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尺牍(尺牘)
(1).长一尺的木简。古代用以书写。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及寝病,帝驛马令作草书尺牘十首。” 李贤 注:“説文云:‘牘,书版也。’盖长一尺,因取名焉。”三国志·魏志·胡昭传:“ 胡昭 善史书,与 钟繇 、 邯郸淳 、 卫顗 、 韦诞 并有名,尺牘之迹,动见楷模。”《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牘。” 李周翰 注:“言一尺之版,不可尽其情也。”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山川论》:“一圣君、一贤相,书天下九之一之山川,不满一尺牘;今志 会稽 者,书天下千之一之山川,乃累数十纸而未终。”
(2).信札,书信。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论:“ 緹縈 通尺牘,父得以后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禰衡 代书,亲疏得宜:斯又尺牘之偏才也。” 唐 欧阳詹 《送张尚书书》:“以尚书山容海纳,则自断於胸襟矣,岂在攸攸八行尺牘进退於人乎?”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七:“尝有应制科人 成鋭 ,集诗三篇,国子博士 侯君 以献於 随 , 随 览之,乃亲笔尺牘答 侯君 。”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有由下告上之词,则为奏疏;有同辈相告之词,则为书启尺牘。”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看 郑板桥 《道情》一遍,谈幽默十天,买 袁中郎 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
(3).文辞。南史·蔡景历传:“ 景歷 少俊爽,有孝行,家贫好学,善尺牘,工草隶。”资治通鉴·汉灵帝熹平六年:“帝好文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并待制 鸿都门 下,后诸为尺牘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刘勋:“ 少宣 长於尺牘,落笔皆有可观。”
(4).指墨迹,字迹。新唐书·儒学传上·欧阳询:“ 询 初效 王羲之 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牘所传,人以为法。”
《漢語大詞典》:文简(文簡)
简策上的文辞。古代无纸时,著述皆写于竹简或木简上,故称。后汉书·贾逵传:“其餘同《公羊》者什有七八,或文简小异,无害大体。”
《漢語大詞典》:漆书(漆書)
(1).用漆书写的竹木简。东观汉记·杜林传:“ 杜林 字 伯山 , 扶风 人,於 河西 得漆书《古文尚书经》一卷。”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嗟尔后来,尤须靳固,宜抱漆书而兴叹,莫将棐杮以藩身。”
(2).用漆书写。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说分:“ 完白山人 之得处,在以隶笔为篆。或者疑其破坏古法,不知 商 周 用刀简,故籀法多尖,后用漆书,故头尾皆圆。”
《漢語大詞典》:漆简(漆簡)
用漆书写的竹木简。 唐 王维 《谢集贤学士表》:“如臣不才,岂宜滥吹,将何以编次漆简,刊定石经。”
《漢語大詞典》:灶觚(竈觚)
(1).即灶突。太平御览卷一八六引庄子:“ 仲尼 读春秋, 老耼 踞灶觚而听。”原注:“觚,灶额也。”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之六:“老妻日据灶觚听,邻有神符治病灵。”参见“ 灶突 ”。
(2).烧残的木简。指破旧书籍。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诸儒博士於焚弃残剥之餘,搜拾灶觚蠹简,推原故事。” 清 恽敬 《翰林院庶吉士金君华表铭》:“而君独单衣陋食,誾誾粥粥,从事於灶觚蠹简之间。”
《漢語大詞典》:灶突(竈突)
灶上烟囱。吕氏春秋·谕大:“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疾风卒起,先吹灶突及井,此祸为妇女主爨者。” 宋 陆游 《长歌行》:“灶突无烟今又惯,龟蝉与我成三友。”《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那些婆娘晓得要去拿他,扯着家人媳妇叫嫂子的,拉着丫头叫好姐姐的,钻灶突的。”
分類:烟囱
《漢語大詞典》:奇觚
(1).犹奇书。觚,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急就篇卷一:“急就奇觚与众异。” 颜师古 注:“言学僮急当就此奇好之觚,其中深博,与众书有异也。”
(2).奇特,不一般。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此政体者,谓之共和,斯諦实之共和矣,谓之专制,亦奇觚之专制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至 勗宾霍尔 ,则自既以兀傲刚愎有名,言行奇觚,为世稀有。”
《漢語大詞典》:汉简(漢簡)
汉 代的竹、木简。简为古代书写工具,竹片称简,木片称札,统称为简。 汉 简的长度,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1930年在 内蒙 发现的 汉 代木简,已编为《居延汉简甲乙编》。 来新夏 《古典目录学浅说》第一章第一节:“ 汉 简上的字比较多,从现存实物看, 汉 简有一面写,还有二面写的,每简写一至二行,也有上半大字一行,下半小字四行的,字体在楷隶之间。”
《漢語大詞典》:尺简(尺簡)
(1).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长一尺二寸,或倍之,故称。尸子卷上:“明王之道易行也……书之不盈尺简,南面而立,一言而国治。” 南朝 梁 徐勉 《修五礼表》:“及 东京 曹褒 ,南宫制述,集其散畧,虽写以尺简,而终闕平奏。”
(2).指极少量的简策;书籍。新唐书·艺文志序:“ 安禄山 之乱,尺简不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及 广明 初, 黄巢 干纪,尺简无存。”
《漢語大詞典》:觚翰
木简与笔。借指文辞。 明 宋濂 《申鲜生辞》:“溺觚翰者,以古今之学无出於文而不知有经术之渊奥。” 明 张居正 《宝谟记》:“国政有暇,独以觚翰自适。”
分類:木简文辞
《漢語大詞典》:赤牍(赤牘)
(1).尺牍。赤,通“ 尺 ”。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三代 之人必习为词命,童子入小学则教以应对,盖赫蹏未兴,赤牘未削,一切利害事宜皆面陈而口宣之。”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赤牘三朝事,青编四海传。”
(2).尺牍。赤,通“ 尺 ”。指书信。 明 臧懋循 《与茅康伯书》:“足下不远千里,而赐不佞翰貺,溢美之言盈于赤牘。”
《漢語大詞典》:剡奏
古代大臣奏事,预先写在削好的木简上。后因称向皇帝进言、上书为剡奏。 扬雄 《法言·先知》“奏不剡” 晋 李轨 注:“不剡奏也。” 宋 王安石 《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之二:“列陈剡奏,尚闕嗣音。”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文规》:“ 文规 雪冤狱,活十人,当得京秩。郡守 方希觉 以其老生无援,不为剡奏。”
《漢語大詞典》:书刀(書刀)
在竹木简上刻字或削改的刀。古称削, 汉 人称书刀。释名·释兵:“书刀,给书简札有所刊削之刀也。”隶释·汉国三老袁良碑:“今特赐钱十万,杂繒卅匹,玉具、剑佩、书刀、绣文印衣、无极手巾各一。”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后 绍 遣使诣 邈 ,有所计议,与 邈 耳语; 馥 在坐上,谓为见图,无何,起至溷,以书刀自杀。” 胡三省 注:“时虽已有纸,犹多用刀笔书,故有书刀。”
《漢語大詞典》:木札
(1).木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 韦 ( 韦行规 )下马负一树,见空中有电光相逐如鞠杖,势渐逼树杪,觉物纷纷坠其前, 韦 视之乃木札也。”
(2).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漢語大詞典》:觚牍(觚牘)
供书写的木简。亦指书翰。 唐 柳宗元 《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 孔子 作春秋,千五百年……秉觚牘,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説者,百千人矣。” 元 马祖常 《壮游八十韵》:“童子操觚牘,价重麒麟罽。”
《漢語大詞典》:空札
没有书写过的竹木简。后汉书·刘盆子传:“ 崇 等议曰:‘闻古天子将兵称上将军。’乃书札为符曰‘上将军’,又以两空札置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