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端阳(端陽)
即端午。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岁令一·礼节》:“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儿节,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阳节,十三日龙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节闹端阳只一瞬,满眼繁华, 王 谢 少人问。”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端阳》:“京师谓端阳为五月节,初五日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参见“ 端午 ”。
分類:端午
《漢語大詞典》:端午
(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
(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漢語大詞典》:端五
即端午。 唐 李匡乂 资暇集·端午:“端午者,案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鶩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今人多书‘午’字,其义无取焉。余家 元和 中端五詔书并无作‘午’字处。” 宋 陆游 《过邻家》诗:“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糉。”参见“ 端午 ”。
分類:端午
《漢語大詞典》:端午
(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
(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漢語大詞典》:龙舟(龍舟)
(1).饰龙形的大船。《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 高诱 注:“龙舟,大舟也,刻为龙文。”后汉书·张衡传:“号 冯夷 俾清津兮,櫂龙舟以济予。” 唐 李白 《赠僧朝美》诗:“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2).专供皇帝乘御的船。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郭璞 注:“舟皆以龙鸟为形制。今 吴 之青雀舫,此其遗象也。”隋书·炀帝纪上:“八月壬寅,上御龙舟,幸 江都 。” 宋 文天祥 《正月十三日》诗:“去年今日遁 崖山 ,望见龙舟咫尺间。”
(3).每年端午为纪念诗人 屈原 而竞渡的龙形船。 宋 余靖 《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诗:“龙舟争快 楚江 滨,弔 屈 谁知特愴神!” 明 无心子《金雀记·开宴》:“满城佳节近中天,竞鬭龙舟吊 屈原 。” 清 陈维嵩 《蝶恋花·五月词》词:“雪片崩涛飞彩帜, 妙高臺 下龙舟戏。”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这天又是龙舟节,出去泛舟,或是两个学校间的竞渡,也是极好的日子。”
(4). 广东 民歌的一种。后演变为曲艺的一种。也叫“龙洲歌”。《中国谚语资料》上册:“快活龙舟愁闷戏。”注:“龙舟, 广东 民歌的一种。”
《漢語大詞典》:端午
(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
(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漢語大詞典》:午日
(1).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 晋 周处 《风土记》:“午日烹鶩,又以菰叶裹粽黍,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也。” 宋 梅尧臣 有《午日》诗。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宜忌》:“午日冰和土粉晒乾,擦小儿热疿。”
(2).干支逢午的日子。后汉书·陈宠传“犹用 汉 家祖腊” 李贤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汉 家火行盛於午,故以午日为祖也。” 宋 曾慥 类说·燕北杂记·午日大喊:“番兵每遇午日,如不逢兵,亦须排阵望西大喊七声,言午是番家大王之日。”
(3).中午。 唐 张籍 《江南行》:“ 长干 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
《漢語大詞典》:泛酒(汎酒)
亦作“泛酒”。
(1).古代风俗。每逢三月三日,宴饮于环曲的水渠旁,浮酒杯于水上,任其飘流,停则取饮,相与为乐,谓之“汎酒”。 晋 束晳 《三日曲水对》:“昔 周公 城 洛邑 ,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觴随波。’”参见“ 流觴曲水 ”。
(2).古人用于重阳或端午宴饮的酒,多以菖蒲或菊花等浸泡,因称“汎酒”。 前蜀 韦庄 《庭前菊》诗:“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 龙山 泛酒来。” 唐 皎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明 杨慎 《渔家傲》词:“摘得金英来泛酒,西山爽气当窗牖,鬢插茱萸歌献寿。” 郭沫若 《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以菖蒲泛酒(俗间在酒中对以雄黄),不仅要保持身体的清洁,还要争取内心的芬芳。”
《漢語大詞典》:流觞曲水(流觴曲水)
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国 魏 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 宋 苏轼 《和王胜之》之二:“流觴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馀韵,而且有趣。”亦作“ 流杯曲水 ”。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亦省作“ 流觴 ”。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巨石镇其中流,平濶如臺,其上可布席而坐,其下可流觴。” 朱自清 《潭柘寺戒坛寺》:“只是流觞亭雅得那样俗,在石地上楞刻着蚯蚓般的槽;那样流觞,怕只有孩子们愿意干。”
《漢語大詞典》:大宝
皇帝之位。例如:久居大宝。
珍贵的财宝、宝贝
对佛法的称呼
一种重五十两的银元宝
《漢語大詞典》:重午
指重五。 宋 李之仪 《南乡子·端午》词:“小雨溼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宋史·刘温叟传:“明年重午,又送角黍、紈扇。” 清 王应奎 《箬包船纪事》诗:“重午暨中秋,庙门搴灵旗。”参见“ 重五 ”。
分類:端午
《漢語大詞典》:重五
农历五月初五日。即端午节,又称重午。 宋 王楙 野客丛书·重三:“今言五月五日曰重五,九月九日曰重九。” 明 袁宏道 《和伯修家字》:“京师盛重五,所在竞繁华。” 清 姚鼐 《祭侍潞川文》:“重五泛舟,万夫呼譟。”参见“ 端午 ”。
《漢語大詞典》:重五
农历五月初五日。即端午节,又称重午。 宋 王楙 野客丛书·重三:“今言五月五日曰重五,九月九日曰重九。” 明 袁宏道 《和伯修家字》:“京师盛重五,所在竞繁华。” 清 姚鼐 《祭侍潞川文》:“重五泛舟,万夫呼譟。”参见“ 端午 ”。
《漢語大詞典》:端午
(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
(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漢語大詞典》:艾虎
古俗,端午日采艾制成虎形的饰物,佩戴之谓能辟邪祛秽。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掺艾虎:“《岁时杂记》:‘端五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王沂公 《端五帖子》云:‘釵头艾虎辟羣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五月朔,家家悬硃符,插蒲龙艾虎,窗牖贴红纸吉祥葫芦。”
《分类字锦》:长丝(长丝)
王筠 五日望采拾诗 长丝表良节,命缕应嘉辰。
分类:长丝端午
《漢語大詞典》:彩丝(綵絲)
(1).彩色丝线。 唐 白居易 《红绣毯》诗:“綵丝茸茸香拂拂,练软花虚不胜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母曰:‘是必土偶为妖也。’授以綵丝,於来时阴繫其足。”
(2).旧俗以綵丝为端午日应节之物。据 汉 应劭 《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可辟邪崇,又名“长命缕”、“续命缕”。 唐 代故事,宫中常于端午日以彩丝所结长命缕赐诸臣。 唐 刘禹锡 《代谢端午日赐物表》:“中使 刘元弼 至,奉宣圣旨,慰劳臣及将佐、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兼赐臣墨詔,并衣壹副、金花银器参事、綵丝壹轴,大将衣肆副、綵丝伍轴。”
《漢語大詞典》:三节(三節)
(1).三恶人。指 蚩尤 、 五观 、 殷纣 。逸周书·尝麦:“诸正敬功,尔颂审三节。” 孔晁 注:“三节, 蚩尤 、 五观 、 殷紂 也。” 五观 , 夏 启 之子。
(2).三镇节度使。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五·三节:“ 开平 四年, 鏐 ( 钱鏐 )游衣银军,作还乡歌曰:‘三节还乡兮掛锦衣。’三节者, 鏐 在 唐 已领 镇海 镇东 两军节度,入 梁 又兼 淮南 也。”
(3).三段。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历代漕运考:“ 唐 时漕运,大率三节, 江 淮 是一节, 河南 是一节, 陕西 到 长安 是一节。”
(4).旧俗称端午、中秋、春节为三节。旧时工商界多于三节结算账目。 老舍 《骆驼祥子》四:“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分类字锦》:采秀
苏轼 端午帖子词 采秀撷群芳,争储百药良。
分类:端午
《漢語大詞典》:临日(臨日)
(1).接近太阳。形容高耸。 唐 卢照邻 《登玉清》诗:“絶顶横临日,孤峯半倚天。”
(2).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以正月午日、二月亥日、三月申日、四月丑日等为临日,宜祭祀、上册、上表章、入学、出行、上官赴任等。参阅《协纪辨方书·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