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莽荡(莽盪)
(1).辽阔无际。 汉 班固 《北征赋》:“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子胥 行至莽荡山间,按剑悲歌而叹。” 清 谭嗣同 《崆峒》诗:“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新华月报》1979年第7期:“这条莽荡的 黄河 ,一下分散作无数条细流,如万千缨络闪烁飘拂。”
(2).迂阔;迂远不切实际。 宋 叶适 《赠岩电隐士》诗:“近时术人多莽荡,要把虚名随妄想。” 明 袁宏道 《答陶周望书》:“ 小修 旧见弟如此商榷,亦以弟为莽荡,今不復然矣。”
(3).激荡;震撼。 漱岩 《杨哲高烈士悼歌》:“风云莽荡 武昌 城,大陆龙蛰雷一声。”
莽荡。 柳亚子 《次韵分寄康弼大觉》:“莽盪乾坤迴涕泪,槎枒肺腑走风雷。”参见“ 莽荡 ”。
《漢語大詞典》:排荡(排盪)
见“ 排盪 ”。
亦作“ 排荡 ”。
(1).激荡;冲激。释名·释言语:“荡,盪也。排盪去秽垢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衰俗凛生风,排荡秋旻霽。” 宋 王令 《蕲口道中》诗之一:“舟行邈栖迟,江流潏排荡。” 明 袁宗道 《过黄河》诗:“雷车争砰鍧,雪屋互排盪。”
(2).谓豪放。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 杨廷麟 ﹞为文排盪峭刻,在 韩 苏 间。”
(3).犹排除。 贺锦斋 《澧源歌》:“灾难实在比水深,欲想排荡无良计。”
《漢語大詞典》:奋激(奮激)
(1).激动振奋。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师子见之,奋激鸣吼,腾跃而前。” 宋 曾巩 《徐孺子祠堂记》:“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明史·王艮传:“ 縉 陈説大义, 靖 亦奋激慷慨, 艮 独流涕不言。” 茅盾 《报施》:“他越说越兴奋,自己也不大弄得清是他的想当然,还是真正实事,但奋激的心情使他不能不如此。”
(2).激励。旧唐书·李晟传:“ 晟 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
(3).激荡。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五·风雷异:“当其阳气奋激,为阴所困,则逼迫迸发,出则成声,为疾风,为迅雷。”
《漢語大詞典》:荡激(蕩激)
激荡。翻腾冲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子胥 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宋 韩驹 《入鸣水洞》诗:“断崖如破瓜,飞瀑中荡激。” 明 何景明 《进舟赋》:“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后从容乎安流,荡激于奔涌洄洑之中而无虞也。”
分類:激荡翻腾
《漢語大詞典》:荡薄(蕩薄)
(1).激荡。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杳冥云雾,荡薄丘陵。” 唐 韩愈 《海水》诗:“海水非不广, 邓林 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2).浇薄;不庄重。梁书·元帝纪:“岂不以侵阳荡薄,源之者乱阶;定龕艰难,成之者忠义。”
《漢語大詞典》:折扬(折揚)
犹激荡。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於是 楚王 闻之,引 泰阿 之剑,发城而麾之,三军破败,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兽欧瞻,江水折扬, 晋 郑 之头毕白。”
分類:激荡
《漢語大詞典》:滔荡(滔蕩)
(1).广大貌。《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波淫淫而周流兮,鸿溶溢而滔荡。” 王逸 注:“滔荡,广大貌也。”文选·曹植〈赠丁翼〉诗:“滔荡固大节,世俗多所拘。” 李善 注引《淮南子》:“使神滔荡而不失其充。” 李周翰 注:“滔荡,大皃。”
(2).激荡;波动。文子·九守:“故耳目淫于声色,即五臟动摇而不定,血气滔荡而不休,精神驰骋而不守。”吕氏春秋·音初:“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这是桑间调,水面腔,宣淫啟乱靡靡响,好付梨园供歌唱;岂堪清庙明堂赏,怎值把精神滔荡。”
《漢語大詞典》:矶激(磯激)
冲击上涌;激荡。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磯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
分類:冲击激荡
《漢語大詞典》:猖狂
(1).谓随心所欲,无所束缚。庄子·在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 成玄英 疏:“无心妄行,无的当也。”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幼性猖狂,因顽慕勇,释担受书,废耕学文。” 明 唐寅 《烟波钓叟歌》:“芦花荡里醉眠时,就解蓑衣作衾枕;撑开老眼恣猖狂,仰视青天大如饼。”
(2).指清虚以自守的境界。 唐 沈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独坐寻周易,清晨咏《老》《庄》;此中因悟道,无问入猖狂。”
(3).狂妄而放肆。 汉 扬雄 《赵充国颂》:“明灵惟 宣 ,戎有 先零 。 先零 猖狂,侵 汉 西疆。” 唐 刘禹锡 《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躯;猖狂之徒,聆圣泽而悛性。”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 軾 也西南之匹夫……翰林 欧阳公 不知其不肖,使与於制举之末而发其猖狂之论,是以輒进説於左右。”《红楼梦》第五回:“子係 中山 狼,得志便猖狂。”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不管敌机多么猖狂,公路上的车辆照旧扬着飞尘不绝地驰骋。”
(4).形容思想、感情、文章气势激荡奔放。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逯钦立 注:“猖狂,情怀激动。” 唐 柳宗元 《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 雄 之遣言措意,颇短局滞澁,不若 退之 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六节:“ 韩 柳 是好友,又互相了解彼此的造诣, 柳 称 韩 文‘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所谓猖狂云云,就是 韩愈 兴儒反佛,理直气壮,表现阳刚爽朗,文章雄伟的气象。”
(5).形容气势猛烈。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颶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烟迷城市,火燎楼臺……斑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鬚;緑髮儿郎,奔走不收华盖伞。”
(6).狂乱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夫差传:“ 吴王 率羣臣遁去,昼驰夜走,三日三夕达於 秦餘杭山 ,胸中愁忧,目视茫茫,行步猖狂,腹馁口饥。” 宋 叶适 《宿觉庵记》:“盖世有畏日暮,疾走猖狂而迷惑者,然犹反顾不已。”
《漢語大詞典》:喷薄(噴薄)
(1).震荡。 三国 魏 曹植 《卞太后诔》:“率土喷薄,三光改度。陵頽谷踊,五行错互。”
(2).汹涌激荡。 唐 沈佺期 《过蜀龙门》诗:“流水无昼夜,喷薄 龙门 中。” 宋 朱熹 《奉陪彦集充父同游瑞岩谨次莆田使君留题之韵》:“谷泉喷薄秋逾响,山翠空蒙昼不开。” 清 许承钦 《秋日登晴川阁》诗:“洪涛喷薄无今古,尚似英雄气未平。”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 斯巴达 军﹞与 波斯 军遇。呐喊格击,鲜血倒流,如鸣嘲飞沫,奔腾喷薄於荒磯。”
(3).雨雪纷飞貌。 唐 张说 《喜雨赋》之一:“平云黯而铺幕,密雨森其散丝……或喷薄而攒集,或淋漓而灌注。” 宋 苏舜钦 《观放牐》诗:“朔雪下喷薄,散为白雾浮。”
(4).强烈的散发,迸发。 宋 辛弃疾 《兰陵王》词:“看天阔鳶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香喷薄。” 清 二石生 《再赠润卿》诗之五:“偶溢浓情相喷薄,恐滋旁笑復矜持。”
(5).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 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峻青 《海啸》第二章:“火,并没有熄灭。它仍在地下熊熊地燃烧着,只等那时机一到,它就会冲破地壳,喷薄而出。”
《漢語大詞典》:激扬(激揚)
(1).激荡冲溅。《淮南子·墬形训》:“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 涑水 自城西注,水流急濬,轻津无缓,故诗人以为激扬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 唐 高适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诗:“匹马度 睢水 ,清风何激扬。” 杨朔 《雪浪花》:“我觉得, 老泰山 恰似一朵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
(2).激动振奋。汉书·儒林传·张山拊:“近事,大司空 朱邑 ,右扶风 翁归 德茂夭年, 孝宣皇帝 愍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 唐 杜甫 《沉东美除膳部员外郎》诗:“未暇申安慰,含情空激扬。” 冰心 《往事》二:“我的心魂由激扬而宁静,由快乐而感到庄严。”
(3).激励宣扬。后汉书·党锢传序:“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以古之为诗,取其宣道情致,激扬政化。”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加以报舘之终日激扬,大众之互相鼓励,日进而愈上。”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他们中的有些人颇注意修饰自己的品行,激扬声名,甚至做出许多矫情的事情,以博取察举、征辟。”
(4).激越昂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无有埋之者,忽然大叫,言:‘人缚军师!人缚军师!’声甚激扬。”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葢其所习以 山谷 为宗,故不惟音节激扬,而风骨义味,足追古作。” 金一 《文学上的美术观》:“翳彼乐府,风诗之遗,军歌激扬,庙乐典重。” 丁玲 《阿毛姑娘》:“ 阿毛 觉得那歌声非常单调,又不激扬,只是苦于不能说清那自己从歌声中得到的反感,于是就把脚步放慢了。”
(5).见“ 激浊扬清 ”。
《漢語大詞典》:激浊扬清(激濁揚清)
语出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本指冲去污水,浮起清水。后用以喻斥恶奖善。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利害:“其功足以激浊扬清,师范僚友。”旧唐书·王珪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於数子,亦有一日之长。”《花月痕》第四六回:“今日之事,必先激浊扬清,如医治疾,扶正气,始可御外邪。”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平剧为旧时代产物,不少教忠劝孝,激浊扬清之作。”亦作“ 激扬清浊 ”。 北周 庾信 《温汤碑》:“仁则涤荡埃氛,义则激扬清浊。”亦省作“ 激扬 ”、“ 激清 ”。晋书·康帝纪论:“帝亦克俭于躬,庶能激扬流弊者也。” 唐 李白 《上留田行》:“高风缅邈,頽波激清。” 宋 范仲淹 《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公之旨也,岂徒正尔之名,盖将成尔之德,激清学校。”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漢語大詞典》:鼓荡(鼓盪)
亦作“ 鼓盪 ”。 鼓动激荡。 唐 沈佺期 《被弹》诗:“有风自扶摇,鼓荡无伦匹。” 宋 梅尧臣 《和滕公游穿山洞》:“风雷自鼓盪,不久当何如?” 明 方孝孺 《王待制私谥议》:“发之文辞,敷腴蔚赡,浩乎若秋江之涛,鼓盪莫测,而其来有本也。” 孙犁 《种谷的人》:“有一股热烈的情感鼓荡着我,竟一时想起以后有多少工作要我去做,要去拼命完成!”
分類:鼓动激荡
《漢語大詞典》:激荡(激盪)
见“ 激盪 ”。
亦作“ 激汤 ”。亦作“ 激荡 ”。 受冲击而动荡;冲击使动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巨石崇竦,壁立千仞,河流激盪,涛涌波襄。”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宜乎论道之间,激汤天下。” 清 黄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庄》诗:“激荡水石响,凄晦草木风。”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的心里激荡着可怕的矛盾。”
《漢語大詞典》:冲气(衝氣)
(1).指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指阴阳二气互相冲击而产生的中和之气。 晋 支遁 《咏怀》之四:“曖曖烦情故,零零冲气新。” 明 唐顺之 《书河图洛书》:“冲气也者,所谓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者也。”
五行之气相冲克者互为“衝气”。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凡貌伤者病木气,木气病则金沴之。衝气相通也。”参见“ 衝剋 ”。
《漢語大詞典》:冲激(衝激)
亦作“冲激”。 冲动激荡。《三国演义》第五六回:“﹝ 周瑜 ﹞箭疮未愈,因怒气冲激,疮口迸裂,昏絶于地。”
(1).冲撞,撞击。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故善治水者,引之使平,故无衝激之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水出山侧,頽波漰注,衝激横山。” 唐 元结 《小回中》诗:“水石相衝激,此中为小回。”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二·张司封:“按四朝闻见録云: 杭州 江岸,率多薪土,潮水衝激,不过三载輒坏。”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八章:“胸口被怒气和慌乱冲激着,忍不住突突地跳了起来。”
(2).犹冒犯。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庞 某不知高低,夜来衝激老爹,被老爹拿了,烦望开恩,只饶恕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