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浑浑(渾渾)
浑浊貌;纷乱貌。《素问·脉要精微论》:“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 王冰 注:“浑浑,言脉气浊乱也。” 晋 陆云 《九愍·感逝》:“时蔼蔼而未颺,世浑浑其难澄。” 唐 慧净 《杂言》诗:“扰扰三界溺邪津,浑浑万品忘真匠。”
(1).浑沌。 清 恽敬 《原命》:“虽然形生矣,而浑浑焉,而胚胚焉,而息息焉。”参见“ 浑沌 ”。
(2).广大貌。《淮南子·俶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 唐 韩愈 《进学解》:“上规 姚 姒 ,浑浑无涯。” 明 王世贞 《与徐子与书》:“自 楚 蜀 以至中原,山川莽苍浑浑。” 清 恽敬 《都昌元将军庙碑铭》:“万物之动,一道所蕃,沄沄浑浑,根支万千。”
(3).迷糊;不清醒。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连翘:“治耳聋浑浑焞焞。”《郁达夫游记·游白岳齐云之记》:“在寂静的正午太阳光下,一步一步的上去,过 古松 、 望仙 等亭,人为花气所醉,浑浑然似在做梦。”
(4).浑厚纯朴。 汉 扬雄 《法言·五百》:“浑浑乎圣人之道,羣心之用也。” 宋 欧阳修 《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而守志端直,临事果决。” 明 归有光 《周弦斋寿序》:“ 周 氏诸老人之厚德,浑浑如也。”
滚滚。大水流貌。管子·富国:“若是则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汸汸如河海,暴暴如山丘。” 晋 陶潜 《命子》诗:“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宋 王安石 《复至曹娥堰寄剡县丁元珍》诗:“溪水浑浑来自北,千山抱水清相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逢舟》:“流水浑浑,风涛拍 禹门 。”
《漢語大詞典》:浑沌(渾沌)
(1).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汉 王充 论衡·谈天:“説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陈书·高祖纪上:“自古虫言鸟跡,浑沌洪荒,凡或虔刘,未此残酷。”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浑沌自太古,漭泱开 吴 天。”
(2).模糊;不分明。鹖冠子·泰鸿:“五官六府,分之有道;无钩无绳,浑沌不分。”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釐之根,无连抱之枝。” 清 卓尔堪 《宁羌将军行赠高枚升》诗:“五丁凿开浑沌气,一夫当关万夫畏。”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这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
(3).相传为 尧 舜 时“四凶”之一,因其清浊不分,故后因用以指愚顽,糊涂。史记·五帝本纪:“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 浑沌 。” 张守节 正义:“ 浑沌 即 讙兜 也。言掩义事,阴为贼害,而好凶恶,故谓之 浑沌 也。 杜预 云:‘浑沌,不开通之貌。’”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内有饕餮之馋腹,外假浑沌自晦逃天刑。” 胡适 《〈海上花列传〉序》二:“这不过是有意描写一浑沌没有感觉的人,把开堂子只看作一件寻常吃饭的事业,不觉得什么羞耻。”
(4).寓言里的中央之帝。其天然无耳目,开之则死。后亦用以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态。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 儵 ,北海之帝为 忽 ,中央之帝为 浑沌 。 儵 与 忽 时相与遇於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儵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言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也。” 清 孙枝蔚 《饮酒和陶韵》之二十:“ 浑沌 一以凿,几客返其淳。”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的心意果真像空空的一张白纸或者浑沌的一块石头么?”
(5).神话中的一种兽名。神异经·浑沌:“ 崑崙 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臟,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凴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
《漢語大詞典》:浑沦(渾淪)
亦作“ 浑仑 ”。 囫囵。整个儿。朱子语类卷三三:“ 程 説似浑沦一箇屋子,某説如屋下分间架尔。” 元 耶律楚材 《谢圣安澄公馈药》诗:“子细嚼时元不碍,浑沦吞下也无妨。”
亦作“ 浑仑 ”。
(1).指宇宙形成前的迷蒙状态。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 宋 李纲 《〈易传内篇〉序》:“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三者浑沦而不相离。”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南岳 ﹞正如雷尊象鼎,虽丹碧烂然,而太朴浑沦之气,非鬼工匠手所能拟议。” 雷昭性 《参禅白云古刹不能静诗以遣之》:“元气分清浊,玄黄因之剖……倘能长浑仑,幻化尽苍狗。”
(2).浑沌。浑然不分明。 鲁迅 《南腔北调集·捣鬼心传》:“我觉得最可怕的还是 晋 人所记的脸无五官,浑沦如鸡蛋的山中厉鬼。”
(3).自然,质朴。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任智方 四女皆善歌,其中二姑子,吐纳悽惋,收歛浑沦。”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四·古图书:“ 林循 印,龟纽,篆法纽制,浑沦淳厚,真 汉 物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空同诗》:“ 宣德 文体多浑沦,伟哉 东里 廊庙珍。”
《漢語大詞典》:浑仑(渾侖)
见“ 浑沦 ”。
《漢語大詞典》:冯翊(馮翊)
(1).浑沌。 元 王冕 《题申屠子迪篆刻卷》诗:“我昔闻诸太古初,冯翊窅窅安可摹。”参见“ 冯冯翼翼 ”。
(2).郡名。 唐 贾岛 《送殷侍御起同州》诗:“ 冯翊 蒲西 郡,沙冈拥地形。” 元 王逢 《后无题》诗之二:“ 吐蕃 回紇 使何如? 冯翊 扶风 守太疏。”
分類:浑沌
《漢語大詞典》:冯冯翼翼(馮馮翼翼)
(1).众盛貌。《汉书·礼乐志》:“冯冯翼翼,承天之则。” 颜师古 注:“冯冯,盛满也;翼翼,众貌也。”亦作“ 冯冯翊翊 ”。《韩诗外传》卷五:“《关雎》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
(2).浑沌貌;空蒙貌。《淮南子·天文训》:“天墬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大昭。” 高诱 注:“冯翼、洞灟,无形之貌。” 唐 卢照邻 《益州玉真观主黎君碑》:“其冯冯翼翼,百姓存焉而不知;杳杳冥冥,万族死之而无愠。” 清 朱彝尊 《太极图赋》:“原夫黄牙欲发,苍精未垠,一气融结,万象胚浑,冯冯翼翼,烟烟煴煴。”
分類:众盛浑沌
《漢語大詞典》:澒溶
(1).水深广貌。 汉 刘向 《九叹·远游》:“譬彼蛟龙,乘云浮兮;汎淫澒溶,纷若雾兮。”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一:“凶门尚儿戏,战血波澒溶。”
(2).浑沌。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鸡卵之未孚也,澒溶於鷇中,溃而视之,若水之形。”
《漢語大詞典》:冲昧(沖昧)
亦作“冲昧”。
(1).犹浑沌。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盖闻冲昧既闢,降浊升清,穹隆仰燾,旁泊俯亭。”
(2).年幼愚昧。宋书·后废帝纪:“朕以冲昧,嗣膺宝业。”魏书·高祖纪上:“昔四代养老,问道乞言。朕虽冲昧,每尚其美。” 唐 元稹 《授赵宗儒尚书左仆射制》:“顾朕冲昧,实赖老成。”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顾兹冲昧,尤积震惶。”
《漢語大詞典》:兀兀
(1).高耸貌。 唐 杨乘 《南徐春日怀古》诗:“兴亡山兀兀,今古水浑浑。” 元 李庭 《咸阳怀古》诗:“连鸡势尽霸图新,兀兀宫墙压 渭 滨。” 明 朱权 《荆钗记·参相》:“巍巍驾海紫金梁,兀兀擎天碧玉柱。” 清 孙枝蔚 《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冻月娟娟白,高云兀兀垂。”
(2).光秃貌。 宋 沈辽 《次韵酬李正甫对雪》:“半积轩砌发幽层,枯树兀兀愁饥鹰。”
(3).孤独貌。 唐 卢延让 《冬除夜书情》诗:“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诗之十七:“兀兀中流坐,茫茫何处津。” 清 龚自珍 《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诗:“城南省客夜兀兀,不风尚且凄心神。”
(4).静止貌。 唐 韩愈 《雉带箭》诗:“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復没。” 宋 秦观 《寄陈季常》诗:“泠泠屋外泉,兀兀原头烧。”
(5).浑沌无知貌。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四:“兀兀过朝夕,都不别贤良。好恶总不识,犹如猪及羊。”古尊宿语录卷二三:“兀兀随缘任浮沉,不拘春夏及秋冬。”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所谓兀兀如愚,如聋如哑,心如木石相似,目的是要人‘内无一物,外无所求’。”
(6).痴呆貌。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徐世英兄弟》:“忽得惑疾,兀兀如白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猪嘴道人:“ 巘 望见,兀兀如痴,寄目不暂瞬。” 郁达夫 《沉沦》:“吃了之后,他兀兀的在草地上坐了一会。”
(7).昏沉貌。 唐 韩愈 《答张彻》诗:“觥秋纵兀兀,猎旦驰駉駉。” 宋 范成大 《次韵徐廷献机宜送自酿石室酒》之三:“百年兀兀同渠住,何处能生半点愁?” 金 元好问 《雁门道中书所见》诗:“金城留旬浹,兀兀醉歌舞。” 清 金农 《次香山驿》诗:“我心兀兀堕渺茫,不随骑吏随艑郎。”
(8).摇晃貌。 元 李孝光 《饮濡须守子衡君宅》诗:“客子东来向 西楚 ,河流兀兀舞轻舠。”
(9).犹矻矻。勤勉貌。 唐 韩愈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清 汪曰祯 《〈吹网录〉序》:“尝见其兀兀箸书,每草一条,必反覆考榷。”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研经仍兀兀,举业復孜孜。”
《漢語大詞典》:混沌
(1).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汉 班固 《白虎通·天地》:“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文选·班昭〈东征赋〉“谅不登樔而椓蠡兮” 李善 注引 三国 魏 曹植 《迁都赋》:“览乾元之兆域兮,本人物乎上世;纷混沌而未分,与禽兽乎无别。” 唐 储光羲 《仲夏入园中东陂》诗:“暑雨若混沌,清明如空虚。”云笈七籤卷二:“《太始经》云:‘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濛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西游记》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郭沫若 《七里山渠》诗:“相传在昔有 盘古 ,劈开混沌造区宇。”
(2).浑然一体,不可分剖貌。 唐 孙思邈 《四言诗》:“一体混沌,两精感激。”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又有以两鸡子令占者, 简 曰:‘此物不难知,一雄兼一雌,请将打破看,方明混沌时。’”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汉 魏 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季子 《革命其可免乎》:“彼 俄 满 之交也,呼吸一气,混沌无间,盖决然矣。”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十章:“天并没有放晴的迹象,仍然细雨蒙松,云雾萦绕,海和天混沌一气。”
(3).模糊;不分明。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二六》:“但我也不来做教员,也不想说明别的原因之所在。于是就在混沌中完结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九章:“她微微睁开眼睛呻吟一下,脑子里朦胧地、混沌地浮现出各种梦幻似的景象。”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他们的背被过重的挑担压成弓形,他们的眼睛被失望与怨愤磨成混沌。”
(4).糊涂。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这个养爷老的混沌了,我是 刘季真 的儿。”《水浒传》第二四回:“混沌浊物,我倒不曾见日头出半天里,便把着丧门关了。” 清 李渔 《蜃中楼·婚诺》:“谁想生下个儿子,愈加混沌,喫饭不知饿饱,睡梦不知颠倒。” 洪深 《现代戏剧论》六:“拿见形式不见内容的浮薄眼光和‘知二五不知一十’的混沌头脑去观察社会,固然觉得各种职业界很有高下的区别。”
(5).古代传说中央之帝 混沌 ,又称 浑沌 ,生无七窍,日凿一窍,七日凿成而死。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态。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用使 周 秦 言辞见於 魏 晋 之代, 楚 汉 应对,行乎 宋 齐 之日,而伪修 混沌 ,失彼天然。”南史·齐江王锋传:“ 锋 闻叹曰:‘ 江祏 遂復为 混沌 画眉,欲益反弊耳。’”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篇章以含蓄天成为上,破碎雕鎪为下。如 杨大年 西崑体,非不佳也;而弄斤操斧太甚,所谓七日而 混沌 死也。”
(6).兽名。
《漢語大詞典》:浑沌(渾沌)
(1).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汉 王充 论衡·谈天:“説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陈书·高祖纪上:“自古虫言鸟跡,浑沌洪荒,凡或虔刘,未此残酷。”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浑沌自太古,漭泱开 吴 天。”
(2).模糊;不分明。鹖冠子·泰鸿:“五官六府,分之有道;无钩无绳,浑沌不分。”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釐之根,无连抱之枝。” 清 卓尔堪 《宁羌将军行赠高枚升》诗:“五丁凿开浑沌气,一夫当关万夫畏。”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这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
(3).相传为 尧 舜 时“四凶”之一,因其清浊不分,故后因用以指愚顽,糊涂。史记·五帝本纪:“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 浑沌 。” 张守节 正义:“ 浑沌 即 讙兜 也。言掩义事,阴为贼害,而好凶恶,故谓之 浑沌 也。 杜预 云:‘浑沌,不开通之貌。’”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内有饕餮之馋腹,外假浑沌自晦逃天刑。” 胡适 《〈海上花列传〉序》二:“这不过是有意描写一浑沌没有感觉的人,把开堂子只看作一件寻常吃饭的事业,不觉得什么羞耻。”
(4).寓言里的中央之帝。其天然无耳目,开之则死。后亦用以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态。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 儵 ,北海之帝为 忽 ,中央之帝为 浑沌 。 儵 与 忽 时相与遇於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儵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言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也。” 清 孙枝蔚 《饮酒和陶韵》之二十:“ 浑沌 一以凿,几客返其淳。”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的心意果真像空空的一张白纸或者浑沌的一块石头么?”
(5).神话中的一种兽名。神异经·浑沌:“ 崑崙 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臟,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凴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
《漢語大詞典》:浑然(渾然)
(1).糊涂不分明貌。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2).浑沌貌。 唐 柳宗元 《天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参见“ 浑沌 ”。
(3).质朴纯真貌。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浑然忠厚之气,可敬而仰之。” 明 方孝孺 《与苏先生书》之二:“ 徐公 之文简质典重有浑然之气。”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 孔子 大圣,浑然天真。”
(4).形容无知;糊涂。 叶圣陶 《城中·病夫》:“他们是浑然的猪!是蠢然的狗!”
《漢語大詞典》:浑沌(渾沌)
(1).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汉 王充 论衡·谈天:“説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陈书·高祖纪上:“自古虫言鸟跡,浑沌洪荒,凡或虔刘,未此残酷。”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浑沌自太古,漭泱开 吴 天。”
(2).模糊;不分明。鹖冠子·泰鸿:“五官六府,分之有道;无钩无绳,浑沌不分。”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釐之根,无连抱之枝。” 清 卓尔堪 《宁羌将军行赠高枚升》诗:“五丁凿开浑沌气,一夫当关万夫畏。”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这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
(3).相传为 尧 舜 时“四凶”之一,因其清浊不分,故后因用以指愚顽,糊涂。史记·五帝本纪:“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 浑沌 。” 张守节 正义:“ 浑沌 即 讙兜 也。言掩义事,阴为贼害,而好凶恶,故谓之 浑沌 也。 杜预 云:‘浑沌,不开通之貌。’”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内有饕餮之馋腹,外假浑沌自晦逃天刑。” 胡适 《〈海上花列传〉序》二:“这不过是有意描写一浑沌没有感觉的人,把开堂子只看作一件寻常吃饭的事业,不觉得什么羞耻。”
(4).寓言里的中央之帝。其天然无耳目,开之则死。后亦用以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态。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 儵 ,北海之帝为 忽 ,中央之帝为 浑沌 。 儵 与 忽 时相与遇於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儵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言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也。” 清 孙枝蔚 《饮酒和陶韵》之二十:“ 浑沌 一以凿,几客返其淳。”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的心意果真像空空的一张白纸或者浑沌的一块石头么?”
(5).神话中的一种兽名。神异经·浑沌:“ 崑崙 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臟,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凴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
《漢語大詞典》:冯翼(馮翼)
浑沌貌;空蒙貌。《楚辞·天问》:“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淮南子·天文训》“天墬未形,冯冯翼翼” 汉 高诱 注:“冯翼,无形之貌。”
分類:浑沌
《漢語大詞典》:冥一
浑沌为一。列子·天瑞“ 列子 曰:虚者无贵也” 晋 张湛 注:“今有无两忘,万异冥一,故谓之虚。”
分類:浑沌张湛
《漢語大詞典》:漠闵(漠閔)
浑沌不分貌。《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濛鸿洞,莫知其门。” 高诱 注:“皆无形之象。”
分類:浑沌
《漢語大詞典》:韕韕
浑沌貌。管子·白心:“韕韕乎莫得其门。”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安井衡 曰:“《枢言》作‘沌沌乎博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门’,盖沌声、豚声并与敦近。韕字从享得声,音当同敦。然则沌、豚、韕三字同声,声同则义通,犹庄子所谓‘浑沌’也。浑沌无七窍,此云‘莫得其门’,其义正同,而韕乎之为圜貌,即在其中矣。”
分類:浑沌
《漢語大詞典》:冯冯翼翼(馮馮翼翼)
(1).众盛貌。《汉书·礼乐志》:“冯冯翼翼,承天之则。” 颜师古 注:“冯冯,盛满也;翼翼,众貌也。”亦作“ 冯冯翊翊 ”。《韩诗外传》卷五:“《关雎》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
(2).浑沌貌;空蒙貌。《淮南子·天文训》:“天墬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大昭。” 高诱 注:“冯翼、洞灟,无形之貌。” 唐 卢照邻 《益州玉真观主黎君碑》:“其冯冯翼翼,百姓存焉而不知;杳杳冥冥,万族死之而无愠。” 清 朱彝尊 《太极图赋》:“原夫黄牙欲发,苍精未垠,一气融结,万象胚浑,冯冯翼翼,烟烟煴煴。”
分類:众盛浑沌
《漢語大詞典》:豚豚
浑沌貌。管子·枢言:“圣人用其心,沌沌乎博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门。” 戴望 校正:“ 丁 云:豚,遯之叚字。广雅:遯,隐也;遯遯,犹隐隐也。遯遯与沌沌义也相近,凡圜转之物,皆浑含包裹,隐隐不辨分际。”
分類:浑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