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醇酿(醇釀)
(1).美酒。 明 沈鲸《双珠记·月下相逢》:“人生可信萍浮浪,此夕形神如酣醇酿。”
(2).喻民风的淳厚。 唐 皮日休 《九讽系述·正俗》:“吾欲以正訐之道兮,进忠贤而退奸竖。吾欲以醇酿之化兮,反当今而为往古。”
《漢語大詞典》:丰淳(豐淳)
犹淳厚。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神休载鑠,九德兼和;挹挥茂朴,丰淳镇华。”
分類:淳厚
《漢語大詞典》:淳茂
犹淳厚。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伏见兼侍讲 陆佃 、 蔡卞 ,皆新进少年,欲望於两制以上别选通经术、有行义、忠信孝悌、淳茂老成之人,以充其任。”
分類:淳厚
《漢語大詞典》:隩厚
淳厚。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蜀中风俗记:“世世以农桑为业,其俗之隩厚可知也。”
分類:淳厚
《漢語大詞典》:种种(種種)
(1).犹言各种各样;一切。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秦皇帝 大説,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穀种种百工而行。”隋书·王劭传:“ 永安宫 北有自然种种音乐,震满虚空。”《老残游记》第十三回:“他为自小儿没受过这个折蹬,所以就种种不讨好。” 狄平子 《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佛之所以现种种身説法,为此而已。”
(2).头发短少貌。形容老迈。左传·昭公三年:“余髮如此种种,余奚能为。” 杜预 注:“种种,短也。” 宋 曾巩 《上翁领》诗:“颠毛已种种,世患方纷纷。” 明 高启 《明月湾》诗:“莫照种种髮,但照耿耿心。” 清 钱谦益 《〈湖外野吟〉序》:“童而学之,髮种种矣,而后今乃知其难也。”
(3).淳厚朴实貌。庄子·胠箧:“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 王先谦 集解引 李颐 曰:“种种,谨慤貌。”
《漢語大詞典》:仁声(仁聲)
(1).指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变得淳厚的音乐或乐声。孟子·尽心上:“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赵岐 注:“仁声,乐声《雅》《颂》也。” 汉 王褒 《洞萧赋》:“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
(2).指施行仁德而赢得的声誉。 汉 扬雄 《羽猎赋》:“仁声惠於北狄,武谊动於南邻。”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初自 燕 、 代 则仁声洽著,行自 齐 、 鲁 则英风播流。” 唐 元稹 《郑涵授尚书考功郎中冯宿刑部郎中制》:“二帝三王之所以仁声无穷,绩用明而刑罚当也。” 宋 王安石 《送王蒙州》诗:“仁声已逐春风到,使节犹占夜斗行。” 明 刘基 《感兴》诗之一:“昭代仁声浹九夷,野无矛戟有鎡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编》:“民则簞食壶浆,商则市肆无惊,岂非仁声素著,信义先行者所能如此哉!”参见“ 仁闻 ”。参阅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尽心章句上
《漢語大詞典》:淳古
淳厚古朴。 唐 高适 《留上李右相》诗:“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棺外列置瓦器,皆极淳古。” 明 胡应麟 诗薮·杂言:“按四章体气如一,皆四字为句,辞虽淳古,而意极典明,当出一人之手,是为 邹 作无疑。”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譬如甲男引诱乙女,乙女不允,便是贞节,死了,便是烈;甲男并无恶名,社会可算淳古。”
分類:淳厚古朴
《漢語大詞典》:笃行(篤行)
(1).切实履行;专心实行。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篤行而不倦。” 明 李贤 《答耿中丞书》:“公既深信而篤行之,则虽谓公自己之学术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 中华民国 二十有三年秋,﹝先生﹞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篤行如初。”
(2).行为淳厚,纯正踏实。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虽非篤行之君子,然亦 战国 之策士也。”南史·文学传·岑之敬:“母忌日营斋,必躬自洒扫,涕泣终日,士君子以篤行称之。” 清 戴名世 《刘退庵先生稿序》:“ 淮 上 刘退菴 先生,今之篤行君子也。” 章炳麟 《〈革命军〉序》:“乃如 罗 、 彭 、 邵 、 刘 之伦,皆篤行有道士也。”
《漢語大詞典》:质朴(質樸)
亦作“ 质朴 ”。 朴实淳厚。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实性:“此皆圣人所继天而进也,非情性质朴之能至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无余 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晋书·纪瞻传:“皇代质朴,祸难不作,结绳为信,人知所守。”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下》:“巧辩纵横而可喜,忠言质朴而多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此郡僻处万山中,风俗质朴,混沌未凿。”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漢語大詞典》:淳庞(淳龐)
亦作“湻庞”。 犹淳厚。 宋 文天祥 《跋〈刘父老季文画像〉》:“予观其田里淳庞之状,山林朴茂之气,得寿於世,非曰偶然。” 明 高攀龙 《〈虑得集〉序》:“读兹集者,观其湻庞敦朴之意,可以知其源与根矣。” 清 曹寅 《咏桐君木枕》:“何甘糟粕羣容与,自近淳庞益醒然。”
分類:淳厚
《漢語大詞典》:朴淳(樸淳)
质朴淳厚。 元 周伯琦 《自顺宁府历坳儿岭晚宿雷家驿》诗:“郡治颇清旷,民俗亦朴淳。” 明 张居正 《徐存斋八十寿序》:“ 万历 以来,主圣时清,吏治廉勤,民生康阜,纪纲振肃,风俗朴淳。”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眉子砚:“﹝ 陶绥之 ﹞人极朴淳,酷好风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在昔原始之民……时属草昧,庶民朴淳,心志鬱於内,则任情而歌呼。”
《漢語大詞典》:化淳
(1).教化淳厚。《隋书·音乐志下》:“功高德重,政謐化淳。鸿休永播,久而弥新。”
(2).指淳厚的教化。 唐 杨炯 《盂兰盆赋》:“鼓天地之化淳,作皇王之轨躅。”
分類:教化淳厚
《漢語大詞典》:木性
(1).旧谓淳厚、质朴的禀性。 三国 吴 姚信 《士纬》:“ 孔文举 金性太多,木性不足。” 唐 包佶 《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归国》诗:“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
(2).木的性质。 唐 白居易 《清夜琴兴》诗:“清泠由木性,恬淡随人心。”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木耳:“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慎。” 鲁迅 《书信集·致方善境》:“先生所作木刻,我以为是大可以发表的,至于木性未熟,则只要刻得多了,便可了然。”
《漢語大詞典》:淳厚
敦厚质朴。汉书·循吏传·朱邑:“﹝ 朱邑 ﹞为人淳厚,篤於故旧。” 南朝 梁 沈约 《答陶华阳》:“昔之淳厚,羣生何辜;今之浇薄,羣生何幸。” 明 方孝孺 《友鹿翁传》:“气貌淳厚,意志豁然。”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像普通劳动人民一样质朴、淳厚。”
《漢語大詞典》:浑朴(渾樸)
亦作“ 浑朴 ”。亦作“ 浑璞 ”。 朴实,淳厚。 唐 皎然 《郑容全成蛟形木机歌》:“浑朴无劳剞劂工,幽姿自可蛟龙质。” 宋 苏辙 《乞赐张宣徽谥札子》:“﹝ 张方平 ﹞性本浑朴,不近名誉,临终戒其子孙,不许请謚立碑。”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国风》《雅》《颂》,温厚和平;《离骚》《九章》,愴惻浓至;东西《两京》,神奇浑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其事不见后汉书,然文句古奥,字画浑朴,断非后人所依託。”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 俄罗斯 的农家生活,浑朴的风俗气息,而经济上还深陷于小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