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桑里
即桑梓。故乡。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憨仙 道:‘先生,你是 处州 ,我是 台州 ,相近,原要算桑里。’”
分類:桑梓故乡
《漢語大詞典》:梓桑
(1).梓木与桑木。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北百里,曰 大尧之山 ,其木多松柏,多梓桑。”
(2).即桑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烽烟起,烽烟起,梓桑半损。欲归,归途难问。”参见“ 桑梓 ”。
《漢語大詞典》:桑梓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朱熹 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东汉 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汉 张衡 《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覩旧里焉。”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中国者,先王之桑梓也。” 唐 柳宗元 《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四:“某不材,见弃于时,桑梓羞之。” 沈从文 《王谢子弟》:“ 七爷 回信表示农会当然愿意服务,因为一面是为桑梓服务,一面且与素志相合。”
《漢語大詞典》:桑梓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朱熹 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东汉 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汉 张衡 《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覩旧里焉。”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中国者,先王之桑梓也。” 唐 柳宗元 《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四:“某不材,见弃于时,桑梓羞之。” 沈从文 《王谢子弟》:“ 七爷 回信表示农会当然愿意服务,因为一面是为桑梓服务,一面且与素志相合。”
《漢語大詞典》:桑枌
桑梓、枌榆之省略。指乡里。 宋 苏轼 《黄州再祭文与可文》:“俯仰三州,眷恋桑枌。” 宋 黄公度 《西园招陈彦昭同饮》诗:“未用天涯难离索,一尊满意説桑枌。”
《漢語大詞典》:桑思
桑梓之思。乡思。 元 范梈 《苦热怀楚下》诗:“自从别家来,江海信不通。宛宛维桑思,愿从孤征鸿。”参见“ 桑梓 ”。
分類:桑梓乡思
《漢語大詞典》:桑梓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朱熹 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东汉 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汉 张衡 《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覩旧里焉。”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中国者,先王之桑梓也。” 唐 柳宗元 《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四:“某不材,见弃于时,桑梓羞之。” 沈从文 《王谢子弟》:“ 七爷 回信表示农会当然愿意服务,因为一面是为桑梓服务,一面且与素志相合。”
《漢語大詞典》:敬恭桑梓
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朱熹 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因桑梓为父母所种,故应恭敬。后用作热爱故乡,尊敬故乡之人的典故。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鹤楼赴义》:“本是幸瞻依髫齔儿,今日里向关河独自回,岂孩儿不是属毛离里,岂孩儿未曾敬恭桑梓?”《孽海花》第七回:“富贵还乡,格外要敬恭桑梓,也是 雯青 一点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