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将身(將身)
立身处世。《孔子家语·五仪解》:“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
《漢語大詞典》:处身(處身)
立身处世;对待自身。 汉 班固 《答宾戏》:“敢问上古之士,处身行道,辅世成名,可述於后者,默而已乎?”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处身孤且危,於何託余足?”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祖寺丞》:“﹝ 祖翱 ﹞处身廉谨,以法律为己任。” 沙汀 《淘金记》八:“她是一个聪明的寄食者,处身行事都很慎重。”
《漢語大詞典》:行身
立身处世。韩非子·五蠹:“行身者竞於为高,而不合於功。”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行身立志,卓尔不羣,皆豪杰之士也。” 清 方苞 《杜苍略先生墓志铭》:“二先生行身略同,而趣各异。”
分類:立身处世
《漢語大詞典》:静处(静處)
(1).冷静地立身处世。晏子春秋·杂下六:“且人何忧,静处远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故为君虚心静处,聪听其响,明视其影,以行赏罚之象。” 宋 周敦颐 通书·圣学:“静处则明,明则通。”
(2).犹静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
清净、安静之处。 宋 陆游 《山园杂咏》:“百年竟向愁边老,万事元输静处看。”《三侠五义》第十回:“跟着从人出了公馆,来至静处。”
《漢語大詞典》:人纪(人紀)
人之纲纪,指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书·伊训:“先王肇修人纪。” 孔 传:“言 汤 始修为人纲纪。”旧唐书·杨绾传:“行为人纪,文合典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不独国纪荡然,抑且人纪顿丧。”
《漢語大詞典》:家训(家訓)
(1).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髫齓夙孤,不尽家训。” 明 张一桂 《重刻〈颜氏家训〉序》:“迨夫王路陵夷,礼教残闕,悖德覆行者,接踵於世;于是为之亲者,恐恐然虑教勑之亡素,其后人或纳於邪也,始丁寧飭诫,而家训所由作矣。” 清 龚自珍 《〈怀宁王氏族谱〉序》:“家训,如王者之有条教号令之意;家训,以训子孙之贤而智者。”
(2).指颜氏家训北齐书·颜之推传:“﹝ 颜之推 ﹞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於世。”
《漢語大詞典》:居身
犹安身;立身处世。后汉书·逸民传·臺佟:“ 孝威 居身如是,甚苦,如何?”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审轻重然后动,量得失以居身。”
《漢語大詞典》:柔立
谓以温和的品性立身处世。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唐 李翱 《左仆射傅公神道碑》:“夫人 南阳 张氏 ,柔立善断。”
《漢語大詞典》:立身处世
生活中与人交往共事。例如:立身处世,诚实为本。
《漢語大詞典》:操身行世
犹言立身处世。 明 方孝孺 《与卢编修希鲁书》:“痛以礼义自绳约,既率己之顽惰,又以化顽惰者,使之知操身行世之大方,孝亲忠君之大节。”
分類:立身处世
《漢語大詞典》:安贫乐道(安貧樂道)
谓安于清贫,以追求圣贤之道为乐。为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语本论语·雍也:“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 颜渊 乐道,虽簞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於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尝因溪结亭,号曰 瓢饮 ,盖欲少见慕贤好古安贫乐道之意。” 明 樊鹏 《何大复先生行状》:“﹝ 何大復 ﹞读书必至夜分以为常,与人讲论终日不倦,安贫乐道不念家产。” 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漢語大詞典》:六慎
谓国君所应谨慎的六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申子 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和)女;慎而行也,人且随女。而有知见也,人且匿女;而无知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也,人且臧女;女无知也,人且行女。故曰:惟无为可以规之。’”后以为立身处世的箴言。 唐 皇甫湜 《履薄冰赋》:“行之止於三思,戒实先於六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