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鱼梁(魚梁)
拦截水流以捕鱼的设施。以土石筑堤横截水中,如桥,留水门,置竹笱或竹架于水门处,拦捕游鱼。《诗·邶风·谷风》“毋逝我梁” 毛 传:“梁,鱼梁。” 宋 陆游 《初冬从文老饮村酒有作》诗:“山路猎归收兔网,水滨农隙架鱼梁。” 沈从文 《从文自传·女难》:“水发时,这鱼梁堪称一种奇观,因为是斜斜的横在河中心,照水流趋势,即有大量鱼群,蹦跳到竹架上,有人用长钩钩取入小船,毫不费事!”
《漢語大詞典》:石塘
石筑堤岸。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石塘者……塘广六十五步,长三百五十三步,去县四十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晋水:“其南瀆於石塘之下伏流,逕旧溪东南出,逕 晋阳 城南,城在 晋水 之阳,故曰 晋阳 矣。” 唐 段成式 《猿》诗:“影沉 巴峡 夜巖色,踪絶石塘寒瀨声。”宋史·赵彦倓传:“寻知 绍兴府 ,筑捍海石塘,亦置庄以备增筑。”元史·河渠志二:“本省左丞相 脱欢 等议……拟比 浙江 立石塘,可为久远。”
分類:筑堤堤岸
《高级汉语词典》:筑堤  拼音:zhù dī
修筑或加固河堤或海堤
分类:筑堤
《漢語大詞典》:截流
(1).横渡;横流。 唐 孟浩然 《和李侍御渡松滋江》:“截流寧假楫,掛席自生风。”太平广记卷一九二引 唐 胡璩 谭宾录·白孝德:“ 孝德 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
(2).堵截流水。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其水自西而东,向洞内流,截流之后,循洞右行,路復平旷,洞愈洪阔。”
(3).今指修筑堤坝时,为使水流改道而在原水道中断流的措施。 碧野 《彩石斑斓》:“大江截流要做许多准备工作。”
《漢語大詞典》:合龙(合龍)
修筑堤坝或桥梁时从两端开始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称“合龙”。亦称“ 合龙门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中国现在记》第十回:“转眼就是腊月,水落归槽,河工也就合龙。”《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五月钢梁架设在六号墩处合龙,两岸引桥亦先后完成。”
《漢語大詞典》:圩田
低洼地区四周筑堤防水的田地。堤上有涵闸,平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入田,因而旱涝无虑。系由 汉 以前的围淤湖为田发展而来,至 唐 代已相当发达。关于圩田的最早记载,是 北宋 沈括 的《万春圩图记》。 宋 杨万里 《圩田》诗:“周遭圩岸繚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明史·蔡天祐传:“闢滨海圩田数万顷,民名之曰‘蔡公田’。” 清 魏源 《秦淮镫船引》:“圩田熟收船价低,惊魂甫定歌喉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圩田--又叫围田。在低洼田地周围筑围,围外蓄水。 五代 时, 江 南已有圩田,一个大圩,方数十里,如同大城,中有渠道,外有闸门…… 北宋 时,圩田在南方进一步发展。 太平州 芜湖县 万春圩 ,有田十二万七千亩,圩中有大道长二十二里。圩田能防旱抗涝,可以常保丰收。这是劳动人民的一项创造。”参阅文献通考·田赋六
《漢語大詞典》:河务(河務)
清 代指疏治河道、修筑堤岸等治水事务。多指治理 黄河 。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皇帝御极之元年,命 山东 按察使 齐苏勒 总督 河 务。”清史稿·河渠志一:“至海道虽不畅通, 河 务未可全废,此时治 河 之法,不外古人‘因水所在,增立隄防’一语。” 周汝昌 《曹雪芹小传》二六:“ 尹继善 在 雍正 六年,就官授内阁侍读学士,协理 江 南河务。”
《漢語大詞典》:堤工(隄工)
(1).堤防工程。《清会典·工部·河工》:“ 直隶省 千里长隄,自 张青口 以东,隄工接头之处,改隶 天津道 。”
(2).修筑堤坝的工人。
《漢語大詞典》:围田(圍田)
(1).在洼地筑堤挡水护田。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围田,筑土作围以绕田也。盖 江 淮 之间,地多藪泽,或濒水不时渰没,妨于耕种。其有力之家,度视地形,筑土作隄,环而不断,内容顷亩千百,皆为稼地。”
(2).指挡水围堤内的田地。 章炳麟 《定版籍》:“余尝闻 苏州 围田( 吴 越 沃野,多称‘圩田’,本由围田,音误作‘圩’;围田多雍遏沼泽为之,今则遍以称水田)皆在世族,大者连阡陌。”
(3).围占江湖淤滩为田。因与水争地,壅塞水道,常造成水害。文献通考·田赋六:“﹝ 淳熙 ﹞三年,监察御史 傅淇 奏:近臣僚奏陈围田湮塞水道之害,陛下復令监司守臣禁止围裹。此乃拔本塞源之要术,然豪右之家未有无所凭依而肆意筑围者。”
《漢語大詞典》:堤繇(隄繇)
古代修筑堤坝的徭役。史记·封禅书:“昔 禹 疏九江,决四瀆。閒者 河 溢皋陆,隄繇不息。” 宋 司马光 《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诗:“隄繇春事起,行役未成归。”
《漢語大詞典》:下埽
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埽,用秫秸、芦苇、树枝等捆成的筑堤材料。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此今治河下埽之始,但今易以柳枝,苇条耳。”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在工多年,讲到那些里头--挑坝、下埽、加堤的工程,怎样购料,怎样作工,怎样省事,怎样赚钱--那一件也瞒他不过。”
《漢語大詞典》:堤塞(隄塞)
筑堤阻塞(水流)。汉书·沟洫志:“雨多水暴至,则溢决。而国家数隄塞之,稍益高於平地,犹筑垣而居水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薪烬焰熄,隄塞水止。”
《漢語大詞典》:进占(進佔)
见“ 进佔 ”。
亦作“ 进占 ”。
(1).进攻并占领。 清 王诒寿 《陕甘总督相国左公七十寿颂》:“ 罗平 妖鸟,先驱东 浙 之氛; 天目 飞龙,进占西 吴 之利。”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九:“ 日本 兵今夜十二点要进占全 南满 线的各大城。”
(2).谓河工修筑堤坝合龙的一种办法。《捻军史料丛刊·李鸿章〈复胡莲舫书〉》:“ 江 北 清水潭 工賑并举,筹款竭蹶,幸堤工将次就绪,昨报进佔之际,河神现灵,当蒙佑助。” 江世荣 注:“ 河 工上修堤合龙之一种办法,进佔即进埝。”
《漢語大詞典》:圩垸
四围筑堤,以防止高水位的堤外水侵入的低洼农田。 长江 下游称为圩,中游称为垸,统称圩垸。 清 魏源 《湖北堤防议》:“ 元 明 以还,海堰尽占为田,穴口止存其二,隄防夹南北岸数百里,而下游之 洞庭 ,又多佔为圩垸,容水之地尽化为阻水之区。”
《漢語大詞典》:合脊
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脊,也称合龙。梁书·康绚传:“於 钟离 南起 浮山 ,北抵 巉石 ,依岸以筑土,合脊於中流。” 宋 秦观 《浮山堰赋》:“依两崖以受土兮,羌合脊於中央。”参见“ 合龙 ”。
《漢語大詞典》:合龙(合龍)
修筑堤坝或桥梁时从两端开始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称“合龙”。亦称“ 合龙门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中国现在记》第十回:“转眼就是腊月,水落归槽,河工也就合龙。”《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五月钢梁架设在六号墩处合龙,两岸引桥亦先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