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隐心(隱心)
(1).审度,忖度。文选·崔瑗〈座右铭〉:“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李善 注:“ 刘熙 《孟子注》曰:‘隐,度也。’周易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吕氏春秋曰:‘内反於心不慙,然后动也。’” 李周翰 注:“隐,度。庸,常也。言能度心而动。”
(2).昧心。后汉书·皇甫规传:“臣诚知阿諛有福,深言近祸,岂敢隐心以避诛责乎!”
(3).忧心;痛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隐心而结文则事愜,观文而属心则体奢。”
(4).隐居之意。 唐 祖咏 《苏氏别业》诗:“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清 胡其毅 《偕王雪蕉先生诣碧峰寺访桔木师不遇》诗:“即此问山路,自然生隐心。”
《漢語大詞典》:腐心
(1).犹痛心。史记·刺客列传:“ 樊於期 偏袒搤捥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宋 陈亮 《孙夫人周氏墓志铭》:“於是时,余盖七年弗克葬其母矣,蚤夜腐心疾首。” 邹韬奋 《揭穿妨害民主的几种论调》三:“抗战阵营中的亲 日 派造谣生事,破坏团结……但人民对他们有什么实际的制裁力量?还不是腐心啮指无可如何?”
(2).犹苦心。 茅盾 《封建的小市民文艺》:“怎样夺取小市民层,又是现在大大小小在朝在野各政团所腐心焦虑的一大事件。”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二章二:“或腐心於片谈,或视一言为九鼎,或故为坦率之行动,以自示不同於流俗。”
分類:苦心痛心
《漢語大詞典》:疾心
(1).憎恶之心。国语·晋语一:“君以 驪姬 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
(2).犹痛心。 汉 王充 论衡·对作:“至或南面称师,赋姦伪之説,典诚佩紫,读虚妄之书。明辨然否,疾心伤之,安能不论。”
(3).心生妒忌。 隋 卢思道 《劳生论》:“篤学强记,聋瞽於焉侧目;清言河泻,木訥所以疾心。”
《漢語大詞典》:坠心(墜心)
担扰恐惧;痛心。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刘师培 文说·析字篇:“别有慧业才人,创造险语,鬼斧默运,奇句自矜,或颠倒以为奇,或割裂以示巧:由是‘坠心危涕’, 文通 互易其文。”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意者往之见戕贼者深,因将长槁枯而不復菀与,此则可为坠心陨涕者也。”
分類:恐惧痛心
《漢語大詞典》:恫心
痛心。 王旡生 《中国历代小说史论》:“ 元 人以戏曲名者,若 马致远 ,若 贾仲名 ,若 王实甫 ,若 高则诚 ,皆江湖不得志之士,恫心於种族之祸,既无所发抒,乃不得不托浮靡之文以自见。”
分類:痛心
《漢語大詞典》:轸心(軫心)
犹痛心。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臣民莫不失望,中外实为軫心。”
分類:痛心
《漢語大詞典》:崩陨(崩隕)
亦作“ 崩殞 ”。亦作“ 崩霣 ”。
(1).塌陷。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天地崩霣,川冢沸腾,羣悍酋豪,更为祸乱。”
(2).迸裂。陈书·废帝纪:“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靡及,五内崩殞。”
(3).犹痛心。 南朝 梁 任昉 《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永惟情事,触目崩陨。”一本作“ 崩殞 ”。
《漢語大詞典》:踌躇(躊躇)
(1).踯躅,徘徊不进。《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驥踌躇於弊輂兮。” 王逸 注:“踌躇,不行貌。”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路若经 商山 ,为我少踌躇。”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一到门边,便听着有那响亮的笑声,他不觉心一动,脚就踌躇了。”
(2).犹豫,迟疑不决。《楚辞·九辩》:“事亹亹而覬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晋 潘岳 《笙赋》:“勃慷慨以憀亮,顾踌躇以舒缓。” 唐 姚合 《酬杨汝士尚书喜人移居》:“酬章深自鄙,欲寄復踌蹰。”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看满地斜阳欲暮,到萧条客馆,兀自意踌蹰。” 鲁迅 《彷徨祝福》:“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3).研究,反复思量。《全元散曲·醉花阴·秋怀》:“酒醒后细踌蹰,一寸柔肠千万缕。”《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赵衰 、 狐偃 等因与 秦 臣 蹇叔 、 百里奚 、 公孙枝 等深相结纳,共踌躇復国之事。”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邻交》:“窃尝为 日本 踌躇审度,知其志必不仅在 朝鲜 、 琉球 也。” 叶圣陶 《线下·孤独》:“他也预备要走;然而走到什么地方去,却是个很费踌躇的难题--他每天上午离开茶馆之前照例要遇到这个难题。”
(4).从容自得。庄子·外物:“圣人踌躇以兴事。” 成玄英 疏:“踌躇,从容也。”庄子·田子方:“方将踌躇,方将四顾。”
(5).忐忑不安,极度痛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 阳迈 归国,家国荒殄,时人靡存,踌蹰崩擗,愤絶復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移防》:“局已变,势难支,踌蹰中夜少眠时。”
《漢語大詞典》:寒心
(1).戒惧,担心。逸周书·史记:“刑始於亲,远者寒心。”新唐书·王琚传:“今天下已定, 太平 专思立功,左右大臣多为其用,天子以元妹,能忍其过,臣窃为殿下寒心。”
(2).战栗,恐惧。文选·宋玉〈高唐赋〉:“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李善 注:“寒心,谓战慄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夜色迷闷,误入涧谷,狼奔鴟叫,竖毛寒心。”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一章:“突然,隔院传来一声令人寒心的惨叫。”
(3).伤心或失望痛心。左传·哀公十五年:“ 吴 人加敝邑以乱, 齐 因其病,取 讙 与 阐 ,寡君是以寒心。”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嗟乎, 伍员 所以怀忠而漂尸;悲夫, 白起 所以秉义而刎颈也。盖彻鉴所为寒心,匠人之所眩惑矣。”《敦煌变文集·孟姜女变文》:“塞外岂中论,寒心不忍闻。”红楼梦第五五回:“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我们老大公母俩,还有老二媳妇,就都在那儿入了土。我到今儿个,想起来还寒心呀!”
《漢語大詞典》:心寒
(1).害怕。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譬则司直立朝,姦回志折;元戎当閫,逋寇心寒。”《抗日歌谣·采莲船拜年》:“五拜民兵真勇敢哪哟哟,鬼子听了便心寒呃划哟。” 冉丹 《沙姆》七:“那凄厉的声音是使人心寒的。”
(2).痛心,失望。 余小华 《返青》:“一批批热血青年成了历史的牺牲品,谁能不为之心寒啊!”
《漢語大詞典》:痛心
(1).犹伤心。东观汉记·伏湛传:“微 过 斥退,久不復用,识者愍惜,儒士痛心。” 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感旧永怀,痛心在目。” 唐 于鹄 《哭刘夫子》诗:“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明 唐顺之 《蔡母邹孺人墓志铭》:“吾母之殯且葬也,仅於敛形,无以厚其终而恔於心,此昔人之所为痛心而自伤其贫者也。” 吴组缃 《山洪》三十:“当着面这么达观的劝慰那老人的人们,背后却为那老人悲惨的遭遇痛心。”
(2).犹悲愤;痛恨。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计一棺之成功,将千万夫……此之费功伤农,可为痛心!”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忠良解体,义士痛心,流毒生灵,貽殃兆庶。”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章程》:“堂堂 华 国,不齿於列邦;济济衣冠,被轻於异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夏衍 《秋瑾传》第二幕:“到 日本 之后,第一件使我痛心的就是留学生的腐败,他们的目的,是在拿文凭,争地位。” 巴金 《灭亡》第四章:“最令人痛心的,是那些在表面上对我讲爱人类爱真理的人,胸中正藏着一个极其恶毒的心!”
(3).心疼,舍不得。朱子语类卷一○六:“某见人将官钱胡使,为之痛心。”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立即他走出房子去了,隔了一会儿只提来一个小口袋,痛心地装了一升米把老太婆打发走了。” 金近 《老鼠帮小猫》:“他看到那么多粮食给老鼠偷走了,真是痛心得很。”
《漢語大詞典》:沉痛
深切的悲痛。例如:他心情十分沉痛。
深刻而令人痛心。例如:应该接受这个沉痛的教训。
《漢語大詞典》:啮指(嚙指,齧指)
(1).咬指头。形容极为痛心。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蛮民詀諵诉,嚙指明痛癏。”《水浒传》第九八回:“土人欲採取他(美石),却被一声霹靂,把几个採石的惊死,半晌方醒。因此人都嚙指相戒,不敢近他。”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三五:“或知之(被捕的原因)矣,而腐心啮指,申诉无门,畏祸吞声。”
(2).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 曰:‘ 曾参 之孝,精感万里。’”后汉书·蔡顺传:“ 顺 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 顺 不还,乃噬其指, 顺 即心动,弃薪驰归。” 李贤 注:“噬,嚙也。”后用“嚙指”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渴念和儿子对母亲的孝思与眷顾。 清 顾炎武 《与李湘北书》:“但此君母老且病,独子无依……况年逾七十,久困扶牀,路隔三千,难通嚙指,一旦祷北辰而不验,迴西景以无期,则缾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
齧指:
(1).咬破指头。表示决心,发誓。史记·田叔列传:“ 赵王 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啮指暗思花下约,凭阑羞睹泪痕衣。” 明 李东阳 《读唐诗三十一首》之二:“﹝ 徐世勣 ﹞又忍弃其流涕啮指之言,以成 武氏 之祸。”
(2).表示思念深切。 宋 岑象求 《吉凶影响录》:“ 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 曰:‘ 曾参 之精感万里。’”
《漢語大詞典》:可痛
令人痛心。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学而》:“今之刻薄小人,俱是流落他乡之人,可怜,可痛!”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大好江山,沦于敌手,你们不急,你们不忙,而却急于进攻边区,忙于打倒共产党,可痛也夫!可耻也夫!”
分類:痛心
《漢語大詞典》:痛愤(痛憤)
(1).悲痛愤怒;痛心愤慨。 唐 杜甫 《草堂》诗:“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踰。”旧唐书·太宗诸子传论:“ 武后 斵丧王室,潜移龟鼎, 越王 贞 父子痛愤,义不图全。”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十二:“ 杨衢云 被暗杀的消息,传到 日本 , 孙先生 在 横滨 闻信,深为痛愤。”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 春姑 :(痛愤欲绝)啊,人的良心何在呀!”
(2).极端愤恨。新唐书·姦臣传下·卢杞:“既得志,险贼寖露,贤者媢,能者忌……其狙害隐毒,天下无不痛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