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沉 → 沈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涵泳  拼音:hán yǒng
1.沉潜。《文选。左思。吴都赋》:「𮮢鼊鲭鳄,涵泳乎其中。」
2.陶冶、品味。唐。韩愈〈禘祫议〉:「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朱子语类。卷五。性情心意等名义》:「且涵泳玩索,久之当自有见。」
《國語辭典》:浸淫  拼音:jìn yín
1.浸渍、渗入。《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淫衍溢。」
2.逐渐亲附、渐次接近。《文选。王褒。洞箫赋》:「师襄严春不敢窜其巧兮,浸淫叔子远其类。」唐。韩愈 送孟东野序:「其存而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國語辭典》:涵濡  拼音:hán rú
浸渍。比喻德泽优渥。唐。元结 补乐歌。云门:「类我圣泽兮,涵濡不穷。」
分類:滋润沉浸
《漢語大詞典》:沈湎
亦作“ 沉沔 ”。亦作“沉湎”。
(1).犹沉溺。多指嗜酒。书·泰誓上:“沉湎冒色,敢行暴虐。” 孔颖达 疏:“人被酒困,若沉於水,酒变其色,湎然齐同,故沉湎为嗜酒之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老夫为令尹时,沉湎尤过于今日。”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无意义,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觉得世上的道理不必争,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无,所以他便沉湎于酒了。”
(2).犹沉浸。比喻潜心于某种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唐 陆龟蒙 《村夜》诗之二:“上诵 周 孔 书,沉湎至酣藉。” 清 周亮工 《与黄济叔论印章书》:“僕沉湎於印章一道者,盖三十餘年。” 孙犁 《书林秋草·耕堂读书记(一)》:“自执教以来,乃沉湎于古籍。”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八章:“她仿佛不是在人声鼎沸、充满激烈斗争的场所,却像在一个孤零零的地方,一个人深深沉湎在自己的忧伤中。”
《漢語大詞典》:沈没
亦作“沉没”。
(1).没入水中。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沉没洪渊,酷烈为祸。”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今虽颇种殖,閒者大水沉没。”南史·沈攸之传:“及攻 郢城 ,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万一买不着私盐,他便连船也不要了,等夜静时,凿穿了船底,由他沉下去,便报了个沉没。” 冰心 《我的童年》:“听说还有一艘叫做‘海天’的,因为舰长驾驶失误,触礁沉没了。”
(2).借指死亡。 明 李贽 《招魂》:“ 王逸 云:‘ 小山 之徒閔伤 屈原 身虽沉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彰其志。’”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他们以自己的沉没,证明着革命的前行。他们到底并不是旁观者。”
(3).埋没;湮没。南史·鲍照传:“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轲论史书》:“夫圣 唐 鉅跡及贤士大夫事,皆磊磊轩天地,决不沉没。”
(4).落入。宋书·天文志一:“ 衡 所造浑仪,传至 魏 晋 ,中华覆败,沉没戎虏, 绩 蕃 旧器,亦不復存。”隋书·天文志上:“其仪略举天状,而不缀经星七曜。 魏 晋 丧乱,沉没西戎。”
(5).隐没;消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倘有沉没书札银信及伪造新闻者,轻则罚,重则罪。” 鲁迅 《野草·影的告别》:“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向培良 《飘渺的梦》:“不知卖什么东西的小贩的凄厉曳长的声音渐渐沉没在冻凝的空气里。”
(6).犹沉迷;沉浸。三国志·魏志·和洽传“ 洽 同郡 许混 者, 许劭 子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劭 宗人 许栩 ,沉没荣利,致位司徒。”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三幕:“但从你创作者来说,你这样全心全意沉没在你的悲哀里,恐怕不能够经久吧?”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三:“如今她的全部生活仿佛就沉没在对那一去不复返的太平盛世的怀恋。”
(7).降落。 张资平 《她怅望着祖国天野》十:“赤热的火球,渐渐的沉没在远山后面。” 阿英 《流离》一:“这时月亮已经沉没,很黯黑。”
《漢語大詞典》:浸没
(1).淹没。朱子语类卷七一:“今泽水高涨,乃至浸没了木,是为大过。”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一:“是夜,天大雨,水暴涨,浸没其家三尺许。”
(2).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地或思想感情之中。 宋 秦醇 《谭意歌传》:“ 婉卿 日以百计诱之:以珠翠饰其首,轻暖披其体,甘鲜足其口,既久益勤,若慈母之待婴儿。辰夕浸没,则心自爱夺,情由利迁。” 应修人 《金宝塔银宝塔》:“一大半农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这时候正浸没在快乐的大海中。”
《漢語大詞典》:浸沉
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萧红 《看风筝》二:“马在马棚里吃草的声音,夹杂着鼻子声在响,其余都在安静里浸沉着。”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她被信中洋溢着的温柔情意和热烈而又含蓄的告白深深感动了,年轻的心浸沉在爱情的喜悦中。” 曹靖华 《往事漫忆·怀周恩来同志》:“整个广场,浸沉在呜咽中,天地似乎也在同八亿人民一道,同声哭泣。”
《漢語大詞典》:湛浸
沉浸。 清 恽敬 《答来卿》书:“读文则湛浸其中,日日读之,久久则与为一。”
分類:沉浸
《漢語大詞典》:洆濡
沉浸。 宋 无名氏 《〈沈下贤文集〉序》:“当时学者洆濡游泳,揽其英华,洗濯磨淬,辉光日新。”
分類:沉浸
《國語辭典》:沉醉  拼音:chén zuì
1.喝酒酣醉。《晋书。卷四四。华表传》:「峤性嗜酒,率常沉醉。」《儒林外史》第一回:「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2.醉心于某种事物或沉浸在意境中。如:「他沉醉在美妙的旋律中。」
《國語辭典》:沐浴  拼音:mù yù
1.洗头洗身。泛指洗澡。《礼记。檀弓下》:「沐浴佩玉则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2.比喻蒙受、承接。《史记。卷二三。乐书》:「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沐浴圣泽,潜润德教。」
3.比喻浸渍、沉浸。晋。皇甫谧 三都赋序:「二国之士各沐浴所闻,家自以为我土乐,人自以为我民良,皆非通方之论也。」
《漢語大詞典》:沈醉
亦作“沉醉”。
(1).大醉。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先主 尝因游观奄至 广都 ,见 琬 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先主 大怒,将加罪戮。” 唐 李商隐 《龙池》:“夜半宴归宫漏永, 薛王 沉醉 寿王 醒。”《水浒传》第三九回:“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 巴金 《醉》:“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的沉醉。”
(2).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或沉浸在某种境界当中。 柔石 《二月》四:“他弹了数首浪漫主义的作家底歌,竟使 陶岚 听得沉醉了。”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不能不重视这最使他沉醉,使他忘记一切不愉快的时日。”
《國語辭典》:泛滥(氾濫)  拼音:fàn làn
1.大水横流,漫溢四处。《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汉。王充《论衡。感虚》:「洪水时,泛滥中国,为民大害。」
2.浮沉。《楚辞。刘向。九叹。忧苦》:「折锐摧矜,凝泛滥兮。」
3.比喻事物不正常或过度扩散滋长。如:「毒品泛滥」。
《國語辭典》:汎滥(汎濫)  拼音:fàn làn
1.水势盛大,横流漫溢。如:「洪水横流,汎滥于天下。」
2.比喻不正常事物的扩散滋长。如:「情欲汎滥。」
《國語辭典》:泛滥(泛濫)  拼音:fàn làn
1.水势盛大,横流漫溢。《史记。卷二九。河渠书》:「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2.形容浮游的样子。晋。左思 吴都赋:「泛滥乎其上,湛淡羽仪,随波参差。」
3.比喻不正常事物的扩散滋长。如:「性泛滥」、「色情泛滥」、「毒品泛滥」、「枪枝泛滥」、「伪钞泛滥」。
《漢語大詞典》:沈酣
亦作“沉酣”。
(1).饮酒尽兴,酣畅。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酒城》:“万仞峻为城,沉酣浸其俗。” 宋 赵叔向 《肯綮录·火骨成灰》:“ 萧山县 有百姓 项十五 者,沉酣于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敬一主人诗:“兴到一樽酒,沉酣据玉琴。”
(2).沉迷;醉心。 宋 苏轼 《答范纯父书》之四:“ 李唐夫 一宅甚安,沉酣江山,旬日忘归,非久赴任也。”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 蔡邕 沉酣六籍,贯串百家。”
(3).指沉醉;沉浸陶醉。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敲着竹片和铜茶盘,唱‘数了一个一,道了一个一’的山歌--居然大家沉酣的过一两点钟。”
(4).熟睡貌。红楼梦第二五回:“沉酣一梦终须醒,寃债偿还好散场。” 吴组缃 《山洪》三三:“他的同伴们有的沉酣的打着鼾。”
《漢語大詞典》:沈潜(沈潛)
亦作“ 沉渐 ”。亦作“沉潜”。亦作“沉渐”。
(1).谓地德深沉柔弱。书·洪范:“高明柔克,沉潜刚克。” 孔颖达 疏:“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刚能出金石之物也。”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沉渐刚克。” 杨伯峻 注:“潜亦作‘渐’,潜、渐古音近,字得通。”隶释·汉太尉刘宽碑:“ 延熹 八年,地震,有詔询毕,公以演策沉渐对当帝心,转拜尚书。”
(2).指地。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诗:“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沉潜。”
(3).指人性深沉柔弱。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序》:“而沉潜之士,则又随物变化,与俗转移。” 清 姚鼐 《〈老子章义〉序》:“天下道,一而已,贤者识大,不贤者识小,贤者之性,又有高明沉潜之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八世兄高明有馀,沉潜不足,只要稍微柔克一下,前途是不可限量。”
(4).喻深入。
(5).指沉浸其中。谓深入探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 愈 ﹞遂得究穷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礱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 熹 自早岁即尝受读而窃疑之,沉潜反復,盖亦有年。” 清 戴名世 《岳荐传》:“ 荐 少为诸生,读书於诸子百家,无不贯穿,而篤信 宋 儒,沉潜反復,一以 程 朱 为师法。”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沉潜在那些研究里,在自己看来倒是一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