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空迫
贫穷;窘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夫人弃背之时,属世荒饉,家涂空迫,兄弟幼弱,棺器率薄。”
分類:贫穷窘困
《漢語大詞典》:窘悴
犹窘困。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保奬矇混,鬻爵充塞,朝为市侩,夕登显秩,官途壅滞,候补窘悴,非钻营奔竞,不能疗饥。”
分類:窘困
《國語辭典》:阑珊(闌珊)  拼音:lán shān
衰落、萧瑟的样子。南唐。李煜〈浪陶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宋。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作「阑残」。
《國語辭典》:弹铗(彈鋏)  拼音:tán jiá
铗,剑把。战国时代齐国人冯谖,因家贫而要求在孟尝君门下当食客,起先不受孟尝君重视,而以粗食待之,冯谖乃倚柱弹剑,高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乃依其要求而给予较好的待遇。事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用以比喻因处境困苦而有求于人。宋。苏轼〈浣溪沙。门外东风〉词:「山头回首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清。朱彝尊 青玉案。清秋满目词:「青州从事须沉醉,稷下雄谈且休矣!回首吴关二千里,分明记得,先生弹铗,也说归来是。」
《漢語大詞典》:难住
不能确定并往往因之而感到困惑。例如:被许多事难住了。
使困惑,使为难,使窘困。例如:他们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把他难住了。
《國語辭典》:泥淖  拼音:ní nào
1.烂泥浆区。如:「大雨过后,乡村的道路一片泥淖。」宋。王安石〈次前韵寄杨德逢〉诗:「翻然陂路长,泥淖困臧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旋风暴作,三马皆惊逸不可止。不趋其家而趋县城,飞渡泥淖,如履康庄。」
2.比喻困境、麻烦。如:「他目前正陷身泥淖,业务无法推展。」明。陈宗之〈汉道〉诗:「如何盛明世,栖栖泥淖中。」
《漢語大詞典》:窘匮(窘匱)
贫困;窘困匮乏。 宋 苏舜钦 《王公行状》:“公謫官 灵仙 ,至窘匱,乃举族蔬食,数年未尝食肉。”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建炎 之后,以国用窘匱,凡故例羣锡予,多从废省。”宋史·食货志下四:“ 元丰 年额卖盐钱以緡计之,诸路不下数十万,自行钞盐,漕计窘匱。”
《国语辞典》:紧著(紧著)  拼音:jǐn zhe
1.一直、经常。《红楼梦》第一○九回:「夜深了,二爷睡罢!别紧著坐著,看凉著。」也作「紧自」、「紧仔」。
2.经济窘困、不宽裕。《金瓶梅》第七回:「紧著起来,朝还爷一时没钱使,还问大仆寺借马价银子。」
3.加紧、赶快。如:「比赛日期一天天接近了,大家可得紧著练习。」
《漢語大詞典》:穷乌(窮烏)
窘困的乌鸦。比喻穷困窘迫的人。 南朝 梁 何逊 《穷乌赋》:“嗟穷乌之小鸟,意局促而驯扰。”
《漢語大詞典》:劳拙(勞拙)
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谓人做坏事,费尽心机,而越来越显得窘困。后以“劳拙”谓徒费心力。 清 梅曾亮 《书〈后汉书〉后》:“圣人忧之,於是有饮射之典,有儺蜡之礼,有月吉读法之令。奔走之,驰骤之,而不惮其劳拙。”
《漢語大詞典》:滞涸(滯涸)
(1).谓如涸辙之鱼,不能动弹。喻窘困。后汉书·李固传:“左右党进者,日有迁拜,守死善道者,滞涸穷路,而未有改敝立德之方。” 李贤 注:“滞涸穷路,以鱼为喻也。”
(2).指窘困之境。 宋 曾巩 《乞登对状》:“赫然独断,察臣之本末;超然远御,收臣于滞涸。”
《漢語大詞典》:贫狭(貧狹)
(1).贫瘠迫窄。周书·裴宽传:“ 关中 贫狭,何足可依,勿怀异图也。”
(2).贫穷窘困。《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子年七岁,家復贫狭。”新唐书·李勉传:“ 勉 少贫狭,客 梁 宋 ,与诸生共逆旅。”
(3).迫促惶遽。与从容自如相对。 清 黄宗羲 《翰林院庶吉士子一魏先生墓志铭》:“甲戌,葬 忠节 ,迎 蕺山夫子 题主,会葬者千人, 子一 布置闲通,不露贫狭。”
《漢語大詞典》:穷恚(窮恚)
窘困怨愤。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羌胡 ﹞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
分類:窘困怨愤
《漢語大詞典》:阑散(闌散)
(1).消沉;衰减。 唐 元稹 《春游》诗:“酒户年年减,山行渐渐难。欲终心懒慢,转恐兴阑散。”
(2).冷落。 元 马彦良 《一枝花·春雨》套曲:“凄凉也古墓上催春子规,阑散了緑阴中巧舌黄鸝。”
(3).窘困,艰难。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这廝阑散了虽离我眼底,忔憎着又在心头。”
《国语辞典》:下台阶(下台阶)  拼音:xià tái jiē
比喻脱离窘困处境的途径或方法。如:「你帮他找个下台阶,给他留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