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燎火
(1).延烧着的火。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让盘旋,吾未见其焚之自息也。”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拯横浦於 碣石 ,扑燎火於 崑岑 。” 唐 杜牧 《赖师贞除怀州长史等制》:“湖外饥人相聚为寇,荡覆乡县,势如燎火。”
(2).篝火。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远望湖边上一片大大小小炙肉的燎火。”
分類:延烧
《漢語大詞典》:火燎
灯烛;火炬。宋史·仪卫志五:“香凳一,火燎一,小舆一。” 冰心 《往事二》三:“朵朵的火燎和生寒的铁甲,会缭乱了静冷的月光。”
分類:灯烛火炬
《國語辭典》:火把  拼音:huǒ bǎ
火炬。用易燃的东西捲成长条形,或在棍棒的一端缠布,蘸油点火,用以照明。《老残游记》第四回:「那强盗抢过之后,打著火把出城。」
《漢語大詞典》:然炬
(1).点燃火炬。晋书·王濬传:“又作火炬,长十餘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
(2).指已点燃的火炬。宋史·礼志七:“将行礼,然炬相属。”
《漢語大詞典》:烛炬(燭炬)
指火炬或蜡烛。 唐 韩偓 《边上看猎赠元戎》诗:“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公( 韩渥 )为学士日,常视草金鑾内殿,深夜方还翰院,当时皆宫妓秉烛炬以送,公悉藏之。”
分類:火炬蜡烛
《漢語大詞典》:游烛(遊燭)
指夜游用以照明的火炬或蜡烛。 宋 范成大 《馆娃宫赋》:“载夕阳以俱还,秉游烛於夜长。”
《漢語大詞典》:烛燎(燭燎)
燃炬照耀。吕氏春秋·精谕:“今 管子 乃以容貌音声,夫人乃以行步气志, 桓公 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
指火炬,或指灯烛与火炬。宋史·礼志二六:“昨朝拜 安陵 、 永昌陵 ,有司止设酒、脯、香,以未明行事,不设烛燎。” 宋 程俱 《元夕写怀》诗:“何人劝之照,烛燎皆争明。”
《漢語大詞典》:膏炬
泛指火炬。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江枫﹞其实为膏炬之用者,又不可以数计。”
分類:火炬
《漢語大詞典》:蒸烛(蒸燭)
古指以麻苧、竹木等制成的火炬。三国志·魏志·荀彧荀攸等传论“ 荀攸 、 贾詡 ,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 良 平 之亚歟”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攸 詡 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 南朝 梁 沈约 《谢封建昌侯表》:“徒荷日月之光,竟无蒸烛之用。”
分類:竹木火炬
《漢語大詞典》:长火(長火)
指火炬。 唐 温庭筠 《走马楼三更曲》:“ 玉皇 夜入 未央宫 ,长火千条照栖鸟。”
分類:火炬
《漢語大詞典》:燋烛(燋燭)
火炬。《诗·大雅·桑柔》“具祸以烬” 唐 孔颖达 疏:“烬,是燋烛既然之餘。”
分類:火炬
《漢語大詞典》:列炬
(1).排列火炬。 唐 皮日休 《叉鱼》诗:“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
(2).古代朝觐会同、郊庙祭飨等大礼时列于门内的火炬。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年谱》谓 天寳 十载时 林甫 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
《國語辭典》:庭燎  拼音:tíng liào
1.一种古代礼祀的照明用具。铁制叉杆,上束绑松柴,遇国君行祭,则燃点照明。《汉书。卷六四下。王褒传》:「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文选。张衡。东京赋》:「夏正三朝,庭燎晢晢。」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庭燎,美宣五也。」或以为咏早朝之诗。首章二句为:「夜如何其?夜未央。」
《漢語大詞典》:火城
(1).谓于城周举火,形成火的城墙,使敌不能进。梁书·羊侃传:“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 侃 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於里筑城,贼不能进。”
(2).古代朝会时的火炬仪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每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至五六佰炬者,谓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则众少皆扑灭以避之。”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鑾声。” 明 高启 《早至阙下候朝》诗:“騶吏忽传丞相至,火城如昼晓寒销。” 清 钮琇 觚賸·燕京元夜词:“曾望蕊珠宫闕,星桥云烂,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
《漢語大詞典》:烛跋(燭跋)
(1).《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 孔颖达 疏:“《小尔雅》云:‘跋,本也。’本,把处也。”烛跋,指竖立火炬或蜡烛的底坐。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烛奴:“﹝ 申王 ﹞每夜宫中与诸王贵戚聚宴,以龙檀木雕成烛跋童子。”聊斋志异·邵女“烛尽见跋” 清 何垠 注:“烛跋,烛本可把握处。”
(2).谓烛将燃尽。 宋 陆游 《十月一日浮桥成以故事宴客凌云》诗:“众宾共醉忘烛跋,一径却下缘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