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执戟(執戟)
秦 汉 时的宫廷侍卫官。因值勤时手持戟,故名。史记·滑稽列传:“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明 沈采《千金记·夜宴》:“我如今授你执戟郎官,你权知职事,待后有功,重行陞赏。” 清 龚自珍 《乞籴保阳》诗:“掌故二百年,身先执戟老。”
《漢語大詞典》:筌蹄
(1).亦作“ 筌蹏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 筌 ”,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书序》 唐 孔颖达 疏:“故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言者意之筌蹄,书言相生者也。” 清 姚鼐 《夜读》诗:“顾思文载道,筌蹏徒寄耳。” 清 龚自珍 《对策》:“之人也,少壮之心力,早耗於禄利之筌蹏,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蔡元培 《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社会上感於诸君唤醒之力,不能为筌蹄之忘,於是开会发电,无在不愿与诸君为连带之关係,此人情之常,无可非难。”
(2). 南朝 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南史·贼臣传·侯景:“上索筌蹄,曰:‘我为公讲。’”南史·贼臣传·侯景:“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头插象牙梳,牀上常设胡牀及筌蹄。”
《漢語大詞典》:执绋(執紼)
(1).谓丧葬时手执牵引灵柩的大绳以助行进。礼记·曲礼上:“助葬必执紼。” 郑玄 注:“葬,丧之大事。紼,引车索。”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式 因执紼而引,柩於是乃前。”
(2).泛称为人送殡。 唐 黄滔 《祭崔补阙文》:“方俟弹冠,仰修程於霄汉;谁云执紼,悲落景於桑榆。” 明 何景明 《祭岳母文》:“今母之亡,我适来乡。临风釃觴,临河执紼。死生俯仰,哀来慟哭。”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一章:“出殡那天, 剑平 亲自走来执绋。”
《漢語大詞典》:象板
(1).亦作“ 象版 ”。古时大臣朝见时手执的象牙手板,用以指画和记事。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乃迁殿中,朱衣象版。惟义之趋,岂利之践。” 元 姚登孙 《送进士梁彦中序》:“即秉象板,卷兔册,紆朱芾,褫白衣,其为光华,视昔何如也!”
(2).象牙拍板。打击乐器。 宋 柳永 《瑞鹧鸪》词:“凝态掩霞襟。动象板声声,怨思难任。”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乐奏《合欢令》,有凤簫象板,锦瑟鸞笙。”《水浒传》第八一回:“ 燕青 顿开喉咽,手拿象板,唱《渔家傲》一曲。” 清 朱锡 《幽梦续影》:“有名花美酒,象板凤笙,始蓄歌伎。”
《漢語大詞典》:指法
(1).弹奏乐器时手指动作的原则和方法。 唐 司空图 《狂题》诗之二:“别鹤凄凉指法存, 戴逵 能耻近王门。” 宋 文天祥 《胡笳曲》序:“援琴作《胡笳十八拍》,取予疾徐,指法良可观也。”镜花缘第七三回:“七个人,弹琴的弹琴,讲究指法的讲究指法。”
(2).中医针灸捻针之法。《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一·捻针歌》:“捻针指法不相同,一般在手两般功,内外转移行上下,助正伏邪疾自轻。”
《漢語大詞典》:时手(時手)
当时或当代名手。 清 薛雪 一瓢诗话:“ 兰亭 之集,时贵名流毕至,使时手为序,必极力铺写,諛美万端。”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下:“乃时手每每取捷径於近代当世之闻人。” 王闿运 《湘绮楼论文》:“及其应世,事蹟人地,全非古有,则失其故步,而反不如时手驾轻就熟也。”
《漢語大詞典》:悬腕(懸腕)
写字时手腕悬空。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翰墨真迹辩》:“ 山谷 乃悬腕书,深得《兰亭》风韵,然行不及真,真不及草。” 明 方孝孺 《题宋仲珩草书自作诗》:“ 子山 善悬腕,行草逸迈可喜。”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成王书法:“其师少时,犹及见 董文敏 握笔,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
《漢語大詞典》:手法
(1).方法技巧。 宋 杨万里 《栟楮江滨芙蓉一株发红白二色》诗之二:“司花手法我能知,説破当知未大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大抵幻术多手法捷巧。” 马南村 《燕山夜话·古代的漫画》:“也许正是经过了这些实际的考验之后,画家终于选择了以鬼为讽刺对象的这种漫画手法。”
(2).弹奏或疗伤时手指动作的法度。红楼梦第八六回:“有一套琴谱,甚有雅趣,上头讲的琴理甚通,手法説的也明白,真是古人静心养性的工夫。”《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復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
(3).犹手段。谓应付人事的权术。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真假董吉诃德》:“可是 中国 的老百姓未必都还这么蠢笨;连这点儿手法也看不出来。”
《漢語大詞典》:执杖(執杖)
旧时父母之丧,举行葬仪时手持丧棒,谓之“执杖”。 元 本 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斑衣罢想,纵然归去,又怕带麻执杖。”湘剧《琵琶上路》:“为儿子的不能够披麻执杖。”
《漢語大詞典》:手杖
走路时手里拄着的棍子。 李广田 《哀念朱自清先生》:“我从城外 广济寺 冒雨回到清华……看见 朱先生 的草帽和手杖还挂在过道的墙上,我只疑心 朱先生 尚未离开他的书房。” 艾芜 《暮夜行》:“手里拿着一根带叶的树枝,作为手杖一样,时时拄在地上。”
《漢語大詞典》:腰机(腰機)
古时手工操作的一种丝织机。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腰机式:“凡织杭西、罗地等绢,轻素等绸,银条、巾帽等纱,不必用花机,祗用小机。织匠以熟皮一方置坐下,其力全在腰尻之上,故名腰机。”
分類:时手织机
《漢語大詞典》:武舞
雅舞的一种,与“文舞”相对。始于 周 代。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书·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 唐 孔颖达 疏:“《明堂位》云:朱干玉戚,以舞大武。戚,斧也。是武舞执斧执楯。”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为国家者,揖让得天下,则先奏文舞;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今之《舞蛮牌》即古武舞,《舞三臺》《调笑》即古文舞。”
《漢語大詞典》:铃杵(鈴杵)
僧、道游方时手持的响器。宋史·外国传六·天竺:“ 至道 二年八月,有 天竺 僧随舶至海岸,持帝鐘、铃杵、铜铃各一。”《水浒传》第六一回:“ 吴用 手中摇着铃杵,口里念四句口号。”
《漢語大詞典》:悬手(懸手)
写字时手腕悬空,不着几案。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 苏 黄 两公皆喜书,不能悬手…… 苏公 论书,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参见“ 悬腕 ”。
《漢語大詞典》:悬腕(懸腕)
写字时手腕悬空。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翰墨真迹辩》:“ 山谷 乃悬腕书,深得《兰亭》风韵,然行不及真,真不及草。” 明 方孝孺 《题宋仲珩草书自作诗》:“ 子山 善悬腕,行草逸迈可喜。”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成王书法:“其师少时,犹及见 董文敏 握笔,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