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绝(三絶)
(1).指 三国 魏 《受禅碑》的 王朗 文、 梁鹄 书、 钟繇 刻字。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魏 《受禪碑》, 王郎 文、 梁鵠 书, 钟繇 鐫字,谓之三絶。”
(2). 三国 吴 主 赵夫人 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 吴 有三絶,四海无儔其妙。”见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3).指 晋 顾恺之 的才、画、痴。晋书·文苑传·顾恺之:“俗传 愷之 有三絶:才絶、画絶、痴絶。”
(4).指 晋 袁山松 之《行路难》辞、 羊昙 唱乐、 桓伊 挽歌。晋书·袁山松传:“ 山松 善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疎质, 山松 好之,乃文其辞句,婉其节制,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輓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5).指 晋 戴逵 所作佛像, 顾愷之 所作 维摩 画图, 义熙 年间 狮子国 所献玉像。南史·夷貊传上·师子国:“ 晋 义熙 初,始遣使献玉像,经十载乃至……先有徵士 戴安道 手製佛像五躯,及 顾长康 《维摩画图》,世人号之三絶。”
(6). 南朝 宋 谢瞻 所作《喜霁》诗, 谢灵运 写之, 谢琨 咏之, 王弘 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7). 南朝 梁元帝 画 孔子 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8). 隋 田僧亮 、 杨契丹 、 郑法士 三人在京师 光明寺 画小塔, 郑 图东壁北壁, 田 图西壁南壁, 杨 画外边四面,称为三绝。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杨契丹
(9).指 唐 吴道玄 、 韦无忝 、 陈闳 三画家合作之《金桥图》。 唐明皇 幸 潞州 ,道由 金桥 ,羽仪甚盛,诏 吴道玄 、 韦无忝 、 陈闳 ,令同製《金桥图》。“圣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马, 陈閎 主之;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器仗帷幕, 吴道玄 主之;狗马骡驴牛羊骆驼猫猴猪貀四足之类, 韦无忝 主之。图成时为三絶焉。”见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10). 唐 张璪 常画古松于斋壁, 符载 为之作赞, 卫象 为之配诗,亦一时三绝。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11).指 唐 郑虔 之诗、书、画。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 郑虔 三絶。’” 金 赵秉文 《寄王学士子端》诗:“ 李白 一杯人影月, 郑虔 三絶画诗书。”
(12).指 唐 李揆 之门第、人物、文学。新唐书·李揆传:“ 揆 美风仪,善奏对,帝嘆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絶。”
(13). 唐 宋之问 之父 令文 富文辞、工书、力绝人,世称三绝。见新唐书·宋之问传
(14). 唐 韦暠 善判、 李亘 工书, 彦伯 属辞,时称“河东三绝”。见新唐书·徐彦伯传
(15). 唐文宗 时,诏以 李白 之歌诗, 裴旻 之剑舞, 张旭 之草书为三绝。见新唐书·李白传
(16).三次断绝。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晚而喜……读,韦编三絶。” 宋 苏轼 《夜梦》诗:“韦三絶 丘 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漢語大詞典》:哀挽
(1).悲痛地挽着丧车。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三:“哀挽青门去,新阡 絳水 遥。” 仇兆鳌 注:“哀挽,挽丧车而哀慟也。” 唐 刘言史 《北原情》诗:“城中人不絶,哀挽相次行。”
(2).指挽歌。 唐 羊士谔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诗:“都人听哀挽,泪尽望寒原。”
(3).哀悼。 应修人 《灰黑的手帕》诗:“灯火上闹市,天色已近昏暗,我惘然哀挽那坠去的光辉。”
《漢語大詞典》:楚挽
(1).悲痛的挽歌。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鏘楚挽於槐风,喝边簫於松雾。” 李善 注:“楚,辛楚也。” 宋 苏轼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作诗相楚挽,感动泪再滴。”
(2).指 楚 声的挽歌。 唐 上官仪 《谢都督挽歌》:“ 楚 挽绕 卢山 ,胡笳临武库。”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 秦 簫吹断续, 楚 挽哭沧浪。” 靳荣藩 注:“楚辞《招魂》《大招》二篇,‘楚挽’言为 楚 声以挽也。”
分類:悲痛挽歌
《漢語大詞典》:绋讴(紼謳)
挽歌。紼,通“ 綍 ”。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张驎 酒后挽歌甚悽苦”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庄子曰:‘紼謳所生,必於斥苦。’ 司马彪 注曰:‘紼,引柩索也。斥,疏缓也。苦,用力也。引紼所以有謳歌者,为人有用力不齐,故促急之也。’”旧五代史·唐书·丁会:“ 会 幼放荡纵横,不治农产,恆随哀挽者学紼謳,尤嗜其声。”
分類:挽歌
《漢語大詞典》:薤露
(1).乐府《相和曲》名,是古代的挽歌。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晋 崔豹 古今注卷中:“《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 田横 门人, 横 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至 孝武 时,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宋 叶适 《张提举挽词》诗:“长年惯唱渔家曲,难听兹晨《薤露》声。”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逆闻丧》:“歌《薤露》把泉臺卜葬。” 柳亚子 《题云间张瑞芝女士传》诗:“ 九峰 三泖 魂归未?怕听人间《薤露》歌。”
(2).薤叶上的露水。 唐 裴铏 《传奇·封陟》:“逝波难驻,西日易頽,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酸风夜鸣,薤露竞落,其窃告人生之脆者歟。”
《漢語大詞典》:蒿里
(1).古挽歌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 田横 门人。 横 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於蒿里……至 孝武 时,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明 徐霖 《绣襦记·歌郎竞技》:“歌声悽愴称独步,《蒿里》《薤露》,号泣於旻天,遑遑子求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 刘 命之歌,为歌《蒿里》。”
(2).本为山名,相传在 泰山 之南,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阴间。《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蒿里召兮郭门閲,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颜师古 注:“蒿里,死人里。”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见蒿里。” 唐 罗隐 《芳树》诗:“ 秦王 不肯歛手下沙丘, 孟賁 不合低头入蒿里。”
《漢語大詞典》:挽歌(輓歌)
挽柩者所唱哀悼死者的歌。后泛指对死者悼念的诗歌或哀叹旧事物灭亡的文辞。后汉书·五行志一“ 灵帝 数游戏於 西园 中” 刘昭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酒酣之后,续以挽歌。”后汉书·五行志一:“挽歌,执紼相偶和之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时 袁山松 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左传《虞殯》庄子《紼謳》,挽歌非始於 田横 之客。” 清 孙枝蔚 《挽范眉生客死燕中》诗:“挽歌但使皆名士,行哭何须是妇人。” 鲁迅 《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另有一种文学是吊旧社会的灭亡--挽歌--也是革命后会有的文学。”
(1).哀悼死者的丧歌。晋书·礼志中:“新礼以为輓歌出於 汉武帝 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
(2).以唱丧歌为业的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有輓歌 孙巖 ,娶妻三年,妻不脱衣而卧。”
《漢語大詞典》:挽郎
出殡时牵引灵柩唱挽歌的人。晋书·礼志中:“ 成帝 咸康 七年,皇后 杜氏 崩……有司又奏,依旧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为挽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 武帝 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 育长 亦在其中。” 宋 苏轼 《艾子杂说》:“挽郎乃死者之导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李娃传》,言 滎阳 巨族之子溺於 长安 倡女 李娃 ,贫病困顿,至流落为挽郎。”
《漢語大詞典》:歌郎
旧时办丧事时唱挽歌的人。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吹手、亭彩、和尚、道士、歌郎,替 鲍老爹 出殯,一直出到南门外。”
《漢語大詞典》:蒿薤
《蒿里》《薤露》,古挽歌名。亦借指墓地。 明 徐渭 《问军中之系于国用》诗:“甚者乏继承,馁鬼满蒿薤。”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五出:“是箇西隣粉黛,来乳哺媳妇到初学拜,不想俺椿萱都归蒿薤。”参见“ 蒿里 ”。
分類:挽歌墓地
《漢語大詞典》:蒿里
(1).古挽歌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 田横 门人。 横 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於蒿里……至 孝武 时,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明 徐霖 《绣襦记·歌郎竞技》:“歌声悽愴称独步,《蒿里》《薤露》,号泣於旻天,遑遑子求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 刘 命之歌,为歌《蒿里》。”
(2).本为山名,相传在 泰山 之南,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阴间。《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蒿里召兮郭门閲,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颜师古 注:“蒿里,死人里。”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见蒿里。” 唐 罗隐 《芳树》诗:“ 秦王 不肯歛手下沙丘, 孟賁 不合低头入蒿里。”
《漢語大詞典》:八采
亦作“ 八彩 ”。亦作“ 八綵 ”。
(1).八种彩色。 梁 沈约 《内典序》:“莫不龙章八采,琼花九色。”新唐书·南蛮传下·骠:“裙襦画鸟兽草木,文以八綵杂华。”
(2).孔丛子·居卫:“昔 尧 身修十尺,眉分八采。”后因以“八彩”指 尧 眉或形容帝王容颜。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清 邹容 《革命歌》:“但要救民登衽席,不须八彩与重瞳。”
(3).谓 隋 卢思道 作 北齐 文宣帝 挽歌十首,被采用八首。 唐 元稹 《重酬乐天》诗:“百篇书判从饶 白 ,八采诗章未伏 卢 。”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卢思道 ﹞时人称为‘八米卢郎’,‘米’字盖‘采’字之误也。十首中采八首耳。”参见“ 八米卢郎 ”。
《漢語大詞典》:八米卢郎(八米盧郎)
(1).谓 隋 卢思道 。北史·卢思道传:“ 文宣帝 崩,当朝文士各作輓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唯 思道 独得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亦省称“ 八米 ”。
(2).比喻才高。 五代 王锴 《赠禅月大师》:“神通力遍 恆 沙外,诗句名高八米前。”或谓“八米卢郎”系“八采卢郎”之误。
《漢語大詞典》:流唱
(1).谓唱挽歌。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霜夜流唱,晓月升魄。” 李善 注:“流唱,挽歌也。”
(2).传唱流行的歌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役夫流唱,必曰《睢阳曲》,创传由此始也。”
《漢語大詞典》:了饮(了飲)
指一种边唱挽歌边哭泣的豪饮。 宋 张舜民 画墁录一:“ 苏舜钦 、 石延年 辈,有名曰鬼饮、了饮、囚饮、鳖饮、鹤饮。鬼饮者,夜不以烧烛;了饮者,饮次挽歌哭泣而饮;囚饮者,露头围坐;鳖饮者,以毛席自裹其身,伸头出饮,毕,復缩之;鹤饮者,一盃復登树下再饮耳。”
《漢語大詞典》:蒿露
《蒿里》《薤露》,古挽歌名。亦借指死亡。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戊子余入 闽 时,客以其诗来,予悲其蒿露,谓客曰:‘余任其葬,子任其诗。’”
分類:挽歌
《漢語大詞典》:铙挽(鐃挽)
铙歌和挽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至於 轩 岐 鼓吹, 汉 世鐃挽,虽戎丧殊事,而并总入乐府。” 黄叔琳 注:“宋书·乐志: 汉 《鼓吹鐃歌》十八曲。 譙周 《法训》《挽歌》者, 高帝 召 田横 ,至 尸乡 自杀。从者不敢哭,为此歌以寄哀音焉。古今注《薤露》《蒿里》,并丧歌也。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至 孝武 时,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亦呼为《挽歌》。”
分類:铙歌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