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高牙  拼音:gāo yá
大而高扬的牙旗。《文选。潘岳。关中诗》:「桓桓梁征,高牙乃建。」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漢語大詞典》:牙纛
(1).犹牙旗。纛,大旗。 唐 韩愈 《山南郑相公酬答依赋十四韵以献》:“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坌坲。” 宋 曾巩 《边将》诗:“二子按轡行边隅,牙纛宛转翻以舒。”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牙纛看吹折,梯衝舞莫当。”
(2).指将帅。 清 史致谔 《同治元年禀左宗棠》:“自揣任重才疏,远离牙纛,不克时时禀承伟略,深用竞惶。”
《漢語大詞典》:牙幢
即牙旗。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逊 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牙旗牙门旗鼓:“《黄帝出军》曰:‘有所征伐,作五采牙幢。青牙旗引住东,赤牙旗引住南,白牙旗引住西,黑牙旗引住北,黄牙旗引住中。’”参见“牙旗”。
分類:牙旗
《國語辭典》:牙旗  拼音:yá qí
天子或将军所立于军营前的大旗,因竿上以象牙为饰,故称为「牙旗」。《文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缤纷。」宋。陆游 将至金陵先寄献刘留守诗:「别都王气半空紫,大将牙旗三丈黄。」
《漢語大詞典》:牙旆
牙旗。 唐 张籍 《送郑尚书出镇南海》诗:“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
分類:牙旗
《國語辭典》:牙门(牙門)  拼音:yá mén
1.古时行军扎营,立牙旗以为军门,称为「牙门」。《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曲义追至界桥,瓒敛兵还战,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警郡守以恤隐,勒牙门以御卫。」
2.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北史。卷二六。宋隐传》:「每日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谓之神门。」宋。钱易《南部新书。庚》:「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为衙。」也作「衙门」。
《漢語大詞典》:牙帐(牙帳)
将帅所居的营帐。前建牙旗,故名。周书·异域传下·突厥:“可汗恒处 於都斤山 ,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御营制度:“凡列圣每秋獮 木兰 ,巡幸直省,除近畿数处建行宫外,其他皆驻蹕岁牙帐,名曰御营。”
《國語辭典》:牙城  拼音:yá chéng
主将驻节的城。《资治通鉴。卷二六六。后梁纪一。太祖开平元年》:「渥父行密之世,有亲军数千营于牙城之内。」《新唐书。卷一五四。李晟传》:「率左右登牙城,田进诚兵薄之。」
《漢語大詞典》:牙节(牙節)
(1).牙旗与符节。 唐 刘禹锡 《管城新驿记》:“蘧庐有甲乙,牀帐有冬夏,庭容牙节,廡卧囊橐,示礼而不慁也。”
(2).丫叉和木节。 宋 苏轼 《铁拄杖》诗序:“家宝一铁拄杖,如楖栗木,牙节宛转天成。”
《漢語大詞典》:树牙(樹牙)
建立牙旗。新唐书·回鹘传上:“﹝ 菩萨 ﹞繇是附 薛延陀 ,相脣齿,号 活頡利发 ,树牙 独乐水 上。”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异域归忠传〉赐之群臣贺表》:“惟兹 回鶻 ,世长北蕃,树牙乘 突厥 之衰,通道值 贞观 之盛。”参见“ 建牙 ”。
分類:建立牙旗
《漢語大詞典》:建牙
(1).古谓出师前树立军旗。晋书·姚兴载记下:“於是尽赦囚徒,散布帛数万匹以赐其将士,建牙誓众,将赴 长安 。”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公牙:“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出师则有建牙、禡牙之事。”
(2).引申指武臣出镇。 唐 鲍溶 《读淮南李相行营至楚州》诗:“閫外建牙威不宾,古来戡难忆忠臣。” 宋 楼钥 《送赵子直贰卿帅三山》诗:“建牙帅 七闽 ,人胡为公疑。” 清 姚鼐 《悼陈勤斋中丞》诗:“西南地控 五谿 遐,承詔单车往建牙。”
(3).指少数民族建置王庭。 唐 李德裕 《赐回鹘可汗书》:“我国家统临万寓,列塞在 阴山 之南;先可汗总率本部,建牙於大漠之北,各安土宇,二百餘年。”
《國語辭典》:门牙(門牙)  拼音:mén yá
位于牙床中央的牙齿,上下各有四枚。如:「他骑车不小心,摔断了两颗门牙。」也称为「门齿」。
《漢語大詞典》:牙竿
牙旗的旗竿。晋书·五行志上:“ 会稽王 世子 元显 将讨 桓玄 ,建牙竿于 扬州 南门,其东者难立,良久乃正。”
分類:牙旗旗竿
《國語辭典》:高牙大纛  拼音:gāo yá dà dào
居高位者的仪杖旗帜。形容声势显赫。明。无名氏《广成子》第一折:「你看我鼎鼎调和辅圣朝,受天恩居重爵,怕不待高牙大纛显奢豪。」也作「大纛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