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异气(異氣)
(1).指无血统关系之亲,多指非同胞兄弟姐妹或异姓之人。 汉 班固 《白虎通·嫁娶》:“不娶两娣何?博异气也。”左传·成公八年“ 卫 人来媵 共姬 ” 唐 孔颖达 疏:“‘膏肓’以为媵不必同姓,所以博异气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武王女得适齐侯之子义答何休皇甫谧:“左传记载实事,言同姓当媵,异姓不必凡嫁皆媵,非谓异姓不许媵…… 休 忽言备姪娣,忽言博异气,则 武王 二女非异气,何必俱嫁 胡公 ?”
(2).神异的气质;非凡的禀赋。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神仙﹞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 唐 王勃 《秋夜别薛昇华序》:“羣公竝受奇彩,各仗异气,或江海其量,或林泉其识。”
(3).特指不同于华夏的禀赋。后汉书·鲁恭传:“夫戎狄者,四方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
(4).指物质的特殊属性。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三:“物有含异气者,不可以常理推也。”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金狮猛:“得一石,作狮形,色如泥金所涂……夜夜有光,高二寸餘,殆秉异气所化。”
(5).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祥瑞之象。晋书·张华传:“ 焕 曰:‘僕察之久矣,惟牛斗之间颇有异气。’ 华 曰:‘是何祥也?’ 焕 曰:‘寳剑之精,上彻於天耳。’”
(6).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指大气中的蜃景影像。 南朝 梁武帝 《乾闼婆》诗:“蜃蛤生异气,闥婆鬱中天。”
(7).气候不同。 三国 魏 曹植 《泰山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8).气味不同。 晋 潘尼 《钓赋》:“燔炙之鲜,煎熬之味,百品千变,殊芳异气。”
(9).指文章不同寻常的有力气势。 唐 崔融 《报三原李少府书》:“龙文阳发,居然异气射人;凤律雄鸣,自有奇音震物。”
《漢語大詞典》:生质(生質)
犹禀赋。语本 汉 董仲舒 《对贤良策一》:“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 丘 者焉” 宋 朱熹 集注:“忠信如圣人,生质之美者也。” 清 唐甄 潜书·法王:“ 三代 以后多过人之才,皆其生质,不由学问。” 严复 《救亡决论》:“若夫爱士之仁,报国之勇,虽非自弃流品之外者之所能,然尚可望由於生质之美而得之。”
分類:禀赋
《漢語大詞典》:姿质(姿質)
(1).天资;禀赋。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所谓文学高第者,智略能明先生王之术,而姿质足以履行其道。”姿,一本作“ 资 ”。《楚辞·九辩》“性愚陋以褊浅兮” 汉 王逸 注:“姿质鄙钝,寡所知也。”北史·僭伪附庸传·慕容宝:“ 宝 姿质雍容,柔而不断。”
(2).谓形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初,婢埋时,年十五六,及开冢后,姿质如故。”魏书·序纪·平文帝:“姿质雄壮,甚有威略。” 唐 薛调 《无双传》:“又於窗隙间窥见 无双 ,姿质明艷,若神仙中人。”
《漢語大詞典》:生禀
犹禀赋。 宋 叶适 《祭吕太史文》:“公以生禀之知,世家之旧,备义理於一身。”
分類:禀赋
《漢語大詞典》:负质(負質)
犹禀赋。 清 周亮工 读画录·杨龙友:“﹝ 杨龙友 ﹞工画,善用墨,初为 华亭 学博,从 董文敏 ,精画理,然负质颇异,不规规 云间 蹊径也。”
分類:禀赋
《漢語大詞典》:特禀(特稟)
亦作“ 特秉 ”。
(1).特别具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若谓彼皆特稟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旧唐书·回纥传:“ 迴紇叶护 ,特稟英姿,挺生奇略……才为万人之敌,位列诸蕃之长。” 明 张燮 东西洋考卷十:“权知 交州 三使留后 黎桓 ,兼资义勇,特稟忠纯,能得邦人之心,弥谨藩臣之礼。”
(2).指特别的禀赋。 王闿运 《彭寿颐哀词》:“君怀特秉,厉皎秋霜,少依圣化,折节文章。”
分類:特别禀赋
《漢語大詞典》:赋禀(賦禀)
禀赋。自然具有的资质。 宋 梅尧臣 《依韵公泽察推》:“窃常恃赋禀,平直如劲箭。” 高凤谦 《论偏重文字之害》:“则以美术文字,非人人所可学而至,必其赋禀独高,又积无数之年月,而后能致也。”
《漢語大詞典》:禀付(稟付)
犹禀赋。 宋 苏轼 《上韩魏公乞葬董传书》:“知 传 所稟付至薄,不任官耳。”
分類:禀赋
《漢語大詞典》:体资(體資)
天性;禀赋。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公体资明哲,长於知见。”北史·房彦谦传:“体资文雅,深达政务,有识者咸以远大许之。”
分類:天性禀赋
《漢語大詞典》:诞纵(誕縱)
(1).赋予;禀赋。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主上虽圣资奇茂,固天诞纵。” 南朝 梁 沈约 《〈梁武帝集〉序》:“我皇诞纵自天,生知在御。”参见“ 天纵 ”。
(2).放纵恣肆。世说新语·品藻“则鄙 孙 秽行”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绰 虽有文才,而诞纵多秽行,时人鄙之。”新唐书·隐逸传·王绩:“ 通 知 绩 诞纵,不婴以家事,乡族庆弔冠昏,不与也。” 清 张裕钊 《送李佛生序》:“释氏得其精以为空寂, 王 何 得其粗以为诞纵。诞纵之弊,蔑弃礼法,荡废时务,天下於是大乱。”
《漢語大詞典》:天纵(天縱)
(1).亦作“ 天从 ”。天所放任,意谓上天赋予。后常用以谀美帝王。论语·子罕:“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南朝 梁 沈约 《丞相长沙宣武王墓铭》:“峩峩哲人,寔惟天纵。” 唐 高适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诗:“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沉。”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人欲方切,天从忽来。” 元 刘埙 隐居通议·古赋一:“ 徽宗皇帝 ,万几餘暇,戏御毫素,间作花草虫鱼,以示天从多能之意。”明史·赵锦传:“陛下天纵圣神,乾纲独运。”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五幕:“十八皇子真是聪明天纵,他的批评是万分恰当的。”
(2).闰月。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倪辉方技》:“历家以闰月为天纵。”
《漢語大詞典》:天根
(1).星名。即氐宿。东方七宿的第三宿,凡四星。国语·周语中:“天根见而水涸。”尔雅·释天:“天根,氐也。” 郭璞 注:“角亢下繫於氐,若木之有根。” 唐 皎然 《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寄兼呈上杨使君》诗:“秋郊天根见,我疆看稼穡。”
(2).自然之禀赋、根性。 汉 贾谊 新书·等齐:“人之情不异,面目状貌同类,贵贱之别,非人天根著於形容也。” 明 唐顺之 《与应警庵郡守》:“惟古人为学,坚苦磨鍊,忍嗜欲以培天根,久之则此心凝静,百物皆通。”
(3).星相术士谓人之足后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吾额上无生骨,眼中无守精,鼻无梁柱,脚无天根。”
《漢語大詞典》:神机(神機)
(1).指可以启闭开合的灵巧器械。《淮南子·齐俗训》:“神机阴闭,剞劂无迹,人巧之妙也。”
(2).指织布机。 汉 王逸 《机妇赋》:“解鸣珮,释罗衣,披华幕,登神机,乘轻杼,揽牀帷,动摇多容,俯仰生姿。”
(3).犹机运,时机。 三国 魏 阮籍 《答伏羲书》:“若良运未协,神机无准,则腾精抗志,邈世高超。”《再生缘》第六三回:“悟彻神机一念真,便从极乐转金轮。”
(4).神异的禀赋。宋书·殷琰传:“主上神机天发,指麾克定,横流涂炭,一朝太平。”周书·晋荡公护传:“朕兄故 略阳公 ,英风季远,神机颖悟。”
(5).谓灵巧机变的谋略。 前蜀 韦庄 《闻官军继至未睹凯旋》诗:“已有 孔明 传将略,更闻 王导 得神机。” 前蜀 杜光庭 《贺收陇州表》:“伏惟陛下圣迈 黄轩 ,威超 周武 。运神机于掌内,动有成功;料勍敌于彀中,举无遗策。”《水浒传》第六七回:“ 呼延灼 道:‘不可追掩。 吴用 那厮,广有神机,若还赶杀,恐贼有计。’”
(6).谓心神。 唐 刘禹锡 《酬湖州崔郎中见寄》诗:“岂非山水乡,荡漾神机清。”太平广记卷七六引《逸史·安禄山术士》:“我对天子亦无恐惧,唯见 李相 ( 李林甫 )则神机悚战。”
(7).中医指生命活动的主宰。《素问·五常政大论》:“ 岐伯 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絶。” 王冰 注:“生源繫天,其所动静,皆神气为机发之主,故其所为也,物莫之知。是以神捨去则机发动用之道息矣。”
《漢語大詞典》:俗骨
(1).尘世中人的资质或禀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支诺皋中:“ 讽 尝言於道者,吁曰:‘君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 宋 苏轼 《辨道歌》:“肠中澄结无餘柤,俗骨变换颜如葩。” 清 黄景仁 《洞庭行赠别王大归包山》:“吾儕俗骨不能到,但看长风巨浪心忡忡。”
(2).借指尘世中人。 宋 梅尧臣 《桃花源》诗:“俗骨思归一相送,慎勿与世言云霞。”
(3).庸俗的气质。 胡怀琛 《题蒋万里振素庵诗稿后》诗:“可怜无俗骨,宜汝作寒儒。”
《漢語大詞典》:异质(異質)
(1).特异的资质、禀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以军师 华歆 为御史大夫”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 清 刘大櫆 《蝠巢翁传》:“翁生而有异质。”
(2).指某种材料的特异质地。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清 戴名世 《绿荫斋古桂记》:“物理之盛衰,何常之有?良材异质辱於匹夫之手者多矣!”
(3).不同资质。 三国 魏 应璩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贤圣殊品,优劣异质。”
(4).指形体不同。文选·木华〈海赋〉:“瑕石诡暉,鳞甲异质。” 李善 注:“异质,殊形也。广雅曰:‘质,驱也。’” 明 李东阳 《与姜用贞》诗之一:“丛兰絶低小,隐约幽巖姿……小大固异质,託交乃其宜。”
《漢語大詞典》:正命
(1).儒家以顺应于天道、得其天年而死为得“正命”。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赵岐 注:“尽修之道,以寿终者为得正命也。” 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子不王, 颜渊 早夭, 子夏 失明, 伯牛 为癘,四者行不顺与?何以不受正命。”
(2).泛指寿终而死。与“非命”相对。《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像这样的男子妇人,虽然死於非命,却那英风正气比那死於正命的更自不同。” 王闿运 《祖考遹斋府君碑清故湘潭县学附生王君之碑并序》:“年七十,以 道光 十二年五月十三日亥时,正命于寝。”
(3).儒家学说之一派。认为人有三种命运,“正命”是“三命”之一,谓天生的好命运,不需行善而求。 汉 王充 论衡·命义:“正命,谓本禀之自得吉也。性然骨善,故不假操行以求福而吉自至。”
(4).自然的禀赋。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本受地之正命兮,枝叶华实皆成熟而蔚彬。”
(5).犹天命。 明 李东阳 《经筵讲章》之四:“﹝ 文王 、 武王 ﹞以此承受上天的正命。”参见“ 天命 ”。
(6).佛教语。八正道之一。谓符合戒律的正当生活。参阅《俱舍论》卷二五。
《漢語大詞典》:天命
(1).上天之意旨;由天主宰的命运。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楚辞·天问》:“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唐 韩愈 《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且人之生也,贫富贵贱,夭寿贤愚,禀性赋分,各自有定,谓之天命,不可改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天命早已安排在那里了,倒不如听命由天的闯着作去。” 徐迟 《狂欢之夜》:“好比太阳一定从东头出,西头下,农民们都相信悲惨的生活是天命,是天理。”
(2).指自然的规律、法则。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诚明:“是以天之命,物之性,本非志意所与;而能尽其性,则物性尽,天命至,有不知其所以然者而无不通。”
(3).古以君权为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谓之天命。左传·宣公三年:“ 周 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晋 刘琨 《劝进表》:“臣闻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未改,歷数有归。” 唐 韩愈 《请迁玄宗庙议》:“ 太祖 景皇帝 始为 唐公 ,肇基天命。”《三国演义》第九三回:“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
(4).谓天赋。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郑玄 注:“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 明 王守仁 《〈大学〉问》:“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於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
(5).犹天年。谓人之自然寿命。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汉书·宣帝纪:“朕惟耆老之人,髮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今或罹文法,拘执囹圄,不终天命,朕甚怜之。”东观汉记·郅恽传:“ 子张 病将终, 惲 往候之。 子张 视 惲 歔欷不能言。曰:‘吾知子不悲天命长短,而痛二父讎不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