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楚招
楚辞·招魂的省称。 元 张翥 《寄答翟彬文中时避慈溪》诗:“ 蜀 魄有声疑诉国,《楚招》无些忆沉江。”
分類:招魂
《漢語大詞典》:引魂
招魂。 明 刘基 《古镜词》诗:“鱼灯引魂开地府,夜夜晶光射幽户。”《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往 李瓶儿 灵前摄召引魂,朝参玉陛。”
分類:招魂
《漢語大詞典》:续魄(續魄)
即招魂。古人以为人死后有魂魄,于是有招魂之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按《韩诗》云:‘唯 溱 与 洧 ,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蕑兮。’注谓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
《漢語大詞典》:接煞
犹招魂。旧时迷信,于人死后所谓魂复归之日,请巫祝招之还家。 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按:近世唯北方避煞,南方反之,乃曰接煞。阴阳家以人死年月日之干支,推算其离魂之日数,自九日至十八日。谓死之后,如其日数而魂来復,于是计日用巫祝以招之。此亦妄説,而较愈于避煞。礼经有唤‘皋某復’文,楚辞《招魂》篇,盖犹畧为依附。”
《漢語大詞典》:招魂
(1).招死者之魂。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 汉 郑玄 注:“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 沛公 起兵野战,丧皇妣于 黄乡 。天下平定,乃使使者以梓宫招魂幽野。” 明 唐顺之 《吴江三忠祠》诗:“庙枕 洞庭 波,招魂荐 楚 歌。”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百计捞救,数日不得尸,乃招魂设位,草草成服。” 徐迟 《牡丹》三:“她来不及用 姚黄 的身体去兑换一迭迭的钞票,只紧握着一束束招魂的纸钱,在她虚设的灵位前燃烧。”参见“ 招復 ”。
(2).招生者之魂。楚辞《招魂》篇, 汉 王逸 《题解》:“《招魂》者, 宋玉 之所作也…… 宋玉 怜哀 屈原 ,忠而斥弃,愁懣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復其精神,延其年寿。”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五“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仇兆鳌 注引楚辞 朱熹 注:“古人招魂之礼,不专施於死者。公诗如‘剪纸招我魂’,‘老魂招不得’,‘南方实有未招魂’,与此诗‘魂招不来归故乡’,皆招生时之魂也。本 王逸 《〈楚辞〉注》。”按,世间小儿病时或恐其失魂,每使人于室内或室外路旁呼之,谓之叫魂,即招魂施于生者之义。
分類:死者招魂
《漢語大詞典》:招复(招復)
招魂复魄。古代丧礼仪式之一。语本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向之,扱领于带,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于前。” 郑玄 注:“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后汉书·赵咨传:“重以墙翣之饰,表以旌铭之仪,招復含敛之礼。” 李贤 注:“招復,谓招魂復魄也。”
《漢語大詞典》:楚些
楚辞·招魂是沿用 楚国 民间流行的招魂词的形式而写成,句尾皆有“些”字。后因以“楚些”指招魂歌,亦泛指 楚 地的乐调或楚辞。 唐 牟融 《邵公母》诗:“搔首惊闻 楚 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伤心独有黄堂客,几度临风咏《蓼莪》。” 宋 范成大 《公安渡江》诗:“伴愁多 楚 些,吟病独 吴 音。” 清 朱锡 《幽梦续影》:“焚香供梅,宜读 陶 诗;垂帘供兰,宜读 楚 些。” 程善之 《和孟硕狱中诗》之三:“莫倚 巫阳 歌 楚 些,杜鹃已唤不如归。”
《漢語大詞典》:剪纸(剪紙)
(1).旧俗。把纸剪成钱状,悬旐以招魂或迎神。 唐 杜甫 《彭衙行》:“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仇兆鳌 注引 蔡梦弼 笺:“ 甫 意若曰:盗贼充斥,身涉艰苦,魂魄为之沮丧,故 孙宰 剪纸为旐以招其魂也。” 宋 王安石 《次韵致远木人》之二:“纷纷剪纸真虚负,立槁安知富可求?”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每岁出灯迎神,仪仗卤簿,皆剪纸为之。”
(2).民间工艺。用彩纸剪制成各种图形。《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若是天雨不出,就剪纸为戏,或蝶或凤,或狗或燕,或狐狸,猿猱,蛇鼠之类皆有。” 柯岩 《从一个孩子看中国》:“外婆不会画,就用民间的剪纸法给孩子剪出来各式各样的动物花卉。”
《漢語大詞典》:复三(復三)
(1).古丧礼。将始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以招魂。语本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于前。” 郑玄 注:“凡復,男子称名,妇人称字。” 贾公彦 疏:“復声必三者,礼成於三,北面而招,求诸幽之义也。”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你那孩儿定无活人也,你快回家打点復三去。”
(2).谓死人埋葬三天,家人招魂祭奠。《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出丧第三日, 狄希陈 也同了 薛如卞 他们早往坟上‘復三’,烧了纸回家。”
《漢語大詞典》:灵幡(靈旛)
亦作“ 灵幡 ”。
(1).佛教用来供奉和装饰菩萨像、道士用以招请神灵的旌旗。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五:“灵旛七曜动,琼障九光开。”云笈七籤卷二十:“左焕火铃,右辉灵幡,威光万里,啸命立前。” 明 孙柚 《琴心记·吟寄白头》:“修眉懒画春山样,枉灵幡绣长……不得见才郎,空孤佛心赏。”
(2).招魂幡。 唐 于鹄 《古挽歌》之二:“送哭谁家车,灵旛紫带长。”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把一领布袍襟扯住不容还,碎纷纷直似灵幡。”红楼梦第十三回:“ 贾蓉 不过是个黌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 李国文 《改选》:“没有灵幡,没有花圈,没有旗帜,没有哀兵,只是默默行进中的送葬队伍。”
《漢語大詞典》:天望
(1).谓人始死,望天而招魂。礼记·礼运:“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復。’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 孔颖达 疏:“天望,谓始死望天而招魂。”
(2).上天的期望。后汉书·蔡邕传:“臣愿陛下忍而絶之,思惟万机,以答天望。” 宋 曾巩 《韩琦制》:“及受末命,戡济艰难,以己狥时,坐定大议,天望人事,脗无间然。”
《漢語大詞典》:白旐
白色的招魂幡。 清 姚鼐 《沉椒园按察晚芝亭图》诗:“幅巾终冀一升堂,白旐忽看翩指隰,从兹前辈彫零尽,况復孤生涂路澁。”
《漢語大詞典》:魂幡
亦作“ 魂幡 ”。 旧时办理丧事时用以招魂或引导亡魂的旗,长方形,下垂。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取一张桌子,供奉香炉、烛臺、魂旛,俱各停当。” 艾青 《我的父亲》:“在他出殡的时候,我没有为他举过魂幡。”
《漢語大詞典》:招复(招復)
招魂复魄。古代丧礼仪式之一。语本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向之,扱领于带,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于前。” 郑玄 注:“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后汉书·赵咨传:“重以墙翣之饰,表以旌铭之仪,招復含敛之礼。” 李贤 注:“招復,谓招魂復魄也。”
《漢語大詞典》:纸幡(紙幡)
亦称“ 纸引 ”。 纸制的招魂幡。旧时丧家用纸作旗幡,上书死者名讳及生卒年月日,谓之招魂幡。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四出:“挑着个纸幡儿,招展着痛苦伤情。”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十:“ 阿兴 把招魂纸引插在潮湿的坟堆上。”
《漢語大詞典》:招具
招魂用品。《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 注:“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分類:招魂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