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沕沕
幽深;深微。古文苑卷四引 汉 扬雄 《蜀都赋》:“罗畏弥澥,蔓蔓沕沕。”
分類:幽深深微
《漢語大詞典》:眇昧
幽远;深微。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盖闻灵机冥缅,混芒眇昧,祸福交错乎?” 明 徐渭 《梓潼像赞》之二:“帝君之事亦眇昧,阴隲两言是真諦。”
分類:幽远深微
《漢語大詞典》:微言
(1).精深微妙的言辞。逸周书·大戒:“微言入心,夙喻动众。” 朱右曾 校释:“微言,微眇之言。”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夫子没而微言絶,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唐 李白 《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宋 秦观 《代蔡州进兴龙节功德疏》:“贝叶微言,善会权而归实;蘂珠妙旨,能却老以延年。” 清 魏源 《〈公羊〉〈春秋〉论下》:“无三科、九旨则无《公羊》,无《公羊》则无春秋,奚微言之与有!” 龚尔位 《怀人》诗之一:“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
(2).隐微不显、委婉讽谏的言辞。宋书·范晔传:“﹝ 孔熙先 ﹞始以微言动 曄 , 曄 不回, 熙先 乃极辞譬説。”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一:“盖本以微言諫风,託兴於山川草木,而劝諫於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间。”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準,唯在达其志耳。”
(3).密谋;暗中进言。吕氏春秋·精谕:“ 白公 问於 孔子 曰:‘人可与微言乎?’ 孔子 不应。” 高诱 注:“微言,阴谋密事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侯 乃微言太后风上,於是乃以 魏其侯 为丞相, 武安侯 为太尉。”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 幵 ( 吴幵 ) 儔 ( 莫儔 )微言 金 有立 邦昌 ( 张邦昌 )意。”
(4).指秘密的计谋。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保国会之微言不箸竹帛,而入会诸公尚在。”
(5).指人所发出的细微语声。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夫声律之始,本乎声音:发喉引声,和言中宫,危言中商,疾言中角,微言中徵、羽;商、角响高,宫、羽声下,高下既区,清浊旋别。”
《漢語大詞典》:深意
深刻的含意;深微的用意。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转将深意諭旁人,缉缀疵瑕遣潜説。”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阁臣进御笔:“当时揆地诸公,或自有深意,乃藿食之见则如此。” 巴金 《复仇·初恋》:“‘这是我的初恋,也就是我的最终的恋爱吧。’他用一种含有深意的调子说。”
《漢語大詞典》:至道
(1).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表记:“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郑玄 注:“此读当言‘道有至,有义,有考’,字脱一有耳。” 陈澔 集说引 应氏 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浑而无迹,故得其浑全精粹以为王。”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六:“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匱於心。”
(2).最高的原则、准则。荀子·儒效:“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寳,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
(3).佛、道谓极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术。庄子·在宥:“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汉 牟融 《理惑论》:“﹝ 老子 ﹞曰:‘用其光,復其明,无遗身殃。’此道生死之所趣,吉凶之所住。至道之要,实贵寂寞,佛家岂好言乎!”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读释氏经,亦能了其深义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司命府丞》:“及见 海蟾 曰:‘汝以夙契得遇我。’命长跪传至道。”
《漢語大詞典》:精微
(1).精深微妙。礼记·经解:“絜静精微,教也。”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祖父学无不涉,究测精微,文艺之高,一时莫伦。”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百:“ 灵簫 合贮此灵山,意思精微窈窕间。”
(2).犹细微。荀子·赋:“大参乎天,精微而无形。” 杨倞 注:“言智虑大则参天,小则精微无形也。” 宋 苏轼 《林希中书舍人制》:“﹝ 林希 ﹞往践外制,为朝廷常润色其精微,期配昔人,使天下识典刑之髣髴。” 清 谭嗣同 《仁学》一:“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
(3).犹精粹。文子·九守:“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浑而为一,寂然清澄,重浊为地,精微为天。” 汉 王充 论衡·奇怪:“説圣者以为禀天精微之气,故其为有殊絶之知。”
(4).精专细致。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 衡 精微有文思,善於天文阴阳之数,由是迁太史令。”宋书·范晔传:“ 曄 性精微有思致,触类多善,衣裳器服,莫不增损制度,世人皆法学之。”
《漢語大詞典》:精义(精義)
精深微妙的义理。 晋 曹摅 《思友人》诗:“精义测神奥,清机发妙理。” 宋 王安石 《谢手诏索文字表》:“绍明精义,允属休辰。”《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其理本来易明,都被 宋 以后的三教子孙挟了一肚子欺人自欺的心去做经注,把那三教圣人的精义都注歪了。”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世故’深到不自觉其‘深于世故’,这才真是‘深于世故’的了。这是 中国 处世法的精义中的精义。”
《漢語大詞典》:要妙
亦作“ 要眇 ”。
(1).精深微妙。老子:“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三国志·吴志·刘惇传:“ 惇 於诸术皆善,尤明太乙,皆能推演其事,穷尽要妙,著书百餘篇。” 宋 司马光 《河上督役》诗:“高论探要妙,佳句裁清新。”
(2).美好貌。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王逸 注:“要眇,好貌。” 晋 成公绥 《啸赋》:“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故丝竹之音要眇,木革之音杀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侯:“仰视,一雏姬凭阁上,妖姿要妙,不觉注目发狂。”
《漢語大詞典》:微旨
亦作“ 微恉 ”。亦作“ 微指 ”。
(1).精深微妙的意旨。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究洞圣人之微恉。”后汉书·徐防传:“ 孔圣 既远,微旨将絶,故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勉劝学者。” 唐 李翰 《殷太师比干碑》:“夫子称 殷 有三仁,岂无微旨?” 宋 叶适 《沈仲一墓志铭》:“有 彬老 者,北游 程 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 清 方苞 《又书〈封禅书〉后》:“盖谓传所称封禪者七十二君,本无稽之言,但以是致怪物与神通,则举之不以其事,而上古封禪之有无,又不足辨矣。此 子长 之微指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书〉与〈诗〉》:“其序列先后, 宋 人多以为即 孔子 微旨所寓,然古诗流传来久,篇次未必一如其故,今亦无以定之。”
(2).隐而未露的意愿。汉书·翟方进传:“奏事亡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宋书·恩倖传·徐爰:“ 爰 便僻善事人,能得人主微旨。” 宋 陆游 《南唐书·周宗传》:“一日, 烈祖 临镜理白髮,太息曰:‘功业成而吾老矣,奈何!’ 宗 适侍侧,悟微指,乃请如 广陵 ,讽 让皇 以禪代事。” 尚秉和 《北京政府成立》:“时北洋老将数十人,统兵十餘万,胥听内阁指撝,无或违,然内阁微恉鲜能明也。”
《漢語大詞典》:幽眇
亦作“ 幽渺 ”。亦作“ 幽妙 ”。 精深微妙。 唐 韩愈 《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宋 苏轼 《书〈楞伽经〉后》:“《楞伽》义趣幽眇,文字简古,读者或不能句。” 宋 朱熹 《题沈公雅卜居图》诗:“言论覈幽妙,理乱穷端由。” 清 黄景仁 《赠程厚孙》:“论文忽幽渺,境拟月寒硤。”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二十章:“然其《荡妇秋思赋》……却是具有很幽渺的抒情的成分的。”
《漢語大詞典》:沕穆
深微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 司马贞 索隐:“沕穆,深微之貌。” 张守节 正义:“沕音勿。” 唐 李白 《明堂赋》:“淳风沕穆,鸿恩滂洋。” 明 宋濂 《黄文献公祠堂碑》:“阳乌高騫耸觚稜,庭宇沕穆森巨楹。” 雷昭性 《名说》:“盖在疏仡,循蜚之上世,睢盱其俗,沕穆其天,各安其澹泊,各循其食游,而无有争竞攘夺之是非存焉。”
分類:深微
《漢語大詞典》:深微
深奥微妙。吕氏春秋·勿躬:“是故圣王之德……精通乎鬼神,深微玄妙,而莫见其形。”南史·齐纪上·高帝:“朕闻至道深微,惟人是弘。”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读周易《洪范》《中庸》论语孟子,味其深微,皆有训释。”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盖科学者,以其知识,歷探自然见象之深微,久而得效。”
《漢語大詞典》:深曲
深微曲折。 清 方宗诚 《记张皋文〈茗柯文〉后》:“ 伯言 才微不逮,而精诣过之,故其文简严高洁,用意深曲。” 清 谭嗣同 《论艺绝句六篇》自注:“新乐府,工者代不数篇。盖取声繁促而情易径直,命意深曲而辞或嘽缓。”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本诗原偏向明快,《涉江采芙蓉》却偏向深曲,各具一格,论定优劣是很难的。”
《漢語大詞典》:玄极(玄極)
(1).天顶,天空。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是以七政不乱象於玄极,寒温不谬节而错集。” 唐 韦应物 《王母歌》:“上游玄极杳冥中,下看 东海 一杯水。”
(2).形容极其玄妙深微。 南朝 梁 僧祐 《明佛论》:“ 孔氏 之训资 释氏 而通,可不曰玄极不易之道哉?”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赞·贞修》:“道契玄极,芳图青史。”
(3).指北方最远的边界。 唐 陈子昂 《燕然军人画像铭》:“耀天兵兮征荒服,絶云漠兮出玄极。”
《漢語大詞典》:深渺
深远,深微。 清 侯方域 《谢安论》附 恭士 评:“雄浑深渺,节奏无一不安。” 罗惇曧 《文学源流》:“尚书肇作,厥始纪言,典謨训誥誓命,诸体并兴,文词深渺, 史公 所谓‘疏通知远’, 刘勰 所谓‘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