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豆笾(豆籩)
祭器。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书·武成:“丁未,祀于 周 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籩。” 蔡沉 集传:“豆,木豆;籩,竹豆。祭器也。”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迎神》:“惟馨展礼,爰列豆籩。” 明 李东阳 《郊坛分献再得四渎》诗:“羽衣道士通仪节,白髮牺人説豆籩。” 清 戴名世 《敕授承德郎刘公墓志铭》:“生典型,死豆籩;葬同穴,有贤媛;固其藏,千万年。”
分類:祭器
《漢語大詞典》:宝器(寶器)
(1).指象征王位的祭器。周礼·春官·天府:“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左传·庄公二十年:“秋,王及 郑伯 入于 鄔 ,遂入 成周 ,取其宝器而还。”史记·晋世家:“ 曲沃 武公 伐 晋侯 緡 ,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 周釐王 。”后汉书·皇甫嵩传:“混齐六合,南面称制,移宝器於将兴,推亡 汉 於已坠。”《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宝器转输於 临淄 ,遗种逃魂於 莒墨 。”
(2).泛指珍贵的器物。史记·龟策列传:“今夫珠玉宝器,虽有所深藏,必见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谓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王 公与朝士共饮酒,举琉璃盌谓 伯仁 曰:‘此盌腹殊空,谓之宝器何邪?’”《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无限天人持宝器,瑠璃鉢饭似真珠。”云笈七籤卷一一八:“观前江内往往夜有光从水出……众人瞻之,以为有宝器之物。”
《漢語大詞典》:礼器(禮器)
祭器。史记·孔子世家论:“适 鲁 ,观 仲尼 庙堂车服礼器。”
分類:祭器礼器
《漢語大詞典》:丰盛(豐盛)
(1).犹盛多。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赏赐金钱縑帛,丰盛莫比。”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一:“人物丰盛,池馆清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匳妆丰盛,设室中几满。” 刘月龄 《结婚习俗趣谈》:“﹝ 琼崖岛 ﹞民间要是有喜事,槟榔是必要的礼品之一,否则就算是礼物很丰盛,也会遭受批评。”
(2).犹丰熟。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三折:“金枝玉叶求延龄,风调雨顺年丰盛。”
(3).犹兴盛。
指丰满的祭器,内装黍稷一类祭品。左传·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孔颖达 疏:“奉盛以告神曰,‘絜粢丰盛’者,非谓所祭之食絜浄丰多而已,乃言民之粮食尽丰多也。”南齐书·武帝纪:“是故洁粢丰盛,祝史无愧於辞。”《金史·乐志下》:“洁粢丰盛,礼先肆祀。”
《漢語大詞典》:祭具
祭器。汉书·郊祀志上:“画天地 泰一 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
分類:祭器
《漢語大詞典》:祠器
祭器。管子·形势“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 唐 尹知章 注:“蜀,祠器也。”南史·庾悦传:“就 道锡 索嫁女具及祠器。”
分類:祭器
《漢語大詞典》:鼎彝(鼎彜)
亦作“ 鼎彝 ”。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前郡尹 温太真 、 刘真长 ,或功铭鼎彝,或德标素尚。” 李善 注:“《礼记》曰:鼎有铭,铭者,论譔其先祖之德美、功烈、勋劳,而酌之祭器。《左氏传》: 臧武仲 曰: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铭其功,以示子孙。” 宋 王安石 《韩忠献挽辞》之二:“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鼎彝、泉币、碑版、壁画、雕塑、古陶器之类,虽缺乏系统的整理,材料确是不少了。”
《漢語大詞典》:庙器(廟器)
宗庙的祭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 明 唐顺之 《指挥佥事汤雪江墓碑铭》:“余观古者人臣有崇勋殊阀,则上之人为之赞,述其祖先功德而锡之庙器,以彰其世美。”
分類:宗庙祭器
《漢語大詞典》:粢盛
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廩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 何休 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汉书·文帝纪:“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明堂差五使执事官:“而其总务官,职任甚繁……如擦祭器,涤濯无垢,以奉粢盛。” 明 徐霖 《绣襦记·谋脱金蝉》:“神仙斋供,间腥荤粢盛洁丰。”
《漢語大詞典》:山尊
(1).古代祭器名。即山罍。周礼·春官·司尊彝:“其朝践用两大尊,其再献用两山尊,皆有罍。” 郑玄 注:“山尊,山罍也……刻而画之为山云之形。”宋史·礼志四:“内官,象尊各二,每方岳、镇、海、瀆,山尊各二,在堂左右。”参见“ 山罍 ”。
(2).犹山杯。 唐 王昌龄 《缑氏尉沉兴宗置酒南溪为赠》诗:“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元 虞集 《赋程氏竹雨山房》:“竹间开几席,花底注山尊。”
分類:祭器
《漢語大詞典》:山罍
古代刻有山云图纹的盛酒的祭器。也称“山尊”。礼记·明堂位:“山罍, 夏后氏 之尊也。” 孔颖达 疏:“罍为云雷也,画为山云之形也。”后汉书·马融传:“然后摆牲班禽,淤赐犒功,羣师叠伍,伯校千重,山罍常满,房俎无空。” 北周 庾信 《周祀圆丘歌·云门舞》:“献以诚,鬱以清,山罍举,沉齐倾。”
《漢語大詞典》:清庙器(清廟器)
太庙之祭器。喻指可以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新唐书·李珏传:“宰相 韦处厚 曰:‘清庙之器,岂击搏才乎?’” 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参见“ 清庙 ”。
《漢語大詞典》:清庙(清廟)
(1).诗·周颂篇名。诗·周颂·清庙序:“《清庙》,祀 文王 也。”
(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乐章。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 郑玄 注:“清庙谓作乐歌;《清庙》也。”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 郑玄 注:“《清庙》,乐章名。”后汉书·逸民传·法真:“臣愿圣朝就加袞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
(3).即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清庙茅屋……昭具俭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登明堂,坐清庙。” 郭璞 注:“清庙,太庙也。”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但听临春歌《玉树》,不闻清庙奏朱弦。” 章炳麟 《訄书·订文》:“清庙之所奏,同律之所被,箸于赋颂者,四千名而足。”
《漢語大詞典》:吉金
指鼎彝等古器物。古以祭祀为吉礼,故称铜铸之祭器为“吉金”。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韩城鼎铭》:“坚久吉金,用作寳尊鼎。”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吉金打本千行在,敬拓斯文冠所遭。” 姚华 《论文后编·源流》:“书契既兴,文字觕成,吉金贞卜,始见 殷 商 。”
《漢語大詞典》:方鼎
两耳四足的方形饪食器。 商 周 时代流行并多用作祭器,如考古出土的兽面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禾大方鼎等。左传·昭公七年:“ 晋侯 有间,赐 子产莒 之二方鼎。”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鼎三足则圆,四足则方。” 马承源 《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礼器乐器及其它用器》:“浇铸如此巨大的方鼎(兽面乳钉纹方鼎),这在生产斗争中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漢語大詞典》:彝器
古代宗庙常用的青铜祭器的总称。如钟、鼎、尊、罍、俎、豆之属。左传·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 杜预 注:“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国语·楚语下:“采服之仪,彝器之量。” 韦昭 注:“彝,六彝;器,俎豆。”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故能荐彝器。” 颜师古 注:“彝器,常可宝用之器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裕 收 秦 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送诣 建康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铜匠》:“铸铜之法, 三代 已备,鼎鐘彝器,制度各殊。”
《漢語大詞典》:祭器
祭祀时所陈设的各种器具。礼记·王制:“祭器未成,不造燕器。”战国策·齐策四:“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於 薛 。”史记·张仪列传:“出兵 函谷 而毋伐,以临 周 ,祭器必出。” 司马贞 索隐:“凡王者大祭祀必陈设文物轩车彝器等,因谓此等为祭器也。”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庚午,詔有司更造祭器、祭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