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跨有
据有。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且今之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跨有 荆 益 ,保其巖阻。” 宋 王安石 《送程公辟之豫章》诗:“非君才高力方刚,岂得跨有此一方。”
分類:据有
《漢語大詞典》:蹑跨(躡跨)
跨有;据有。 南朝 梁 刘孝绰 《侍安成王曲水宴》诗:“匯泽良孔殷,分区屏中县。躡跨兼流采,襟喉邇封甸。”参见“ 跨躡 ”。
分類:据有
《漢語大詞典》:跨蹑(跨躡)
(1).跨踏;跨步。三国志·吴志·吕岱传:“加以文书鞅掌,宾客终日,罢不舍事,劳不言倦,又知上马輒自超乘,不由跨躡,如此足下过 廉颇 也。”晋书·隐逸传·郭文:“ 文 瞪眸不转,跨躡华堂如行林野。”
(2).跨越。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跨躡谿涧,电举陵阪。” 唐 李白 《大鹏赋》:“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躡地络,周旋天纲。”
(3).超过。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 太和 在运,鋭情文学,固以頡頏 汉 彻 ,跨躡 曹丕 。” 明 袁宗道 《皇祖成功文章颂》序:“至乃跨躡百代,肩踵 放勋 ,共敝天壤,照耀今古者,孰逾我皇祖哉。”
(4).兼有其地。 晋 左思 《吴都赋》:“故其经略,上当星纪,拓土画疆,卓犖兼并,包括 干 越 ,跨躡 蛮荆 。”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尔其封疆跨躡之壮,海陆会同之衝。”
(5).骑乘。 宋 洪迈 《夷坚补志·神霄宫醮》:“继见火光中数轮离地丈许翔走,空中仙灵跨躡龙鸞。”
《漢語大詞典》:跨据(跨據)
跨有;据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以丞相録尚书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蜀 法正 曰:“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世为 南越 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餘万家。”
分類:据有
《漢語大詞典》:独有(獨有)
(1).独自具有;独自据有。管子·形势:“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支伟成 通解:“夜行,谓阴行其德,则人不与之争,故独有之也。”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2).只有;特有。史记·历书:“是时,独有 邹衍 ,明於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 唐 张籍 《贺周赞善闻子规》诗:“此处谁能听,遥知独有君。” 茅盾 《子夜》五:“土匪这样猖獗,真是 中国 独有的怪现象。” 毛泽东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独行。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成玄英 疏:“人欲出众,而己独游,众无此能,故名独有。”
《漢語大詞典》:吴越
(1). 春秋 吴国 与 越国 的并称。国语·吴语:“不修 方城 之内,踰诸夏而图东国,三岁於 沮 汾 以服 吴 越 。”
(2). 吴 越 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 吴 越 。”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 吴 越 。喒,负心的教天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 吴 越 ?”
(3).指 春秋 吴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带)。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甘赴 江 湘 ,奋戈 吴 越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 吴 越 ,一夜飞度 镜湖 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龚圣予开》:“往来 吴 越 间,伤心旧宗社。”
(4). 五代 十国之一。始祖 钱镠 ,据有今 江苏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东北部,后降于 北宋 。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梁祖 革命,以 鏐 为尚父、 吴越 国王。”
《漢語大詞典》:南朝
1.我国 南北朝 时期,据有 江 南地区的 宋 、 齐 、 梁 、 陈 四朝的总称。因四朝都建都于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故后人或借指 南京 。 唐 周贺 《送绍康归建业》诗:“ 南朝 秋色满,君去意如何?帝业空城在,民田坏塚多。” 清 陈恭尹 《秋日西郊宴集》诗:“欲洒 新亭 数行泪, 南朝 风景已全非。”详“ 南北朝 ”。
2.泛称位于南方的 南宋 、 南明 。 宋 范仲淹 《奏为契丹请绝元昊进贡利害》:“今有见虏主亲信,须指挥 夏州 令 杨守素 入南朝勾当,必是动有关报。今来虏使却言北朝并不子细。”《宣和遗事》后集:“ 金 人已渡河,乃呼曰:‘使南朝若遣二千人守河,我辈怎生得渡哉。’”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何意南朝天子,竟投大将之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小引》:“《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 田汉 《看成都京剧团演〈杨八姐盗刀〉》诗:“雉尾娥眉胆气豪,如飞双骑转南朝。”
《漢語大詞典》:南北朝
时代名。五世纪初至六世纪末。 东晋 亡后, 宋 、 齐 ( 南齐 )、 梁 、 陈 先后在我国南部建立政权,称南朝(公元420-589)。 北魏 (后分裂为 东魏 和 西魏 )、 北齐 、 北周 先后在我国北部建立政权,称 北朝 (公元439-581)。合称 南北朝 。
《漢語大詞典》:吴王
(1).指 春秋 吴国 之主。亦特指 吴王 夫差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吴王 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国语·吴语:“ 吴王 夫差 起师伐 越 。”韩非子·喻老:“ 句践 入宦於 吴 ,身执干戈,为 吴王 洗马。” 唐 李白 《乌栖曲》诗:“ 姑苏臺 上乌栖时, 吴王 宫里醉 西施 。”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 苏州 灵巖山 ,为 吴王 旧宫。”
(2). 明太祖 朱元璋 初期建立政权时的称号。明史·太祖纪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 李善长 等率羣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 吴王 位。”
(3). 元 末起义军首领 张士诚 ,据有 吴中 ,号 吴王 。明史·太祖纪一:“是月, 张士诚 自称 吴王 。”
(4). 清 乾隆 间 苗 民起义军领袖 吴八月 的称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而 吴八月 据 平陇 ,遂称 吴王 。”
《漢語大詞典》:独擅(獨擅)
独自据有;独揽,独自垄断。战国策·秦策三:“昔者 中山 之地,方五百里, 赵 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则天下莫能害。”后汉书·班超传:“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 班超 何心独擅之乎?’” 元 王晔《桃花女》楔子:“独擅阴阳三十秋,犹餘妙理未穷搜。饶君掬尽西江水,难洗今朝这面羞。” 郑观应 《盛世危言·纺织》:“论纱布之利,各国莫不讲求,尤以 英 为巨擘焉……技艺既精,心思尤巧,所由独擅利权也。”
《漢語大詞典》:略有
(1).据有,拥有。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 晋 杜预 注:“经营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经略。” 孔颖达 疏:“此略亦为界也。经营天下,以四海为界,界内皆为己有,故言略有四海。谓有四海之内也。”
(2).掠得。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三郡 乌丸 承天下乱,破 幽州 ,略有 汉 民合十餘万户。”
(3).犹稍有。《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贬云南传》:“元帅自家来到,略有小事。”儒林外史第二四回:“略有几岁年纪,就称为‘老道长’。”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学生在学校中,只是少听到一些可厌的新闻,待到出了校门,和社会相接触,仍然要苦痛,仍然要堕落,无非略有迟早之分。”
《漢語大詞典》:不处(不處)
(1).不停留。孙子·军争:“卷甲而趋,日夜不处。”汉书·叙传上:“浑元运物,流不处兮。” 颜师古 注:“处,止也。”
(2).不据有;不居。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功成不处,褰裳去之。”
(3).不能安居。汉书·文帝纪:“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圻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皆自於朕之德薄而不能达远也。” 颜师古 注:“不处者,不获安居。”
《漢語大詞典》:居有
犹言据有,占有。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小女而入宫殿者,下人将因女宠而居有宫室之象也。”
分類:据有占有
《漢語大詞典》:叨窃(叨竊)
(1).谓不当得而得。魏书·萧衍传:“小人叨窃,遂忝名位。”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仓头始自家人,情寄深密,及於 后主 ,则是先朝旧人,以勤旧之劳,致此叨窃。”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元年:“又自 天保 八年已来,爵赏多滥, 杨愔 欲加澄汰,乃先自表解开府及 开封王 ,诸叨窃恩荣者皆从黜免。”
(2).自谦无才而据有其位。 前蜀 杜光庭 《孙途司马本命醮词》:“臣自惟幽陋,仰荷裁成,获备冠裳,每忧叨窃。”
《漢語大詞典》:坐制
(1).谓轻易制敌。魏书·于栗磾传:“若搏之不胜,岂不虚毙一壮士!自可驱致御前,坐而制之。”新唐书·孙儒传:“ 儒 焚仓隤垒以来,粮尽将为我禽。若劲兵背城,坐制其困。”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公孙五楼:“彼侨军无食,可以坐制。” 明 刘基 《答宣大巡抚吴环洲书》:“但得二虏搆衅,则在我可以坐制。”
(2).引申指占据有利的地势。
《漢語大詞典》:常玩
(1).谓永远据有。《文选·左思〈招隐诗〉》:“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 李善 注:“言爵服之荣,理无常玩,时有好恶,随之屈伸。”
(2).指日常玩赏之物。
《漢語大詞典》:强有
亦作“彊有”。 强力据有。新唐书·沈既济传:“初, 吴兢 撰国史,为《则天本纪》,次 高宗 下。 既济 奏议,以为:‘ 则天皇后 进以彊有,退非德让,史臣追书,当称为太后,不宜曰上。’”
分類:强力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