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陨坠(隕墜)
(1).谓星体或其他物体从上坠落。汉书·五行志下:“众星陨坠,民失其所也。”汉书·刘向传:“ 长狄 入三国,五石陨坠,六鶂退飞。”
(2).遗漏;散佚。 晋 潘岳 《杨仲武诔》:“撰録先训,俾无陨坠。旧文新艺,罔不必肄。”
(3).崩溃;覆灭。晋书·杨骏传:“舅氏失道,宗族陨坠,《渭阳》之思,孔怀感伤。”《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君不忍於一 詹 ( 叔詹 ),而忍於百姓之危困,社稷之陨坠乎?”
(4).颠仆;失意。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一:“呜呼, 子厚 之穷极矣!观《赠李夷简书》云:‘曩者,齿少心鋭,径行高步,不知道之艰,以陷於大阨,穷躓陨坠,废为孤囚。’”
(5).死亡的婉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数日, 宗 益沉绵,若将陨坠。” 清 方苞 《祭沧洲陈公文》:“嘻乎 陈公 !履道方夷。命忽陨坠,斯人之悲。”
《漢語大詞典》:湮放
散佚。新唐书·惠文太子范传:“初, 隋 亡,禁内图书湮放, 唐 兴募访,稍稍復出,藏祕府。”新唐书·颜真卿传:“时丧乱后,典法湮放。”
分類:散佚
《漢語大詞典》:遗编(遺編)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往圣遗编,咸穷壼奥。” 宋 苏辙 《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诗:“更把遗编观得失,君家旧物岂须猜。”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遗编軼正雅,旷代殊徽音。” 清 杜浚 《咏史得谢皋》:“所以 晞髮翁 ,遗编灿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诸侯;中使驱车,访遗编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顷余有志於先朝文献,欲勒为一书,所至輒访求遗编,颇畧具。”
(3).释卷;放下书籍。 明 袁宏道 《送叶使君还朝序》:“虽纷庞业杂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遗编。”
《漢語大詞典》:遗书(遺書)
(1).指前人的遗著、遗作。《书序》:“《春秋左氏传》曰: 楚 左史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 清 王夫之 《文学膴原氏墓志铭》:“又四月而忘,哭抱遗书,授余为订定而传之。”
(2).指前人的藏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昌龄藏书:“今日其家式微,其遗书多为余所购。”
(3).指散佚的书。汉书·艺文志:“至 成帝 时,以书颇散亡,使謁者 陈农 求遗书於天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朱竹君 学士 筠 为翰林时, 高宗 方詔求遗书,公奏言翰林院库藏 明 永乐大典,中多逸书,宜就加采録。”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 乾隆 三十八年,根据 朱筠 的条奏,拟定了采访遗书的章程。”
(4).谓留下书信。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韩凭 妻﹞遗书於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 洪深 《冯大少爷》:“生归己室,悲愤不自聊,竟遗书其妻,挥泪弃家而去。”
(5).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遗嘱。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韩愈 好奇,与客登 华山 絶峯,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慟哭。” 宋 桂万荣 《棠阴比事原编·司空省书》:“有一女,不贤,其父病,因呼族人为遗书,令悉以财属女。”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妹妹还说哥哥写得有遗书,她整理好就抄一份寄来。”
投书;寄信。史记·吴王濞列传:“上卒问 盎 、 盎 对曰:‘ 吴 楚 相遗书,曰:“ 高帝 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 鼂错 擅适过诸侯,削夺之地。”故以反为名,西共诛 鼂错 ,復故地而罢。’”宋书·张邵传:“ 谢晦 反,遗书要 邵 , 邵 不发函,驰使呈帝。” 易宗夔 《新世说·德行》:“ 魏 名 象枢 , 山西 蔚州 人,其讲学篤实纯正,与 孙夏峰 、 李二曲 及 汤 陆 诸公遗书往復。”
《漢語大詞典》:遗篇(遺篇)
(1).前人遗留下来的诗文。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都士女:“ 子山 翰藻,遗篇有厚。” 宋 刘克庄 《十月二十二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诗:“坐对遗篇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东临 碣石 有遗篇。”
(2).散佚的篇章。 汉 王充 论衡·书解:“由此言之,经缺而不完,书无佚本,经有遗篇。折累二者,孰与蕞残?”
《漢語大詞典》:逸诗(逸詩)
(1).指诗经未收的古代诗歌。见于 先秦 经传诸子中的约有数十处,多为零篇残句。晋书·束晳传:“昔 周公 成 洛邑 ,因流水以汎酒,故逸云‘羽觴随波’。” 唐 崔国辅 《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逸何足对,窅作掩 东周 。”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考文:“逸之散见经传者,附载於后。” 郭沫若 《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我们看一些子书里引的逸,就不是那么整齐。”
(2).谓诗人的一些散佚篇章,未经收入专集中,由后人发现而辑出者。《文教资料》1988年第4期:“这些诗作,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后来未能被搜辑编入诗家的专集之中,就成了集外逸诗。”
《漢語大詞典》:散佚
散失。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会 董卓 作乱,大驾西迁,史臣废弃,旧文散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所蓄书籍法帖尽散佚一空。”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关于 秋白 的遗著,散佚的实在太多。”
分類:散失散佚
《漢語大詞典》:逸书(逸書)
(1).特指古文尚书。因 西汉 时出自 孔子 旧宅壁中,未立博士传之,故名。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至於 后汉 , 孔氏 之本遂絶。其有见於经典者,诸儒皆谓之《逸书》。” 宋 欧阳修 《日本刀歌》:“ 徐福 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章炳麟 《訄书·清儒》:“而 仁和 邵懿辰 ,为《尚书通义》《礼经通论》,指《逸书》十六篇、《逸礼》三十九篇为 刘歆 矫造。”
(2).泛指散佚失传的书籍。 宋 徐积 《和路朝奉新居》之九:“都无长物垂空橐,却有闲房聚逸书。” 鲁迅 《集外集·选本》:“﹝世说新语﹞被 清 代学者所宝重,自然因为注中多有现今的逸书,但在一般读者,却还是为了本文。”
《漢語大詞典》:遗缺(遺缺)
亦作“ 遗闕 ”。
(1).犹言遗漏缺失。六韬·略地:“如此者,当分军为三军,谨视地形而处,审知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为之置遗缺之道,以利其心,谨备勿失。” 汉 陈琳《应讥文》:“用能使贤智者尽其策,勇敢者竭其身,故举无遗闕,而风烈宿宣也。” 宋 王十朋 《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诗:“ 少陵 诗史有遗闕,海棠名花輒湮没。”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而但惟致此事亲从兄一念真诚惻怛之良知以应之,则更无有遗缺渗漏者,正谓其只有此一个良知故也。” 明 夏完淳 《〈续幸存录〉自序》:“余生也晚,所见闻未广,后之人谓余多所遗闕也,敢不受责?”
(2).指书籍的散佚、脱漏。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会遇丧乱轧搆, 华夏 颠坠,典籍多缺,族祖 武平 府君,愍其若斯,乃操简援翰,拾其遗闕。”宋书·谢灵运传:“使整理祕阁书,补足遗闕。” 宋 董逌 广川书跋·晋姜鼎铭:“书传虽间有遗缺,不得尽见,然其著者此尔。” 元 赵世延 《〈南唐书〉序》:“《南唐书》,其於文献遗闕,大有所考证。”
(3).指散佚的书籍。宋史·艺文志一:“ 高宗 移蹕 临安 ,乃建祕书省於国史院之右,搜访遗闕,屡优献书之赏,於是四方之藏,稍稍復出。”
(4).缺陷;过失。汉书·刘向传:“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闕。”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魏,大闕,楼观也。人臣将入,至此则思其遗闕。” 元 乃贤 《赠张直言南归》诗:“詔下閶闔门,求言补遗缺。”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赞》:“陈书如云,指訐遗闕。”
(5).空额;因原任人员死亡或去职而空缺的职位。三国志·蜀志·马忠传:“ 先主 东征,败绩 猇亭 , 巴西 太守阎 芝发 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闕,遣 忠 送往。”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今职制令,诸县有繁简难易,监司察令之能否,随宜对换,仍不理遗缺。”《中国现在记》第五回:“ 黄梅县 冯耀祖 禀报丁艰,遗缺轮委候补知县 胡安邦 署理。” 吴景洲 《故宫盗宝案真相》二七:“十五日,农长 刘尚清 改任 奉天 省长离京,国务会议决议改聘新任农长 莫德惠 递补 刘 的遗缺。”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他把遗缺留给他的妹夫。”
《漢語大詞典》:相如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病免,家居 茂陵 。天子曰:‘ 司马相如 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 所忠 往,而 相如 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 长卿 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 长卿 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禪事。”后因以“相如草”比喻散佚的名著。 唐 李白 《宣城哭蒋徵君华》诗:“安得 相如 草,空餘封禪文。”
《漢語大詞典》:辑佚(輯佚)
辑录散佚的有关资料。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六节:“他们利用自己在文字、音韵等学科方面的成就,对儒家经典和诸子史籍进行了注疏、辨伪、校勘、辑佚等工作,作出了不少成绩。”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序》:“把 唐 宋 已佚的各种诗话,采集编订,使昔人辑佚的范围更为廓充一些。”
《漢語大詞典》:逸本
指散佚失传的本子。《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1期:“﹝ 陈乃乾 ﹞认为凡具有校勘价值的孤本、逸本,抵得上 宋 元 珍本与名钞宝册。”
《漢語大詞典》:湮散
湮没散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西臺 陷殁,简牘湮散。”新唐书·魏徵传:“始丧乱后,典章湮散。”
分類:湮没散佚
《漢語大詞典》:残亡(殘亡)
(1).灭亡。墨子·所染:“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絶无后类。”吕氏春秋·遇合:“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三者弗能,国必残亡,羣孽大至,身必死殃。” 汉 贾谊 新书·藩强:“曩令 樊 、 酈 、 絳 、 灌 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
(2).谓散佚不全。隋书·宇文恺传:“访通议於残亡,购《冬官》於散逸。”
分類:灭亡散佚
《漢語大詞典》:脱捐
谓脱落散佚。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近代无正史, 梁 、 陈 、 齐 文籍犹可据,至 周 隋 事多脱捐。”
分類:脱落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