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下濑(下瀨)
(1). 汉 代将军名号。汉书·南粤传:“故归义 粤 侯二人为戈船、下瀨将军,出 零陵 ,或下 离水 ,或抵 苍梧 。”
(2).指水军。 唐 李峤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作》诗:“尚想 江陵 阵,犹疑下濑师。” 唐 张仲素 《涨昆明池赋》:“獱獭呈形,有类於文身之俗;鳧鷖乱响,如习乎下瀨之师。”
(3).指下濑船。 清 吴伟业 《桃核船》诗:“ 汉 家水战习 昆明 , 曼倩 偷来下瀨横。”详“ 下瀨船 ”。
分類:水军将军
《漢語大詞典》:下濑船(下瀨船)
行于浅水急流中的平底快船。汉书·武帝纪“ 甲 为下瀨将军” 唐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瀨,湍也。 吴 、 越 谓之瀨,中国谓之磧。《伍子胥书》有下瀨船。”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絮飞春减不成年,老境同乘下瀨船。”
《漢語大詞典》:黄头(黄頭)
(1).指水军。汉书·枚乘传:“ 汉 知 吴 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 江 而下。”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羽林黄头郎,习水战者也。”梁书·元帝纪:“羽林黄头之士,虎賁緹骑之夫,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 嵩 华 倒拔。”参见“ 黄头郎 ”。
(2).船夫。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命黄头之千奴,卷 震泽 而与俱还。” 明 李东阳 《蒋御医黄头月桂图》诗:“君不见,江花欲落江水深,凭仗黄头过江去。” 清 厉鹗 《湖船录·浮海槛》:“ 黄贞父 仪部,用巨竹为泭,浮湖中……两黄头刺之而行。”参见“ 黄头郎 ”。
(3).童仆。 唐 戎昱 《赠别张驸马》诗:“华堂金屋别赐人,细眼黄头总何在?”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 唐 薛渔思 《河东记·独孤遐叔》:“復有公子女郎共十数辈,青衣黄头亦十数人,步月徐来,言笑宴宴。”
(4).指年轻人。 唐 陈子昂 《堂弟孜墓志铭》:“黄头之子白服人,嗟尔黄头兮勿伤神。” 明 袁宏道 《叙咼氏家绳集》:“昔 陶氏 五男,不好纸笔,而 遂溪 之后,云蔚霞起,岂黄头歷齿所敢望哉!”参见“ 黄头小儿 ”。
(5). 黄头女真 的省称。 宋 陆游 《长歌行》:“ 黄头 汝小丑,污我《王会篇》。” 宋 陆游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之二:“当时《王会图》,岂数汝 黄头 。”自注:“所谓 黄头女真 。”
(6).犹黄冠。指道士。 清 钱谦益 《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惩黄头之左道,礼白足於耆年。” 清 钱谦益 《王兆吉六十序》:“继之以黄头之邪宗, 紫姑 之厠鬼,蛇神狐妖,更互梟乱。”
(7).鸟名,体似麻雀,羽色黄润,趾爪刚强,善斗。人或饲之为斗鸟。 宋 王质 《林泉结契·黄头儿》:“身全黄,足白或黑,腹白,夏多闻,秋稍息,鏖战至死不声,以作声为负。” 明 文震亨 长物志·百舌画眉鸜鹆:“更有小鸟名黄头,好鬭,形既不雅,尤属无谓。”
《漢語大詞典》:黄头郎(黄頭郎)
(1). 汉 代掌管船舶行驶的吏员。后泛指船夫。史记·佞幸列传:“﹝ 邓通 ﹞以濯船为黄头郎。” 裴駰 集解:“ 徐广 曰:‘著黄帽也。’《汉书音义》曰‘善濯船池中也。一説能持擢行船也。土,水之母,故施黄旄於船头,因以名其郎曰黄头郎。’”汉书·佞幸传·邓通引此文, 颜师古 注:“土胜水,其色黄,故刺船之郎皆著黄帽,因号曰黄头郎也。” 唐 李贺 《黄头郎》诗:“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两黄头郎,意甚閒暇,前者以招,后者以柁,指东则侧西,向左则掉右,不言而喻,循水石之曲折,瞬息百里,如泛安流。”
(2). 汉 代掌管船舶行驶的吏员。后泛指船夫。史记·佞幸列传:“﹝ 邓通 ﹞以濯船为黄头郎。” 裴駰 集解:“ 徐广 曰:‘著黄帽也。’《汉书音义》曰‘善濯船池中也。一説能持擢行船也。土,水之母,故施黄旄於船头,因以名其郎曰黄头郎。’”汉书·佞幸传·邓通引此文, 颜师古 注:“土胜水,其色黄,故刺船之郎皆著黄帽,因号曰黄头郎也。” 唐 李贺 《黄头郎》诗:“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两黄头郎,意甚閒暇,前者以招,后者以柁,指东则侧西,向左则掉右,不言而喻,循水石之曲折,瞬息百里,如泛安流。”
《漢語大詞典》:黄头小儿(黄頭小兒)
刚生的婴儿。南史·沈庆之传:“ 庆之 厉声曰:‘今方兴大事,而黄头小儿皆参预,此祸至矣,宜斩以徇众。’”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男女始生为黄头小儿,言其如婴儿,未有知识也。”
分類:婴儿
《漢語大詞典》:舟师(舟師)
(1).水军。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楚子 为舟师以伐 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义熙 中, 刘公 西入 长安 ,舟师所届,次于 洛阳 。” 宋 戴埴 鼠璞·防海:“舟师始於 吴 越 。”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朝廷以 定海 孤悬海中,非海道舟师不能恢復。”
(2).船夫;舵手。新唐书·王义方传:“道 南海 ,舟师持酒脯请福。” 明 高启 《欲访李孝廉至娄江遇风而回》诗:“舟师捩柂若无力,帆势如蓬几飘转。”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作歌》:“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
《漢語大詞典》:苍兕(蒼兕)
(1).传说中的水兽名。 唐 杜甫 《复阴》诗:“江涛簸岸黄沙走,云雪埋山苍兕吼。” 清 吴伟业 《悲歌赠吴季子》:“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螻蚁。”
(2).古代掌管舟楫的官。苍兕,善奔突,能覆舟,故以此名官为警。史记·齐太公世家:“ 师尚父 左杖黄鉞,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 盟津 。” 司马贞 索隐引 马融 曰:“苍兕,主舟楫官名。” 晋 郭璞 《〈山海经〉序》:“钧天之庭,岂伶人之所躡;无航之津,岂苍兕之所涉。” 清 臧琳 经义杂记·苍兕主舟楫官:“盖苍兕本水兽,善覆舟,故以此名官,欲使居是官者尽其职,常以苍兕为警也。”
(3).借指水军。梁书·武帝纪下:“ 高祖 英武睿哲,义起 樊 邓 ,仗旗建号,濡足救焚,总苍兕之师,翼龙豹之阵。”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尘清世晏,苍兕无用其武功。”
《漢語大詞典》:水师(水師)
(1).古代以水为名的官长。左传·昭公十七年:“ 共工氏 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2). 周 朝官名。国语·周语中:“火师监燎,水师监濯。” 韦昭 注:“水师掌水,监涤濯之事也。”
(3).指水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孌彼 洛神 ,既非罔两;惟此水师,亦非魑魅。”
(4).水军。 明 陈子龙 《募练水师疏》:“题为臣乡募练水师,共资守御,以示鼓舞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天津水师:“ 宪皇帝 念 津门 附近京畿,海防綦重,因设 满洲 水师都统一员,副都统二员……然 满 兵虽雄健,不利水师。” 凌力 《星星草》第二六章四:“ 巴里尔 水师官指挥着六艘 法国 炮舰鱼贯地驰进 南运河 。”
(5).船夫;渔夫。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水师泛轴,解维则溺。” 唐 柳宗元 《问答·晋问》:“巨舟轩昂,仡仡廻环,水师更呼,声裂 商 颜。”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之一:“水师絶叫鳧雁起,乱石一綫争磋磨。”
《漢語大詞典》:海师(海師)
(1).熟悉海上航道、驾驶海船的人。 晋 法显 佛国记:“于时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遂经七十餘日,粮食、水浆欲尽。”宋书·朱脩之传:“﹝ 脩之 ﹞泛海至 东莱 ,遇猛风柁折,垂以长索,船乃復正,海师望见飞鸟,知其近岸,须臾至 东莱 。”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己卯, 景 昼寝; 鵾 语海师。” 胡三省 注:“海师,习知海道者也。” 清 吴伟业 《临淮老妓行》:“将军自撤沿 淮 戍,不惜黄金购海师。”
(2).指水军。 清 顾炎武 《金山》诗:“海师一十万,虎啸临皇州。”海师,一本作“ 水军 ”。
《漢語大詞典》:舟军(舟軍)
水军。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八年, 权 西伐 黄祖 ,破其舟军。”晋书·华轶传:“ 軼 遣别驾 陈雄 屯 彭泽 以距 敦 ,自为舟军以为外援。”
分類:水军
《漢語大詞典》:舟兵
水军;水兵。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十三年春, 权 復征 黄祖 , 祖 先遣舟兵拒军。”宋史·王鼎传:“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
分類:水军水兵
《漢語大詞典》:楼船(樓船)
亦作“ 楼舩 ”。
(1).有楼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战船。亦代指水军。史记·平準书:“是时 越 欲与 汉 用船战逐,乃大修 昆明池 ,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餘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汉书·严助传:“﹝ 南海王 ﹞后復反,会天暑多雨,楼舩卒水居击櫂,未战而疾死者过半。”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 西晋 楼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气黯然收。” 西晋 ,一本作“ 王濬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只剩咱一营江上守,正防着战马北来骤,忽报楼船入 浦口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平地或多马的地方多骑军,叫做‘车骑’;近水的地方多训练水军,叫做‘楼船’。”
(2).指有楼饰的游船。 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簫悲远天。” 明 徐渭 《奉侍少保公宴集龙游之翠光岩》诗:“楼船几日下 钱塘 ?胜地临江綺席张。”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 秦淮 游舫,不施窓幕,彼姝鲜乘舟者,竞渡则有楼船。”
《漢語大詞典》:水军(水軍)
旧时称水上作战的军队。 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 赤壁 之役,遭离疫气,烧舡自还,以避恶地,非 周瑜 水军所能抑挫也。” 唐 卢纶 《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诗:“花发登山庙,天晴閲水军。”宋史·洪迈传:“宜募濒海富商入船予爵,招善操舟者以补水军。”《三国演义》第五四回:“ 荆州 水军,久不操练。”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 赖汉英 ﹞专领水军,顺流下驶。”
《漢語大詞典》:飞棹(飛棹)
(1).飞快地划桨。 唐 张说 《游洞庭湖湘》诗:“飞棹越溟波,维舟恣攀陟。”《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玄德 ﹞分咐毕,即与 云长 乘小舟,并从者二十餘人,飞棹赴 江 东。”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县令往见之,飞棹入菰蒲。”
(2).飞快划动的船。
(3).水军名。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乃训练兵甲,阴有王 蜀 之志。益置义胜、定远驍鋭、义寧、飞棹等军七万餘人,命 李仁罕 、 赵廷隐 、 张业 等分将之。”
《漢語大詞典》:水犀军(水犀軍)
(1).披水犀甲的水军。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 谢朓 诗中佳丽地, 夫差 传里水犀军。”
(2).多借指水上劲旅。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哀姑苏:“ 王叔闰 有诗哀之云:‘天星夜坠水犀军,又见 吴 宫走鹿羣。’” 清 文廷式 《过洞庭湖》诗:“借取重湖八百里,肄吾十万水犀军。”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绝句》:“欲唱横 汾 追 汉武 ,已无十万水犀军。”亦省称“ 水犀 ”。 明吾邱瑞《运甓记·闻叛勤王》:“水犀十万,人人出没深渊。” 清 龚鼎孳 《樟树行》:“地近军城耀水犀,天开阿阁巢云凤。” 清 梁信芳 《重阳前四日山响楼凭眺书怀》诗:“水犀岂有乘墉志,一旅西来竟问津。”
《漢語大詞典》:水兵
旧指水军士兵。现为海军舰艇上士兵的统称。宋史·兵志一:“ 李纲 请於沿 江 、 淮 、 河 帅府置水兵二军。”元史·世祖纪十二:“命 乌马儿 将水兵迎 张文虎 等粮船。”清史稿·兵志六:“凡战船六艘,水兵四十三人。” 蒯世勋 《上海英美租界在太平天囯时代》三:“ 英 领 阿利国 对于水手和水兵的登陆滋闹,颇感忧虑。” 邹韬奋 《萍踪寄语》四:“船旁吊梯上有两个穿着像水兵制服的一黄一白的人物立着。”
《漢語大詞典》:马快(馬快)
(1).本谓马行疾速。引申指很快,立刻。 元 萨都剌 《黯淡滩歌》:“飞流宛转乱石隘,奔走千峯如马快。”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互助组马快要进山呀!”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章:“你是饿了吧!饭马快就好了。”
(2). 明 水军中的一种快船。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四:“邻近河道,南北往来,马快流船,昼夜不絶。”参阅 明 李昭祥 龙江船厂志卷一。
(3).亦称“ 马快手 ”。旧时官署中担任缉捕事务的役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拣个好日子, 元椿 打扮做马快手的模样,与 赛儿 相别道:‘我去便回。’”儒林外史第五十回:“ 凤四老爹 一直到县门口,寻着两个马快头。那马快头见了 凤四老爹 ,跟着他,叫东就东,叫西就西。”清史稿·食货志一:“凡衙署应役之皁隶、马快、步快……皆为贱役。” 巴人 《运秧驼背》:“ 阿三 本来是在城里当马快的,因为犯规斥革。”
《漢語大詞典》:楼船军(樓船軍)
南宋 水军名目之一。 宋 王应麟 玉海·兵制·建炎楼船凌波军:“ 建炎 元年六月二十一日,置水军以习水战,号‘楼船军’,从 李纲 之请也。”
分類:水军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