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派衍
(1).指宗族支派繁衍。《花月痕》第五回:“则有家传 汉 相,派衍 苏州 。”
(2).派生。 郭沫若 《批评--欣赏--检察》:“文艺批评在我国的文学史中虽自有一定的系统和一定的方法,但我们所谓近代的文艺是近代世界潮流的派衍,因而所谓文艺批评也是同样。”
《漢語大詞典》:孳乳
(1).生育;繁殖。 汉 焦赣 《易林·震之萃》:“春生孳乳,万物繁炽。”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如仲春之月,草木奋发,鸟兽孳乳,此定气所化也。” 章炳麟 《五无论》:“诲之以断人道而絶其孳乳。”
(2).派生;演变;滋生增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仓頡 本鸟跡为字,取其孳乳相生,故文字有六义焉。” 严复 《论世变之亟》:“夫天地之物产有限,而生民之嗜欲无穷,孳乳浸多,鐫鑱日广,此终不足之势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以文字论,则未有文字之时,就不会象形以造‘文’,更不会孳乳而成‘字’。”
《漢語大詞典》:枝派
(1).分支;流派。晋书·桓温传:“况辰极既迴,众星斯仰,本源既运,枝派自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
(2).派生;衍变。 唐 白居易 《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其间根源五常,枝派六义,恢王教而弘佛道者,多则多矣。” 宋 无名氏 《〈小畜外集〉序》:“至公特起,力振斯文,根源於六经,枝派於百氏。”
(3).指支族,后裔。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与君 陶唐 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豆卢革 、 韦説 尝问之曰:‘ 汾阳王 本 太原 人,徙 华阴 ,公世家 鴈门 ,岂其枝派邪?’”
《漢語大詞典》:支骈(支駢)
派生;分支。 清 恽敬 《〈大云山房二集〉序》:“道家、阴阳家支駢於,法家、名家疏源於春秋。” 清 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一:“其后,及门更多支駢,互相矛盾。”
分類:派生分支
《漢語大詞典》:枝叶(枝葉)
(1).枝条和树叶。《诗·大雅·荡》:“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唐 元稹 《种竹》诗:“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杨朔 《海罗杉》:“一棵是海罗杉,另一棵是凿树,并排长着,树皮结着老疤,挂满苍苔,论年龄,都在百年以上,枝叶却极茂盛。”
(2).喻同宗的旁支。左传·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周书·元伟传:“虽天厌 魏 德,鼎命已迁,枝叶荣茂,足以逾於前代矣。”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他须是你 裴 家枝叶。” 清 刘大櫆 《〈吴氏重修族谱〉序》:“虽然赐姓之初,一姓也;命氏之初,一氏也,而枝叶曼衍於天下,源远流分,不復知其本始。”
(3).比喻臣僚,部属。《淮南子·缪称训》:“君,根本也;臣,枝叶也。根本不美,枝叶茂者,未之闻也。”后汉书·杨震传:“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执,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
(4).比喻从属的次要的事物。史记·陈涉世家:“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宋 司马光 《答秉国第二书》:“书文甚多,援据甚广, 光 欲一一条对,则恐逐枝叶而忘本根,徒费纸札视听,无益於进道。”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我们所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
(5).喻琐碎、浮华的言词。礼记·表记:“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孔颖达 疏:“无道之世,人皆无礼,行不诚实,但言辞虚美,如树干之外而更有枝叶也。” 唐 白居易 《有唐善人墓碑》:“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皆诣理撮要,词无枝叶。” 清 顾炎武 《与施愚山书》:“近来刊落枝叶,不作诗文,敬拜佳篇,未得詶和。”
(6).犹枝节。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派生出的新问题。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我再打一个禀帖,销了案,打发这奴才走清秋大路,免得又生出枝叶来。”
《漢語大詞典》:苗裔
(1).子孙后代。《楚辞·离骚》:“帝 高阳 之苗裔兮,朕皇考曰 伯庸 。” 王逸 注:“苗,胤也;裔,末也。” 朱熹 集注:“苗裔,远孙也。”史记·周本纪论:“ 汉 兴九十有餘载,天子将封 泰山 ,东巡狩至 河 南,求 周 苗裔,封其后 嘉 三十里地,号曰 周子南君 ,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新唐书·窦建德传:“ 竇建德 , 贝州 漳南 人,世为农,自言 汉景帝 太后父 安成侯 充 之苗裔。”
(2).引申指学术上派生之支流。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孝经者, 曾子 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汎滥,无大疵,无閎意妙指。”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诗餘者,古诗之苗裔也。”
《漢語大詞典》:支流
(1).流入干流或从干流分出的河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六:“临川羡洪波,同始异支流。”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江,支流三百六十。” 梁斌 《红旗谱》四一:“省立第二师范就在西城的角下……一条 小清河 的支流从旁边流过。”
(2).喻从主体派生之物;流派的分支。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论:“ 班固 演其説而明九流,观其所由,皆圣王之道也。支流区别,各成一家之説。”北齐书·魏收传:“往因中原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支流。”此指支胤。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餘裔。”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赋、词、曲,是诗的支流。”
(3).比喻伴随主要事物而出现的次要事物。《人民日报》1982.3.20:“小说、戏剧、电影、电视、音乐等确实出现过一些格调不高、情绪不健康,以至靡靡之音的东西。尽管这是支流,但不可忽视。”
《漢語大詞典》:分枝
(1).一茎蘖生数枝。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昭帝 始元 元年,穿淋池,广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
(2).指从一个学科中派生出来的部分。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即使是著名数学家,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这一个数学的分枝的,也不一定能读懂。”
《漢語大詞典》:派流
水的支流。多比喻由本源的事物派生的分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漓水:“﹝ 平乐水 ﹞左会 谢沭 众溪,派流凑合。”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然则利交同源,派流则异。”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 李密 ﹞自恃兵强,欲为盟主,使 祖君彦 復书( 李渊 )曰:‘与兄派流虽异,根系本同。’”
《漢語大詞典》:支蔓
(1).枝条和藤蔓。引申指末节及派生出的东西。朱子语类卷六七:“ 王辅嗣 又言纳甲飞伏,尤更难理会。纳甲是震纳庚、巽纳辛之类,飞伏是坎伏离,离伏坎、艮伏兑、兑伏艮之类。此等皆支蔓,不必深泥。”
(2).指芜蔓啰唆,不得要领。 清 陈鳣 《对策》卷四:“ 刘昫 等譔唐书, 长庆 以前,本纪简而有体,列传叙述详明。以后纪多支蔓,传失空疏,所谓緐略不均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所述战事,杂窃《西游记》《封神传》,而文词不工,更增支蔓。”
《漢語大詞典》:七识(七識)
佛教语。法相宗谓从根本识中派生的七种精神和感觉现象,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亦称七转识。决定藏论卷上:“如诸心数,同是心法,有种种相,相应俱生,无有妨碍。阿罗耶识而与七识相应俱生,亦復如是。” 南朝 齐 谢朓 《佛影铭》:“群生因染,六趣牵缠,七识迭用,九居屡迁。”亦有特指末那识为“七识”者。见成唯识论
《漢語大詞典》:原图
直接由实测而成的并据以派生其他地图的大比例尺原图
经设计、绘制、校对已最后确定的工程图样,通常为描绘底图的原稿
《漢語大詞典》:枝举(枝舉)
枝条四举。比喻派生事物纷繁。《淮南子·俶真训》:“今夫万物之疏跃枝举,百事之茎叶条梓,皆本於一根而条循千万也。”
《漢語大詞典》:余义(餘義)
(1).主旨以外的意义、内容。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卦变:“ 来瞿塘 説,纯以错综为主,是执餘义为本义矣。”
(2).指字的本义之外的派生义、通假义。 清 阮元 《释“颂”》:“颂之训为美盛德者,餘义也;颂之训为形容者,本义也。且颂字即容字也,故説文‘颂,皃也’。”
《漢語大詞典》:派生
(1).本指江河的源头产生出支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
(2).引申为从一个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人民日报》1981.3.3:“在上述五个问题中,前两个是基本的,后三个是派生的,前两个问题一解决,后三个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新华文摘》1983年第12期:“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包含了多少思想,还在于它在被社会欣赏的过程中能激发出、派生出多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