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朱明
(1).夏季。 尸子 《卷上》:“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旉与万物。” 晋 潘岳 《射雉赋》:“於时青阳告谢,朱明肇授。” 唐 刘禹锡 《代谢端午赐物表》:“朱明仲月,端午佳辰。” 清 孙枝蔚 《惜夏》诗:“我饯朱明后,无衣暗自伤。”
(2).指立夏节。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节届朱明,晷钟丹陆。”《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朱明时节樱桃熟,卷帘嫩笋初成竹。” 元 柯丹邱 《荆钗记·绣房》:“宝篆香消,绣窗日永,又还节近朱明。”
(3).太阳。《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王逸 注:“朱明,日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六六:“朱明不相见,奄昧独无侯。” 明 王世贞 《天门开》诗:“朱明曜以东起,纤阿迫以西垂。”
(4).指传说中的火神 祝融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 炎帝 ,其佐 朱明 。” 高诱 注:“旧説云 祝融 。”
(5). 汉 郊祀歌名。史记·乐书:“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后汉书·祭祀志中:“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 祝融 ,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
(6).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辉真之洞天”。在 广东 罗浮山 。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朱明洞 里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三:“ 罗浮 高万仞,下看 扶桑 卑。默坐 朱明洞 ,玉池自生肥。”
(7).指 明 朝。 明 朝皇帝姓 朱 ,故称。《花城》1981年第6期:“自从 成吉思汗 的孙子 忽必烈 定都 北京城 ,经过 蒙元 、 朱明 、 满清 ,七百多年。”
《漢語大詞典》:祝诵(祝誦)
即祝融。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八·祝诵氏:“ 祝诵氏 ,一曰 祝龢 ,是为 祝融氏 ……以火施化,号 赤帝 。”参见“ 祝融 ”。
分類:祝融
《漢語大詞典》:祝融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漢語大詞典》:回祝
回禄 祝融 的并称。两者均为传说中的火神名,后因以代称火灾。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咸丰 庚申,西事孔棘, 津门 被兵,灵囿曲臺付之回祝。”参见“ 回禄 ”、“ 祝融 ”。
分類:祝融火神
《漢語大詞典》:祝融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漢語大詞典》:融风(融風)
(1).指东北风。左传·昭公十八年:“丙子,风。 梓慎 曰:‘是谓融风,火之始也。’” 杜预 注:“东北曰融风。融风,木也。木,火母,故曰火之始。” 孔颖达 疏:“东北曰融风。《易纬》作调风,俱是东北风。一风有二名。东北,木之始,故融风为木也。木是火之母,火得风而盛,故融为火之始。” 晋 陶潜 《述酒》诗:“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逯钦立 校注:“鶗鴂鸣后,百草虽未黄落,但立春以来的融风(东北风)已经消散。融风兼指 祝融 之风。” 唐 韩偓 《有感》诗:“融风渐暖将迴鴈,涤水犹腥近斩蛟。”参见“ 八风 ”。
(2). 祝融 之风。指大火。 唐 柳宗元 《湘源二妃庙碑》:“潜火煽孽,炖于融风。” 宋 范成大 《时叙火后意不释然诗以解之》:“ 潘郎 晓衾梦蘧蘧,舞马竟与融风俱。” 清 钱谦益 《〈列朝诗集〉序》:“庚寅阳月,融风为灾,插架盈箱,荡为煨烬。此集先付杀青,幸免於 秦 火 汉 灰之餘,於乎怖矣!”
《漢語大詞典》:八风(八風)
(1).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陆德明 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閶闔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
(2).八种季候风。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閶闔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
(3).指八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 襄 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参见“ 八音 ”。
(4).佛教语。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见《释氏要览下·躁静》。 唐 王维 《能禅师碑》:“不着三界,徒劳八风。” 宋 范成大 《偶箴》诗:“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復将心奉八风。” 岭南羽衣女士 《东欧女豪杰》:“索性枯坐一年,参透那八风不动的道理。”
《漢語大詞典》:五神
(1).五脏之灵气。《老子》“谷神不死” 汉 河上公 注:“神,谓五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
(2).指五脏。 宋 范仲淹 《谢赐凤茶表》:“濯五神之精爽,祛百疾之冥烦。”
(3).指五帝。《汉书·礼乐志》:“五神相,包四邻,土地广,扬浮云。”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五帝为 太一 相也。”参见“ 五帝 ”。
(4).五德。 唐 柳宗元 《沛国汉原庙铭序》:“五神环运,炎德復起。” 孙汝听 注:“五神,五德也。”参见“ 五德 ”。
(5).五方之神,指 勾芒 、 祝融 、 后土 、 蓐收 、 玄冥 ,亦称五行之神。《淮南子·要略训》:“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南齐书·礼志上:“ 勾芒 等五神,既是五帝之佐,依 郑玄 説,宜配食于庭。” 南朝 梁简文帝 《吴兴楚王神庙碑》:“昔者 武王 询於 太公 ,五神之礼正。”
《漢語大詞典》:五帝
(1).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帝王,说法不一。(1) 黄帝 ( 轩辕 )、 颛顼 ( 高阳 )、 帝喾 ( 高辛 )、 唐尧 、 虞舜 。大戴礼记·五帝德:“ 孔子 曰:‘五帝用记,三王用度。’”史记·五帝本纪 唐 张守节 正义:“ 太史公 依世本《大戴礼》,以 黄帝 、 顓頊 、 帝嚳 、 唐尧 、 虞舜 为五帝。 譙周 、 应劭 、 宋均 皆同。” 汉 班固 《白虎通·号》:“五帝者,何谓也?曰:‘ 黄帝 、 顓頊 、 帝嚳 、 帝尧 、 帝舜 也。’”(2) 太昊 ( 伏羲 )、 炎帝 ( 神农 )、 黄帝 、 少昊 ( 挚 )、颛顼。见礼记·月令。(3) 少昊 、 颛顼 、 高辛 、 唐尧 、 虞舜 。《〈书〉序》:“ 少昊 、 顓頊 、 高辛 、 唐 、 虞 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孔颖达 疏:“言五帝之道,可以百代常行。”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伏羲 、 神农 、 黄帝 为三皇, 少昊 、 高阳 、 高辛 、 唐 、 虞 为五帝。”(4) 伏羲 、 神农 、 黄帝 、 唐尧 、 虞舜 。见易·繫辞下、 宋 胡宏 皇王大纪
(2).古代所谓五方天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 郑玄 注:“五帝,苍曰 灵威仰 , 太昊 食焉;赤曰 赤熛怒 , 炎帝 食焉;黄曰 含枢纽 , 黄帝 食焉;白曰 白招拒 , 少昊 食焉;黑曰 汁光纪 , 顓頊 食焉。”按 汁光纪 亦作 叶光纪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今令月吉日,宗祀 光武皇帝 於明堂,以配五帝。”
《漢語大詞典》:五德
(1).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史记·张丞相列传:“推五德之运,以为 汉 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文选·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蔡邕 注:“五德,五行之德。自 伏羲 已下,帝王相代,各据其一行。始於木,终於水,则復始也。” 唐 张说 《应制和千秋节》诗:“五德生王者,千龄启圣人。”
(2).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何晏 集解引 汉 郑玄 曰:“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之。”
(3).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智、信、仁、勇、严。孙子·始计“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三国 魏 曹操 注:“将宜五德备也。” 唐 王维 《谢集贤学士表》:“固当宣其五德,列在四科。” 赵殿成 笺:“新论:五德者,智、信、仁、勇、严也。”
(4).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汉 郑玄 笺:“玉有五德。” 孔颖达 疏引《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
(5).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韩诗外传》卷二:“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鬭,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唐 白居易 《池鹤八绝句·鸡赠鹤》:“一声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6).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 晋 陆云 《寒蝉赋》:“夫头上有绣,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即其信也……迈休声之五德,岂鸣鸡之独珍。”
(7).东、西、南、北、中五方种的五色谷物。汉书·郊祀志下:“耕耘五德,朝种暮穫。”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五德东方甲,南方丙,西方庚,北方壬,中央戊。种五色禾於此地为耕耘也。”
《漢語大詞典》:四神
(1).指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星之精。 前蜀 杜光庭 《道门为皇帝醮太一并点金箓灯词》:“昨者以四神行运,在咸池之宫。”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四神四灵四祥:“天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星之精,降而在地则为龙、虎、鸟、龟四兽之象,兵家为之四神。”
(2).指南海 祝融 、北海 玄冥 、东海 勾芒 、西海 蓐收 四神。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故得 河 浮五老,启赤文於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 陈熙晋 注引 师尚父 曰:“南海神名 祝融 ,北海神名 玄冥 ,东海神名 勾芒 ,西海神名 蓐收 。”
《漢語大詞典》:吴回
传说中的人名。即 祝融 。一说 祝融 之弟, 帝喾 之火正,相传死后为火神。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名 吴回 ,奇左,是无右臂。” 郭璞 注:“ 吴回 , 祝融 弟,亦为火正也。”吕氏春秋·孟夏“其帝 炎帝 ,其神 祝融 ” 汉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宋 陈师道 《赠二苏公》诗:“前驱 吴回 后炎星,絳旂丹轂朱冠裳。” 章炳麟 《訄书·尊史》:“ 老童 之子,实曰 吴回 ,斯 祝融 矣。”参阅史记·楚世家
分類:祝融
《漢語大詞典》:八姓
(1). 祝融 之后的八姓,即 己 、 董 、 彭 、 秃 、 妘 、 曹 、 斟 、 芈 。国语·郑语:“ 祝融 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於 周 未有侯伯。” 韦昭 注:“八姓, 祝融 之后八姓, 己 、 董 、 彭 、 秃 、 妘 、 曹 、 斟 、 芈 也。”
(2). 晋 八姓,即 栾 、 郤 、 胥 、 原 、 狐 、 续 、 庆 、 伯 。左传·昭公三年:“ 欒 、 郤 、 胥 、 原 、 狐 、 续 、 庆 、 伯 ,降在皂隶。” 杜预 注:“八姓, 晋 旧臣之族也。”
(3). 北魏 八姓,即 穆 、 陆 、 贺 、 刘 、 楼 、 干 、 嵇 、 尉 。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八姓( 后魏 ): 穆 、 陆 、 贺 、 刘 、 楼 、 干 、 嵇 、 尉 。”
(4). 五代 八姓,即 梁 ( 朱 氏)、 唐 ( 庄宗 李 氏; 明帝 出身 沙陀 平民,姓氏不明; 废帝 王 氏)、 晋 ( 石 氏)、 汉 ( 刘 氏)、 周 ( 太祖 郭 氏, 世宗 柴 氏)的八姓。 宋 欧阳修 《王彦章画像记》:“ 五代 终始,纔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
分類:祝融八姓
《漢語大詞典》:广利王(廣利王)
南海 海神 祝融 的封号。旧唐书·仪礼志四:“﹝ 天宝 ﹞十载正月,四海并封王。遣……太子中允 李随 祭 东海 广德王 ,义王府长史 张九章 祭 南海 广利王 ,太子中允 柳奕 祭 西海 广润王 ,太子洗马 李齐荣 祭 北海 广泽王 。”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由是册尊 南海 神为 广利王 ,祝号祭式与次俱昇。”
《漢語大詞典》:祝融氏
即火神 祝融 。借指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其家虑恐兵遁图讖干犯禁条,悉付 祝融氏 ,及收拾烬餘,存者又无几矣。”参见“ 祝融 ”。
分類:火神祝融
《漢語大詞典》:祝融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漢語大詞典》:祝和(祝龢)
即 祝融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八·祝诵氏:“ 祝诵氏 ,一曰 祝龢 ,是为 祝融氏 。”参见“ 祝融 ”。
分類:祝融
《漢語大詞典》:祝融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漢語大詞典》:属续(屬續)
(1).继承。 汉 班固 《白虎通·号》:“谓之 祝融 何?祝者属也,融者续也,言能属续 三皇 之道而行之,故谓 祝融 也。”
(2).指 祝融 所作之乐。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唐 贾公彦 疏:“案《孝经纬》云:‘…… 祝融 之乐曰《属续》。’”史记·乐书 唐 司马贞 述赞:“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畅志,舞手蹈足。 舜 曰《簫韶》, 融 称《属续》。”
分類:继承祝融
《漢語大詞典》:仆程(僕程)
传说中的火神名。为 祝融 辅佐。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 祝融 治南方, 僕程 佐之,使主火。”
《漢語大詞典》:祝回
祝融 、 回禄 的并称。皆为火神。亦作为火灾的代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天殆怒其妖邪,使海市蜃楼尽付于 祝 回 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