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见得(見得)
知道;看出。 元 范康 《竹叶舟》楔子:“那 终南山 青龙寺 有个 惠安 长老,他与小生同乡,甚是交好……或者他肯济助我,也未见得。”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请放心!倒的不是 安公子 。怎见得不是 安公子 呢?他在厅柱上绑着。请想:怎的会咕咚一声倒了呢?”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刚才我来讲演,大家一阵子拍手,这拍手就见得我并不怎样伟大。”
分類:知道看出
《漢語大詞典》:知几(知幾)
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漢語大詞典》:足观(足觀)
(1).足以看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 赵灵 胡 服,而 季父 争论; 商鞅 变法,而 甘龙 交辨:虽宪章无算,而同异足观。”
(2).值得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兹本百王之谋,盖出於此” 翁元圻 注引 清 全祖望 曰:“ 邓润甫 与 曾南丰 ,皆 旴江先生 弟子,其文亦有足观,以附丽 荆公 ,遂无称道之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至于 清 朝禁书,则民元革命后就是宝贝,即使并无足观的著作,也常要百余元至数十元。”
《漢語大詞典》:足见(足見)
可以看出。 宋 朱熹 《答吴德夫书》:“承喻仁字之説,足见用力之深。”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小弟衙门里不熟。 史大哥 肯同走走,足见帮衬。” 碧野 《忆吕荧》:“在这期间,我收到 吕荧 寄赠的不少译著,有 普式庚 的,有 卢卡契 的。足见 吕荧 在解放后,是为人民付出了艰巨的劳动的。”
分類:看出
《漢語大詞典》:看出
了解,明白;看出来;觉察;发现;意识到。例如:我们在黑暗里看出一个人影。
《漢語大詞典》:宰肉
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 平 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 陈孺子 之为宰!’ 平 曰:‘嗟乎,使 平 得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宰肉”指分割肉。新唐书·邓处讷传:“ 陬溪 人 周岳 与 满 狎,因猎,宰肉不平而鬭,欲杀 满 ,不克。”后常用 陈平 事借指在处理小小事中可以看出治国的才能,或在未遇时怀有大志。 宋 惠洪 《仇彦和佐邑崇仁且求诗敬为赋之》:“宰肉社树阴,岂无天下志。” 清 赵翼 《观家人醃菜戏成四十韵》:“尚愧遗羹远,聊矜宰肉公。”
《漢語大詞典》:明显(明顯)
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墨子·明鬼下:“拟乎鬼神之明显。”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彻障去扇,见一女子,云号 金枝公主 。年可十四五,儼若神仙。交欢之礼,颇亦明显。”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这种变化,对于离开 朝鲜 战场一段时间的人,感觉是尤其明显的。”
《漢語大詞典》:显见(顯見)
呈现;显露。《汉书·礼乐志》:“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颜师古 注:“谓彰著而为行列也。”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生出诸相,变化无穷。不假言语,自然显见。”
可以明显地看出。管子·明法:“明主之道,卑贱不待尊贵而见,大臣不因左右而进。百官条通,羣臣显见。” 宋 苏轼 《论叶温叟分擘度牒不公状》:“即多得度牒,应係别人地分,例皆靳惜不与,显见全然不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忽又转念:我此刻代他办正经事,如何暗地里调笑他,显见得是轻薄了。”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他显见是一个勤勉的人。”
《漢語大詞典》:显然(顯然)
(1).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后汉书·周燮传:“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 綺季 之跡,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因以滑泥扬波,同其流矣。”《四库全书总目·经一·周易正义》:“如斯之类,皆显然偏袒。” 巴金 《寒夜》二:“她正张大眼睛向四处看。显然她是在找寻他。”
(2).公开显露貌。国语·吴语:“寡君 勾践 ,使下臣 郢 ,不敢显然布币行礼。” 韦昭 注:“显,犹公露也。”
《漢語大詞典》:认清
识别…的性质,看清…的特点∶看出。例如:认清他的本来面目。
《漢語大詞典》:类见(類見)
(1).古礼名。诸侯死后世子见天子代父受国之礼。礼记·曲礼下:“既葬,见天子,曰类见。” 郑玄 注:“代父受国。类,犹象也。执皮帛,象诸侯之礼见也。其礼亡。” 孔颖达 疏:“此诸侯世子父死,葬毕而见天子礼也。类,象也,言葬后未执玉而执皮帛以象诸侯见,故曰类见。”
(2).比类而见。指由一事物由此而推看出类似的其他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概举而推,可以类见。”
《漢語大詞典》:阴识(陰識)
(1).古代钟鼎器皿上的款识,有阴文、阳文之别,阴文的款识称“阴识”。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 三代 用阴识,谓之偃囊字,其字凹入也。 汉 以来或用阳识,其字凸,间有凹者,或用刀刻如鐫碑者,盖阴识难铸,阳识易为,阳识决非古物也。”参见“ 阴文 ”。
(2).暗暗记住。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 非 ( 谢非 )惊扰不得眠,遂起,呼 铜 问之:‘先来者谁?’答言:‘是水边穴中白鼉。’‘汝是何等物?’答言:‘是庙北巖嵌中龟也。’ 非 皆阴识之。”
暗中看出。 清 龙启瑞 《陈平周勃论》:“ 高帝 之与 吕氏 论相也。首 王陵 ,次 平 勃 ,岂不阴识 陵 之守正,而欲二子有以佐之歟?” 陈三立 《遣兴》诗:“江长海断风雷寂,阴识雄人草泽存。”
《漢語大詞典》:阴文(陰文)
器物或印章上所雕铸或所镌刻的凹下的文字或花纹。印章的阴文也叫“白文”。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一方阴文图书,刻‘牛浦之印’;一方阳文,刻‘布衣’二字。”《人民日报》1983.4.19:“ 郭老 为我书写的字幅右端上例盖有‘乾坤赤’阴文长方印,左端下侧在签名后边盖上白文的姓名章。”
《漢語大詞典》:察觉(察覺)
发觉;看出来。清史稿·爱新觉罗允禟传:“从来造作隐语,防人察觉,惟敌国为然。” 魏巍 《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徐怀中 《西线轶事》九:“这节线有好几处绝缘皮裂开,和大地接触,短路了。这是暗断,不容易察觉。”
《漢語大詞典》:显怀
妇女怀孕后体形发生变化,可以明显看出。例如:她拖着个大肚子,已显怀了。
《漢語大詞典》:知微知彰
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徵兆,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易·繫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孔颖达 疏:“凡事之理,从微以至彰,知几之人既知其始,又知其末。” 南朝 梁元帝 《法宝朕璧序》:“相兼二八,知微知彰;将称四七,如貔如虎。”亦作“ 知微知章 ”。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圣人知微知章,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