛红霞之影。”
《漢語大詞典》:华盖(華蓋)
(1).帝王或贵官车上的伞盖。汉书·王莽传下:“ 莽 乃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华盖, 黄帝 所作也,与 蚩尤 战於 涿鹿 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章炳麟 《訄书·订礼俗》:“今秋冬精明之昼,不暴露人,然尚虚张华盖,以覆步輦,语有所谓无鱼而作罟者邪。”
(2).泛指高贵者所乘之车。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出从华盖,入侍輦轂。”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清田戒露,望华盖而长鸣;緑地生风,下仙阁而直轡。” 清 黄遵宪 《久旱雨霁邱仲阏过访》诗:“麻鞋袬袬趋天闕,华盖迟迟返帝乡。”
(3).古星名,属紫微垣,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 汉 王褒 《九怀·思忠》:“登华盖兮乘阳,聊逍遥兮播光。” 唐 杨炯 《出塞》诗:“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宋史·天文志二:“华盖七星,杠九星如盖有柄下垂,以覆大帝之坐也,在紫微宫临勾陈之上。”
(4).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那先生言:‘命有华盖,却无官星,只好出家。’”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莫怪我直谈,姑娘命里犯一个华盖星,却要记一个佛名,应破了纔好。” 鲁迅 《集外集·〈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5).指云层上紧贴日月边缘、轮廓不甚规则、内呈淡青色、外呈浅棕色的光环。
(6).树名。西京杂记卷一:“﹝ 终南山 ﹞有树直上百丈,无枝,上结藂条如车盖,叶一青一赤,望之斑駮如锦绣, 长安 谓之丹青树,亦云华盖树。”
(7).道教指眉毛。黄庭内景经·天中:“眉号华盖覆明珠。”
(8).指肺。黄庭内景经·肝气:“坐侍华盖游贵京。” 梁丘子 注:“华盖,肺也。”
《漢語大詞典》:紫宫
(1).星官名。指紫微垣。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於是 范蠡 乃观天文,拟法於紫宫筑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圆三方。” 南朝 陈 沈炯 《太极殿铭》:“臣闻在天成象,紫宫所以昭著;在地成形,赤县居其区宇。”
(2).指帝王宫禁。《文选·左思〈咏史〉之五》:“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李周翰 注:“紫宫,天子所居处。” 唐 李白 《感遇》诗之三:“紫宫夸蛾眉,随手会凋歇。” 明 何景明 《昔游篇》:“三千艳女罗紫宫,倾城一笑扬双蛾。”
(3).神话中天帝的居室。《淮南子·天文训》:“紫宫者, 太一 之居也。” 汉 扬雄 《甘泉赋》:“閌閬閬其寥廓兮,似紫宫之峥嶸。”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看奎光飞缠紫宫,光摇万玉班中。”
《漢語大詞典》:星垣
我国古天文学的星空分区。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三垣。 唐 王勃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引星垣於沓嶂,下布金沙;栖日观於长崖,傍临石镜。”
《漢語大詞典》:紫微垣
星官名,三垣之一。 中国 古代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状。见 唐 丹元子 《步天歌》史记·天官书中亦有与之相当的星官,惟名称、星数不同。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漢語大詞典》:少宰
(1).官名。即周礼·天官的小宰,为大宰的副职。 春秋 列国中亦有置之者。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 少宰如 晋 师。”
(2). 宋 政和 中,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旋复旧称。 明 清 为吏部侍郎的俗称,也叫少冢宰。
(3).星名。即左垣第三星。在紫微垣。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东蕃八星……第二星为上宰,三星曰少宰。”注:“ 石氏 云:‘少宰一星,少辅二星,三孤也。’”
《漢語大詞典》:帝垣
(1).星座名。即紫微垣。 宋 王安石 《七星砚》诗:“悦如超鸿蒙,俯仰帝垣侧。”
(2).京都的城垣。 唐 沈亚之 《东渭桥给纳使新厅记》:“ 渭水 东附 河 ,输流逶迤於帝垣之后,倚垣为梁者三,名分中、东、西。”
(3).用以指帝都。 宋 孙觌 《七星岩》诗:“十载污 修门 ,簪橐侍帝垣。”
《漢語大詞典》:天营(天營)
星垣名。即紫微垣。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一曰长垣,一曰天营。”
分類:紫微垣
《漢語大詞典》:上辅(上輔)
(1).宰相的尊称。元史·伯颜传:“﹝ 至元 ﹞五年十月,詔为大丞相,加号元德上辅,赐七宝玉书龙虎金符,鐫刻如前。”
(2). 唐 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 华州 上辅, 同州 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
(3).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宋史·天文志二:“其(紫微垣)西番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右枢,第二星为少尉,第三星为上辅,第四星为少辅,第五星为上卫,第六星为少卫,第七星为上丞。”
《漢語大詞典》:紫微省
唐 开元 元年取天文紫微垣之义,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省中种紫薇花,故亦称紫薇省。 宋 陆游 《寄张真父舍人》诗之二:“天上紫微省,鶯花绕直庐。”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刘白谒元》:“紫薇省自直通宵, 未央宫 漫忆同朝。”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