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偾张(僨張)
(1).扩张突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夫金石燥烈,益以火力,亢阳鼓盪,血脉僨张,故筋力倍加强壮。”
(2).激奋。 王树枬 《武汉战纪》:“ 四川 以保路案激民变, 粤东 、 湖北 诸省均汹汹起反抗朝议,人心僨张。”
《漢語大詞典》:攘臂
(1).捋起衣袖,伸出胳膊。常形容激奋貌。老子:“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宋 叶适 《郭氏种德庵记》:“一夫攘臂,万人裂其肘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妻子也奋然攘臂道:‘……我与你当官休去!’”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瓜分之图日见报,定有旁人思攘臂。”
(2).谓露出手臂上的镯钏之类饰物。 清 赵执信 《海鸥小谱·〈少年游〉词序》:“ 天津 密邇上都,水陆交会,俗颇奢靡,故声色最焉。缠头丰侈,攘臂纷紜,南北所经,无与同者。”
《漢語大詞典》:愤激(憤激)
(1).愤怒激动。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二》:“士卒皆有愤激之气,救败赴亡之急,以决一旦之命。”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 刘毅 ﹞及败於 桑落 ,知物情已去,弥復愤激。” 蒋光慈 《短裤党》四:“但是粗笨的工人群众越受屠杀越愤激,越受压迫越反抗。”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而不粜那已经送到河埠头来的米,却只能作为一句愤激的话说说罢了。怎么能够不粜呢?”
(2).激奋,激昂。 晋 张华 《壮士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南史·宋纪上·武帝:“丹诚未宣,感慨愤激,望霄汉以永怀,盼山川以增佇。” 宋 叶适 《台州州学三老先生祠堂记》:“及 隆兴 英睿愤激,大势宜若遽振。”
(3).指偏激。 明 焦竑 《李氏〈焚书〉序》:“ 宏甫 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不顾人有忤者。” 清 王筠 《箓友肊说》:“ 筠 质性粗俗,多愤激过当之语。”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将先后所论洋务五十五篇……付诸手民,定名曰《盛世危言》。自知愤激之词,不免狂戇僭越之罪。”
(4).形容气势猛烈。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畿辅杂记二·苑家口》:“独一河承受诸水,河身狭隘,气势愤激,流沫盘涡,涛声衝撞。”
《漢語大詞典》:激奋(激奮)
激动振奋。 洪深 《现代戏剧导论》八:“每遇情感热烈慷慨激奋的时候,便觉得声音脆弱,不能应付裕如。”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大礼堂那边,仍传来激奋人心的锣鼓声。”
《漢語大詞典》:攘袂引领(攘袂引領)
揎袖捋臂,伸长头颈。形容激奋盼望貌。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天下学士有志於圣人者,莫不攘袂引领,愿受指教,听教诲。”
《漢語大詞典》:激力
物体对所承受压力的反作用力。引申为激奋的力量。 梁启超 《各国宪法异同论》:“於是由压力而生激力,压之愈甚,则激之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