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海上
(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沈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漢語大詞典》:山岛(山島)
海岛。旧称岛为海中之山,故云。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东临 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三国志·魏志·田豫传:“ 成山 无藏舟之处,輒便循海,案行地形,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
分類:海岛海中
《漢語大詞典》:海渚
(1).谓海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罗矩吒国:“海渚诸珍,多聚此国。”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 珪 军于 鲁口 , 博陵 太守 申永 奔 河南 , 高阳 太守 崔宏 奔海渚。” 胡三省 注:“海渚,海中州也。”
(2).指湖泊中的岛屿。晋书·隐逸传·祈嘉:“﹝ 祈嘉 ﹞西至 敦煌 ,依学官诵书……西游海渚,教授门生百餘人。”
《漢語大詞典》:溟岛(溟島)
海岛。 唐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诗:“昔尝游此郡,三霜弄溟岛。”
分類:海岛
《漢語大詞典》:瀛坞
同“瀛隖”。
犹海岛。
分類:海岛
《漢語大詞典》:沧海(滄海)
(1).大海。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观德:“故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流之宗沧海也。” 宋 苏轼 《清都谢道士真赞》:“一江春水东流,滔滔直入沧海。” 明 林鸿 《金鸡岩僧室》诗:“夜来沧海寒,梦遶波上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九:“皓月落沧海,碎影摇万里。”
(2).我国古代对 东海 的别称。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东临 碣石 ,以观 沧海 。”初学记卷六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东海 之别有 渤澥 ,故 东海 共称 渤海 ,又通谓之 沧海 。”参见“ 东海 ”。
(3).神话中的海岛名。海内十洲记·沧海岛:“ 沧海岛 在 北海 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海四面绕岛,各广二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 沧海 也。”
《漢語大詞典》:东海(東海)
(1).海名。所指因时而异。大抵 先秦 时代多指今之 黄海 ; 秦 汉 以后兼指今之 黄海 、 东海 ; 明 以后所指始与今之 东海 相当。今之 东海 海域,北起 长江 口北岸,南以 广东省 南澳岛 至 台湾省 南端一线为界,东至 琉球群岛 。
(2).泛指东方的大海。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鼃,不足与语东海之乐。” 汉 枚乘 《七发》:“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元 关汉卿 《西蜀梦》第四折:“来时节玉蟾出东海,去时节残月下西楼。”红楼梦第四回:“东海缺少白玉牀,龙王来请 金陵王 。”
(3).指我国东方滨海地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 大公 乎!’” 杨伯峻 注:“为东海诸国之表率者,可能是 姜太公 之国。”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胙太师,以表东海。”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二州肃清,四邦咸举。乃眷北 燕 ,遂表东海。”
(4).郡名。 秦 置。 楚 汉 之际也称郯郡。治所在 郯 (今 山东 郯城 北)。 西汉 辖境相当今 山东 费县 、 临沂 、 江苏 赣榆 以南, 山东 枣庄市 、 江苏 邳县 以东和 江苏 宿迁 、 灌南 以北地区。其后历代屡有设置,辖境及治所亦有变迁。
《漢語大詞典》:海岛(海島)
亦作“ 海隝 ”。 海洋中的陆地。史记·田儋列传:“臣恐惧,不敢奉詔,请为庶人,守海岛中。”汉书·田儋传作“守海隝中”。明史·方国珍传:“臣本庸才,遭时多故,起身海岛。”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那两件里……一件装着几根海岛边生的乌皮海藻。” 杨朔 《木棉花》:“ 香港 ,这个美丽的海岛,暂时还是平静的。”
《漢語大詞典》:大陆(大陸)
(1).古代指高而平的土山,即阜。《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 毛 传:“高平曰陆,大陆曰阜。”
(2).广大的陆地。与海洋、岛屿相对。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3).特指我国沿海岛屿以外的地区。 毛泽东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战争已在大陆上基本结束。”
(4).古泽薮名。又名 巨鹿泽 、 广阿泽 。书·禹贡:“北过 降水 ,至於 大陆 。”尔雅·释地:“ 晋 有 大陆 。”地在今 河北 隆尧 、 巨鹿 、 任县 三县之间。
(5).复姓。 春秋 齐国 有 大陆子方 。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漢語大詞典》:仙岛(仙島)
传说中仙人居住的海岛。 宋 无名氏 《贺新郎》词:“星郎年少,同共入 蓬莱 仙岛。” 宋 无名氏 《鹊桥仙·夫妻寿》词:“欢欢喜喜八千春,更何处 蓬莱 仙岛。”
《漢語大詞典》:岛夷(島夷)
(1).古指我国东部近海一带及海岛上的居民。书·禹贡:“大陆既作,岛夷皮服。” 唐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诗:“海内求民瘼,城隅见岛夷。” 宋 杨万里 《和巩采若游蒲涧》诗:“南中道是岛夷居,也有 安期 宅一区。” 王闿运 《贵州布政司使王君墓志铭》:“巡抚 崧蕃公 问疾,唯以岛夷窥伺为虑。”
(2). 南北朝 时南北双方封建统治者各以正统自居,互相诋毁, 北朝 称 南朝 为岛夷。北史·序传:“ 大师 少有著述之志,常以 宋 、 齐 、 梁 、 陈 、 魏 、 齐 、 周 、 隋 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
(3).指倭寇。亦泛称外国侵略者。含有鄙视意。 明 吴易 《少保戚公继光》诗:“岛夷蹂南土,兵气惨不张。闭营百日练,战士虎力强。”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
《漢語大詞典》:海鸟(海鳥)
在海岛上或海边生长、栖息的鸟类。国语·鲁语上:“海鸟曰‘爰居’,止於 鲁 东门外三日, 臧文仲 使国人祭之。” 晋 张华 《鹪鹩赋》:“海鸟鶢鶋,避风而至。” 唐 李白 《赠任城卢主簿潜》诗:“海鸟知天风,窜自 鲁 郊东。” 陈福北 《祖国南海上的明珠--西沙群岛》:“那里的树林栖息着数以千万计的各种海鸟。”
《漢語大詞典》:云岛(雲島)
云雾笼罩的海岛。 北齐 祖珽 《望海》诗:“云岛相接连,风潮无极已。” 唐 杜审言 《南海乱石山作》诗:“乍将云岛极,还与星河次。” 明 栗应宏 《游五龙山》诗:“鹤梦通云岛,猨嗁下石门。”
《漢語大詞典》:岛人
居住于海岛的人。指 日本 人。 章炳麟 《〈国粹学报〉祝辞》:“故 日本 因成於人,而 中国 法制自已……虽 汉 宋 诸明哲,专精厉意,虑非隝人所能有也。”
《漢語大詞典》:萧丘(蕭丘)
传说中的海岛名。相传在 南海 中,上有寒火,春生秋灭,生长一种小而焦黑的树木。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水性纯冷,而有 温谷 之汤泉;火体宜炽,而有 萧丘 之寒焰。”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朱飊鑠石,而不能靡 萧丘 之木。”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火·阳火阴火:“此外又有 萧丘 之寒火,泽中之阳焰,野外之鬼磷,金银之精气,此皆似火而不能焚物者也。” 清 曹寅 《胡进也木孩将移居南城》诗:“惊沙连广漠,冷焰合 萧丘 。”
分類:海岛南海
《漢語大詞典》:沧浪洲(滄浪洲)
传说中的海岛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大业 元年,为过海使判官,遇风浪坏船,黑雾四合,同济者皆不救,而 藏几 独为破木所载,殆经半月,忽达于洲岛间,洲人问其从来, 藏几 具以事对。洲人曰:此乃 沧浪洲 ,去中国已数万里。”
分類: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