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禁烟(禁煙)
亦作“ 禁烟 ”。
(1).犹禁火。亦指寒食节。《全唐诗》卷八六六载《汉州崇圣寺题壁》:“禁烟佳节同游此,正值酴醿夹岸香。” 宋 王禹偁 《寒食》诗:“郊原晓緑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宋 周邦彦 《还京乐·大石》词:“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 元 朱庭玉 《青杏子·别恨》曲:“好光阴无计留连,过禁烟。”
(2).皇宫中的烟雾。 唐 李远 《赠弘文杜校书》诗:“漠漠禁烟笼远树,泠泠宫漏响前除。”
(3).谓禁止鸦片。《清续文献通考·征榷二六》:“自 郭嵩燾 再疏条陈禁烟之法,交各省议覆,后仍寂然无闻。”
(4).今亦指禁止吸烟。
《漢語大詞典》:内火
(1).内热。 唐 孟郊 《路病》诗:“飞光赤道路,内火焦肺肝。”《再生缘》第二一回:“太后娘娘内火已散,再服一剂,须要参汤应用,以候宿食下来。”
(2).指世俗人炽热的欲望。 唐 鲍溶 《宿悟空寺赠僧》诗:“朝光畏不久,内火烧人情。”
(1).禁止野烧;禁火。周礼·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三月本时昬心星见于辰上,使民出火;九月本黄昏心星伏在戌上,使民内火。” 唐 皎然 《奉和陆中丞使君长源寒食日作》:“因逢内火千家静,便覩行春万木荣。”
(2).指心星移位退伏,说明季节更换,夏去秋来。大戴礼记·夏小正:“九月内火。内火也者,大火。大火也者,心也。” 王筠 正义:“内音纳……下内字衍文。” 顾凤藻 集解:“八月日躔大火,心星盖已伏矣。九月又言之内,因《记》出火而及之,故变伏言内也。”
《漢語大詞典》:断烟(斷煙)
亦作“ 断烟 ”。
(1).孤烟。 唐 贾岛 《雪晴晚望》诗:“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唐 赵嘏 《宿楚国寺有怀》诗:“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清 纳兰性德 《好事近》词:“再向断烟衰草,认蘚碑题字。”
(2).断火,禁火。 宋 刘辰翁 《永遇乐·诵李易安〈安遇乐〉为之涕下遂依其声》词:“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参见“ 寒食 ”。
(3).谓饭时已过,炊烟消歇。《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沙竹屿 《山居》诗:“饭罢鐘声已断烟,偶来閒倚寺门前。”
(4).戒烟。 清 林则徐 《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吸食者若不断烟,难逃繯首。”
《漢語大詞典》: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翙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漢語大詞典》:新火
(1).古代钻木取火,四季各用不同的木材,易季时新取之火称新火。北史·王劭传:“新火旧火,理应有异。”参见“ 改火 ”。
(2). 唐 宋 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称为“新火”。 唐 杜甫 《清明》诗之一:“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浄客船。” 宋 苏轼 《徐使君分新火》诗:“ 临皐亭 中一危坐,三月清明改新火。”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国朝之制,待制、中书舍人以上皆坐狨。杂学士以上,遇禁烟节至清明日,则赐新火。”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一:“寒食禁火,以出新火。”
《漢語大詞典》:改火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刘宝楠 正义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汉 ,废於 魏 晋 以后,復於 隋 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宋 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
《漢語大詞典》:火后(火後)
(1).指寒食节禁火之后。 唐 刘禹锡 《送张盥赴举》诗:“不如摇落树,重有明年春,火后见琮璜,霜餘识松筠。”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风俗记》:“在寒食前者,谓之火前花,其开稍久。火后花则易落。”
(2).火烧之后。 唐 李咸用 《雪》诗:“云汉风多银浪溅, 崑山 火后玉灰飞。”
《漢語大詞典》:禁火
(1).谓管制燃火以防灾。后汉书·廉范传:“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2).旧俗寒食停炊称“禁火”。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唐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万井閭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东周列国志》第三回:“至今 太原 、 上党 、 西河 、 雁门 各处,每岁冬至后一百五日,预作乾糒,以冷水食之,谓之‘禁火’。”
(3).皇宫中的烟火。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之四:“禁火曙然烟焰褭,宫衣寒拂雪花轻。”
《漢語大詞典》:炊熟
(1). 宋 代称寒食节前一日为炊熟。因寒食禁火,节前一日必须烧好食物,故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
(2).指饭菜已烧熟。 宋 张耒 《叙十五日事》诗:“起来炊熟日亭午,槐叶新成庭覆翠。”
《漢語大詞典》:火前
(1).谓寒食节禁火之前。 唐 薛能 《晚春》诗:“征东留滞一年年,又向军前遇火前。”
(2).即火前茶。 五代 齐己 《咏茶十二韵》:“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宋 王观国 学林·茶诗:“茶之佳品,摘造在社前,其次则火前,谓寒食前也。”宋史·食货志下六:“ 建寧 腊茶, 北苑 为第一,其最佳者曰社前,次曰火前。”参见“ 火前茶 ”。
《漢語大詞典》:火前茶
指寒食节禁火以前采制的新茶。 唐 韩偓 《己巳年正月为闽相相召却请赴沙县郊外泊船》诗:“数醆緑醅桑落酒,一甌香沫火前茶。”
《漢語大詞典》:断火(斷火)
断绝用火;不用火烹煮加工食物。旧俗清明节前一日起禁火三日,称断火。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陆翽 邺中记:“ 鄴州 俗,冬至后百五日,为 介子推 断火,冷食三日。” 唐 韩鄂 《岁华纪丽·寒食》:“禁其烟, 周 之旧制;不断火, 魏 之新规。”参见“ 寒食 ”。
《漢語大詞典》: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翙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漢語大詞典》:火令
(1).即火宪。周礼·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时则施火令。凡国失火,野焚莱,则有刑罚。” 孙诒让 正义:“火令,即火宪也。”参见“ 火宪 ”。
(2).指寒食节禁火的命令。 唐 韩愈 《寒食日出游》诗:“明宵故欲相就醉,有月莫愁当火令。”
《漢語大詞典》:火宪(火憲)
防火的法令。管子·立政:“修火宪,敬山泽、林藪、积草。”荀子·王制:“脩火宪,养山林、藪泽、草木、鱼鱉、百索。” 杨倞 注:“不使非时焚山泽。”
分類:防火法令
《漢語大詞典》:火禁
(1).防火的禁令。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 郑玄 注:“为季春将出火也。火禁,谓用火之处及备风燥者。”宋史·职官志七:“镇砦官,诸镇置於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
(2).指寒食禁火。 唐 储光羲 《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诗:“淹留火禁辰,愉乐絃歌宴。” 宋 欧阳修 《禁火》诗:“火禁开何晚?春芳半已凋。”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下·绵上火禁》:“ 绵上 火禁,升平时禁七日,丧乱以来犹三日。”
《漢語大詞典》:泼火雨(潑火雨)
旧俗寒食节禁火,其时所下的雨叫“泼火雨”,也叫“清明雨”。 唐 唐彦谦 《上巳》诗:“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之一:“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说郛卷四八引 宋 侯延庆 《退斋雅闻录》:“ 河朔 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立夏为隔辙雨。”亦省作“ 泼火 ”。 宋 毛幵 《满江红》词:“泼火初收,鞦韆外,轻烟漠漠。”
《漢語大詞典》:清明火
周礼·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郑司农 注引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古代寒食禁火, 唐 宋 在清明时取榆柳火赏赐近臣、戚里等,故称为清明火。 前蜀 韦庄 《长安清明》诗:“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钱。”
分類:寒食禁火
《漢語大詞典》:火前茶
指寒食节禁火以前采制的新茶。 唐 韩偓 《己巳年正月为闽相相召却请赴沙县郊外泊船》诗:“数醆緑醅桑落酒,一甌香沫火前茶。”
《漢語大詞典》:五侯蜡烛(五侯蠟燭)
语出 唐 韩翃 《寒食》:“日暮 汉 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后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清 陈维嵩 《喜迁莺·清明前一日陪史耳翁饮雪持斋头》词:“千载鱼灯,五侯蜡烛,赢得三春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