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簿尉
主簿和县尉。泛指地方官府佐理官员。 唐 杜甫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王沐 , 王涯 之再从弟也。家于 江 南,老且穷。以 涯 作相,骑驴至京师。三十日始得见 涯 ,所望不过一簿尉耳。”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无轻杖人:“然《元稹传》 浙西 观察杖 安吉 令 孙澥 ,数日死。则簿尉以上,亦未尝不受杖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夫地方之治,皆起于民,而县令之下,仅一二簿尉杂流,未尝托以民治。”
《漢語大詞典》:恪居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谓居官治事恭谨而行。后以“恪居”谓敬慎治理官事。《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一》:“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离:明君执契,以要克谐之会。” 刘孝标 注:“臣敬治其职,膺金石之别响。”新唐书·陆贽传:“宫官具寮,恪居奔走,劳则有之,何功之云?”
《漢語大詞典》:摄职(攝職)
代理官职。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学优登仕,摄职从政。”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且 汴州 关东 衝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
《漢語大詞典》:丞史
丞及史。 秦 汉 时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助理官。 汉 时,丞相有两长史,御史有两丞,合称丞史。太守以下的郡丞、长史等佐官,亦总称丞史。史记·袁盎传:“ 鼂错 谓丞史曰:‘夫 袁盎 多受 吴王 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百官表》御史大夫有两丞。丞史,丞及史也。”汉书·汲黯传:“﹝ 黯 ﹞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择郡丞及史任之也。 郑当时 为大司农,官属丞史,亦是也。”
《漢語大詞典》:佐属(佐屬)
助理官员和下属。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德厚而才高者以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之佐属。”
《漢語大詞典》:署职(署職)
署理官职。 唐 贾岛 《送裴校书》诗:“拜官从祕省,署职在藩维。”
《國語辭典》:摄篆(攝篆)  拼音:shè zhuàn
代理或兼理官职。明。唐寅〈廖通府帐词启〉:「某忝同僚寀,猥摄篆、应宿之司。」
《漢語大詞典》:拟正(擬正)
试任或代理官员改为正式任命。《清会典事例·翰林院·升除》:“翰林院侍读,著拟正之 全顺 补授。”红楼梦第八五回:“现今工部出了一个郎中缺,外头人和部里都吵嚷是老爷拟正呢。”
《漢語大詞典》:署印
代理官职。旧时官印最重要,同于官位,故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言官例转反诘:“首揆怒其异己,遂改命侍郎 杨时乔 署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县里此时缺大尹,却是一个都司断事在那里署印。”
《漢語大詞典》:佐杂(佐雜)
清 代州县官署内助理官吏佐贰、首领、杂职三者的统称。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三》:“佐杂书小狱者,必交於州县,佐杂畏此人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河臺本是箇从河工佐杂微员出身,靠那逢迎钻干的上头弄了几个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这个人叫 许澄波 ,是一个 苏州 候补佐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