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说起
说及;提到。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 天祥 曰:‘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説起?’”《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老兄为何推托?这是你説起的,怎么又叫我去寻别人?”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他给我说起关于妹妹的事情。”
分類:提到说起
《漢語大詞典》:提起
(1).举起;拿起。《水浒传》第五三回:“ 李逵 抢将入去,提起斧头,便望 罗真人 脑门上劈将下来。” 赵树理 《金字》:“我提起大笔在金里蘸着,就有人把缎子给我铺在桌面上问我说:‘先生!给他写几个什么字?’”
(2).说起,提到。 元 本 高明《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他意儿难提起,这其间就里我自知。”《花月痕》第四回:“ 荷生 嘆一口气道:‘不必提起,我有两首诗念给你听就知道了。’”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隔膜》:“ 清 朝初年的文字之狱,到 清 朝末年才被从新提起。”
(3).引起;提出。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序言一》:“这就使得很多的同志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提起注意。”如:提起公诉。
《漢語大詞典》:麟洲
指 凤麟洲 。海内十洲记中提到的洲名。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艺文类聚卷七八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酌 丹穴 之酎,荐 麟洲 之肴。”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 麟洲 一海阔, 玄圃 半天高。” 前蜀 贯休 《寿春进祝圣·大兴三教》:“逢掖诸生集, 麟洲 羽客朝。”
《漢語大詞典》:某某
未指明或特别提到的人。例如:该再给可怜的某某一个机会。
《漢語大詞典》:直躬
(1).以直道立身。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直躬,直身而行也。” 唐 钱起 《长安旅宿》诗:“直躬邅世道,咫步隔天闕。”宋史·赵普传:“必须公正之人典掌衡轴,直躬敢言,以辨得失。”
(2).指论语中提到的证其父攘羊的人。庄子·盗跖:“ 直躬 证父, 尾生 溺死,信之患也。”吕氏春秋·当务:“ 直躬 之信,不若无信。”《淮南子·氾论训》:“ 直躬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高诱 注:“ 直躬 , 楚 叶县 人也。”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二:“ 直躬 云者,盖以善加名上,犹之 盗跖 以恶加名上。”
《漢語大詞典》:本人
(1).自称。指说话人自己。如:受到您的夸奖,本人不胜荣幸。
(2).指当事人自己或所提到的人自身。《三国志平话》卷中:“ 诸葛亮 曰:‘ 张飞 ,你本人用心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所取认代书,敢有欺凌乡民孤寡,任意勒索,不即与书写者,许本人赴禀重究。”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看其用兵诡诈情形,必为 闯贼 本人无疑。”
(3).这人或那人。 宋 范仲淹 《奏为刘沪董士廉修永洛城乞委鱼周询等勘鞫》:“臣料其情,盖本人在彼相杀得功,降下周回 蕃 部,又已下手修筑城寨。惧见中輟之后,本路责其经画不当,故以死拒抗。”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父亲不知,本人於您孩儿有恩处。”
《漢語大詞典》:遗漏(遺漏)
(1).谓应该列入或提到的事物因疏忽而没有列入或提到。后汉书·杨震传:“名实覈所部,应当斥罢,自以状言,三府廉察有遗漏,续上。”北史·韦阆传:“ 孝文 每与德学沙门谈论往復, 纘 掌缀録,无所遗漏,颇见知赏。”《歧路灯》第七回:“你可打算行李,休遗漏下东西。” 巴金 《家》一:“我恨不得把所有的话一字不遗漏地说出来。”
(2).指弃置未用的人或物。后汉书·仲长统传:“夫如此,然后可以用天性,究人理,兴顿废,属断絶,网罗遗漏,拱柙天人矣。”
(3).犹失火。《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连忙推开楼窗看时,见乱烘烘道:‘ 井亭桥 有遗漏。’”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我则听的 张员外 家遗漏火发。”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当夜黄昏后,忽居民遗漏。”
《漢語大詞典》:平出
(1).古代文书中提到天神、地祇、天子、皇后等时应提行以示尊崇,谓之“平出”。唐六典·礼部·郎中员外郎:“昊天,后土,天神,地祇,上帝,天帝……皇帝,天子,陛下,至尊,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皆平出。”
(2). 宋 代中央机关的官员出任地方官,不含贬责之意,亦谓“平出”。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熙寧 以前,臺官例少贬责,间有补外者,多是平出,未几復召还。”
《漢語大詞典》:齿及(齒及)
谈到,提到。 宋 陈亮 《与韩无咎尚书书》:“今者尚书见 亮 城中故旧,輒为齿及姓名。”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张心斋言东师报捷书》:“至於阁臣,前已奉旨,不得叙功,幸免齿及。”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三节:“而 加富尔 惟唯唯诺诺,时吐一二奇警之言,使人知此中有一人物而已,其关於大计者,终不齿及。”
分類:提到
《漢語大詞典》:那就
常用来表示与前文提到的事情的因果关系或其他关系。例如:既然你要和我们同来,那就快一点。
《漢語大詞典》:提到
提及;说及,说到,尤指简短地。例如:他曾向她提到我;他在谈话中常提到我。
提升到。例如:材料被提到屋顶。
《漢語大詞典》:上纲(上綱)
(1).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周礼·考工记·梓人:“上纲与下纲出舌寻,縜寸焉。” 郑玄 注:“纲,所以繫侯於植者也。”
(2).别驾的异称。晋书·忠义传·易雄:“举孝廉,为州主簿,迁别驾。自以门寒,不宜久处上纲,谢职还家。”南史·孝义传·何子平:“时镇军将军 顾覬之 为州之上纲。”
谓把问题提到原则的高度。 邓小平 《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纠正‘左’的倾向和右的倾向,都不要随意上‘纲’,不要人人过关,不要搞运动。” 巴金 《探索集·再论说真话》:“造反派在批斗会上揭发、编造我的罪行,无限上纲。我害怕极了。我起初还分辨几句,后来一律默认。”
《漢語大詞典》:附及
附带提到。 朱自清 《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他当时的用意,还是在论述各体的源流利病与属文的方法,批评不过附及罢了。”
分類:附带提到
《漢語大詞典》:上纲上线(上綱上綫)
指把问题提到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高度来分析。《人民日报》1981.4.26:“‘左’和‘右’,是指党的方针政策的倾向讲的,至于在一般干部和群众中,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要乱上纲上线。”
《漢語大詞典》:倒叙
文学创作的一种描述手法。把后发生的情节或结局提到前面来叙述。 杜甫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清 仇兆鳌 注:“恐催后命,故今晨发舟,两句倒叙。”《中国小说史》第五编第十七章第二节:“﹝《九命奇案》﹞一开始就用倒叙的手法,写 凌 家强徒纵火杀人,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显然是受了外国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