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先生
(1).始生子,犹言头生。《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朱熹 集传:“先生,首生也。”
(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 郑玄 注:“先生,长兄弟。”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饌。”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先生,谓父兄。”
(3).年长有学问的人。孟子·告子下:“ 宋牼 将之 楚 , 孟子 遇於 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 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讌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闕者。’” 姚宏 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类先生长者之法言。”
(4).称老师。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庄子·应帝王:“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曾巩 《太原王氏墓志铭》:“夫人姓 王 氏……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端本堂:“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褻狎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称先祖。 元 耶律楚材 《赠辽西李郡王》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
(6).称致仕者。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 郑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先生君子:“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
(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史记·三代世表补:“ 张夫子 问 褚先生 。” 司马贞 索隐:“ 褚先生 名 少孙 。”此为 褚少孙 自称先生。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 玄晏先生 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李善 注:“ 謐 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 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南朝 梁 沈约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远。”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諭也。”
(8).称道士。 唐 殷尧藩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诗:“玄都开祕籙,白石礼先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却説这 西伯侯 ,与先生(指道士 云中子 )相别。”《水浒传》第十五回:“只见一个庄客报説:‘门前有个先生要见 保正 化斋粮。’”
(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 ﹞以相人説 韩信 曰:‘僕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南史·吉士瞻传:“﹝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计禄命。”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负曝闲谈》第二九回:“这时候 顺林 已经回来了,便上前斟过一巡酒,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 顺林 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大家喝采。”
(10).称妓女。《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长三堂子里的先生。”
(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各行都设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举,负责文书和对外交涉。”
(12).妻称丈夫。 汉 刘向 列女传·楚于陵妻:“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1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1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解放日报》1986.6.12:“ 欧洲 足球先生、法国队的 普拉蒂尼 在与匈牙利队的比赛中飞身抢球。”
《漢語大詞典》:德星
(1).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史记·孝武本纪:“望气 王朔 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復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 汉 家封禪,天其报德星云。’” 司马贞 索隐:“今按:此纪唯言德星,则德星,岁星也。岁星所在有福,故曰德星也。”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於有道之国。”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四:“ 陈仲弓 从诸子姪造 荀季和 父子,於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北史·韦敻传:“ 弘正 乃赠诗曰:‘德星犹未动,真车詎肯来?’”
(2).喻指贤士。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全 蜀 多名士, 严 家聚德星。” 明 许时泉 《兰亭会》:“归去奈何春,且开顰,纵没金人,也有德星分,莫使 秦 人独擅名。”
《漢語大詞典》:上仙
1.亦作"上仙"。
2.成仙;登仙。
3.死亡的婉词。多指帝王。
4.道家分天上仙人为九等,第一等为上仙。
《漢語大詞典》:常住
(1).佛教语。永存。《法华经》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苏跋陀罗窣堵波:“勿谓如来毕竟寂灭,法身常住。”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说与楞严经合:“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復变坏。”
(2).法无生灭变迁称作常住。 南朝 梁 沈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南齐书·顾欢传:“此非所归,归在常住。”
(3).僧、道称寺舍、田地、什物等为常住物,简称常住。云笈七籤卷一二二:“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孙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太尉 朱崖 出镇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诉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隐用。”《水浒传》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 清 钱谦益 《扬州石塔寺复雷塘田记》:“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亩,寺僧开垦作常住田。”
(4).道观中的主事者。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尊师令其家各备香油为之焚香……常住亦为办斋食供养。”
《漢語大詞典》:怀柔(懷柔)
(1).谓帝王祭祀山川,招来神祇,使各安其位。《诗·周颂·时迈》:“怀柔百神,及 河 乔岳。” 毛 传:“怀,来;柔,安。” 郑玄 笺:“来安羣神,望于山川,皆以尊卑祭之。”汉书·郊祀志:“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 颜师古 注:“怀,来也;柔,安也。言招来百神而安处之。” 宋 苏轼 《凤翔太白山祈雨文》:“圣天子在上,凡所以怀柔之礼,莫不备至。” 清 冯桂芬 《上海重建武帝庙记》:“圣 清 承天右序,怀柔百神,祀事咸秩。”
(2).语本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絶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以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后因以称笼络安抚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等为“怀柔”。 汉 贾谊 新书·无蓄:“怀柔附远,何招而不至?”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宣导休风,怀柔 百越 。” 宋 叶适 《外论一》:“ 汉 起匹夫,亲搏天下,不数年而据 秦 之故地,此其为仁义道德,足以怀柔其民者何在?” 清 林则徐 《会谕澳门同知传谕唩嚟哆将澳门洋楼鸦片呈缴》:“该夷等宜如何感恩,如何守法,方不负大皇帝怀柔远人之意。” 周恩来 《“七七”四年》:“敌人怀柔我们,我们誓死不做顺民。”
《漢語大詞典》:赤眉
亦作“ 赤糜 ”。
(1).指 汉 末以 樊崇 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汉书·王莽传下:“赤眉 樊崇 等众数十万人入 关 ,立 刘盆子 ,称尊号。”汉书·王莽传下:“赤糜闻之,不敢入界。” 颜师古 注:“糜,眉也。以朱涂眉,故曰赤眉。古字通用。” 唐 李白 《上云乐》诗:“赤眉立 盆子 , 白水 兴 汉光 。” 清 邓汉仪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诗之一:“赤眉铜马千秋恨,谱入鵾絃最感人。”
(2).泛指农民起义军。 清 申涵光 《闻淮扬凶荒》诗:“昨岁 淮 扬 雨,秋禾掩碧涛。赤眉连 楚 塞,白骨乱江皋。” 清 陈偕灿 《闻粤西警》诗:“碧血青燐虚郡邑,赤眉黄雾满乡村。”
《漢語大詞典》:黄鱼(黄魚)
(1).鱼名。(1)鳣的别名。尔雅·释鱼“鱣” 晋 郭璞 注:“鱣,大鱼,似鱏而鼻短,口在頷下,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 江 东呼为黄鱼。” 唐 杜甫 《黄鱼》诗:“日见 巴东峡 ,黄鱼出浪新。”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鳣鱼﹝释名﹞:“黄鱼,蜡鱼,玉版鱼。”(2)海鱼。分大黄鱼、小黄鱼两种。也称石首鱼、黄花鱼。三国志·吴志·薛综传:“侵虐百姓,彊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
(2).旧时指轮船水手、汽车司机等为捞取外快而私带的旅客。 洪深 《鸡鸣早看天》第二幕:“规定带几个客人,就只能带几个;多一条黄鱼都不能行的。” 沙汀 《航线》:“三个‘黄鱼’笔直地站在船主面前,枯黄的手指捏弄着钮扣和衣领子。”
(3).指金条。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 朱延年 以为又提到那五十两黄金的事,赶紧表明,‘欠他那五条黄鱼,等我复业,生意发达了,一定还他。我知道他念念不忘这五条黄鱼,他就没想到我目前的困难。’”
(4).旧时 苏南 一带称大脚女子为黄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里 南京 人,叫大脚妓女做黄鱼。” 苏曼殊 《绛纱记》:“此亦由於黄鱼学堂之害。”自注:“ 苏 俗称女子大足为黄鱼。”
《漢語大詞典》:纪律(紀律)
(1).纪纲;法度。左传·桓公二年:“百官於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公在庙堂,总持纪律,一用公直,两忘猜昵。”
(2).规矩;规律。 汉 徐干 中论·历数:“昔者圣王之造历数也,察纪律之行,观运机之动。” 宋 邵雍 《和赵充道秘丞见赠诗》:“殊无纪律诗千首,富有云山酒一瓢。”《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若似 花子虚 终日落魄飘风,谩无纪律,而欲其内人不生他意,岂可得乎?”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三十六忠庙题词:“庙廷立 明 初二碑,其文宂长无纪律。然叙 鄱湖 之战,视他书较详。”
(3).指军纪。 宋 苏轼 《王仲仪真赞》:“转运使摄帅事,与副总管议不合,军无纪律。”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只因武备久弛,军无纪律。” 清 戴名世 《史论》:“观良将之用众也,纪律必严,赏罚必信。”
(4).机关、团体、政党等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要求其成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
《漢語大詞典》:声明(聲明)
(1).左传·桓公二年:“鍚鸞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原谓声音与光彩,后以喻声教文明。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文物共葳蕤,声明且葱蒨。” 五代 李宏皋 《溪州铜柱记》:“天人降止,备物在庭,方振声明,又当昭泰。”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伏愿蛮夷戎狄尽归神化之炉锤,礼乐文章益广声明之衣被。” 清 魏源 《白岳东岩》诗:“声明走百灵,结构黥幽谷。”
(2).犹言呈明。旧时以下对上之词。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客窜》:“因此弟辈一面声明开府,一面奔赴京师,要使臣节光昭,交情完密。”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咸丰三年三月初五六七日》:“初六日,补具声明,呈请将正项银一千二百八十两先行付库兑收。”
(3).声张而明晓之。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东要抚:“至 琦善 身膺重寄,不能声明大义,拒絶要求,竟甘受其欺侮,已出情理之外。”
(4).公开说明或表态。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声明,不要把我算在里面,你们房子卖不卖,我从来没有想过。”
(5).指国家、政府、政党、团体等为公开表明对某些问题或事件的立场和主张而发表的正式文体。 吴晗 《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 美国 政府的侮辱,发表了一个公开声明。”
(6).佛教语。五明之一。古 印度 的文法、声韵之学。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詁训字,詮目疏别。” 清 龚自珍 《〈蒙古像教志〉序》:“故撰《像教志》,专以推尊因明门中声明一门,而非讚嘆夫食肉衣黄,堕邪师见也。”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八讲:“对其他的学说,例如唯识、中观以及小乘各部的毗昙、因明、声明等等,他( 玄奘 )也勤加学习。”
《漢語大詞典》:药王(藥王)
(1).旧时民间奉 神农 、 扁鹊 等为“药王”。 清 高士奇 扈从西巡日录:“ 鄚州城 在北有 药王庄 ,为 扁鹊 故里,药王庙专祀 扁鹊 ; 明 万历 间, 慈圣太后 出内帑,增建 神农 、 轩辕 三皇之殿,以古今名医配食。”
(2).佛教菩萨名。梵语为“穰麌梨”。正法华经·药王菩萨品:“是 药王 品威德所立,所流布处若有疾病,闻是经法病则消除,无有众患。” 唐 钱起 《静夜酬通上人问疾》诗:“何事沉痾久,含毫问 药王 。” 辽 希麟 续一切经音义卷十:“穰麌梨,梵语也。此云 药王 ,或云 药君 也。”
《漢語大詞典》:公安
(1).指 明 代以 袁宏道 等为代表的公安派。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今人之论词,大概如昔人之论诗。主格者其歷下之摹古乎?主趣者其公安之写意乎?” 巴金 《沉落》:“过了两天他又在另一个大学里演讲公安、竟陵派小品文的价值。”详“ 公安派 ”。
(2).社会的公共治安。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故无论泰东泰西之所谓道德,皆谓其有赞於公安公益者云尔。” 孙中山 《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刑罚之目的,在维护国权,保护公安……苛暴残酷,义无取焉。”
《漢語大詞典》:公安派
明 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 袁宏道 及其兄 宗道 弟 中道 为首。因三 袁 是 公安 (今属 湖北省 )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重视小说戏曲的文学价值,在当时有较大影响。他们的部分作品抨击时政,表现对道学的不满;多数篇章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漢語大詞典》:临日(臨日)
(1).接近太阳。形容高耸。 唐 卢照邻 《登玉清》诗:“絶顶横临日,孤峯半倚天。”
(2).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以正月午日、二月亥日、三月申日、四月丑日等为临日,宜祭祀、上册、上表章、入学、出行、上官赴任等。参阅《协纪辨方书·临日》
《漢語大詞典》:台谏(臺諫)
唐 宋 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称之。 明 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臺諫也。”宋史·萧服传:“ 服 文辞劲丽,宜居翰苑。朕爱其鯁諤,顾臺諫中何可闕此人!”
《漢語大詞典》:徵文
1.引证成文。晋书·刑法志:“主者唯当徵文据法,以事为断耳。”宋书·礼志三:“夫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闕略。正应推例求意,不可动必徵文。”
2.验证文才。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难兼并,若个堪居絶等,推敲不厌详明。”
3.向人征求诗文。 唐 白居易 《贺座主》诗:“宠新卿典礼,会盛客徵文。”
4.今指报刊、杂志等为某一主题而公开征集诗文稿件。如:《光明日报》开展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漢語大詞典》:等为(等爲)
犹为何。 唐 王维 《哭殷遥》诗:“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
分類:为何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