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高下
(1).上和下;高和低。老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国语·楚语上:“地有高下,天有晦明。”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 西山 十亩强,高下略不齐。”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若拘定枝枝节节都有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
(2).指声音的高低。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明爻通变》:“同声相应,高下不必均也;同气相求,体质不必齐也。”《全唐诗》卷八六二载《灵响词》之一:“此响非俗响,心知是灵仙。不曾离耳里,高下如秋蝉。” 明 沈德符 《敝帚轩剩语·李近楼琵琶》:“老稚高下,各各曲尽,又不杂一男音。”
(3).高处和低处。荀子·儒效:“相高下,视墝肥,序五种,君子不如农人。” 杨倞 注:“高下,原隰也。”《淮南子·修务训》:“於是 神农 乃始教民播种五穀,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 高诱 注:“高,陵也;下,隰也。”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
(4).参差起伏。 唐 李涉 《从秦城回再题武关》诗:“远别 秦 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 商州 。” 宋 王安石 《即事》诗:“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5).古代绘制地图时标明地形高低的一种方法。晋书·裴秀传:“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準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予尝为《守令图》,虽以二寸折百里为分率,又立準望、牙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七法,以取鸟飞之数。”
(6).犹反复。隋书·刑法志:“ 素 ( 杨素 )又稟性高下,公卿股慄,不敢措言。” 唐 许浑 《下第贻友人》诗:“人心高下月中桂,客思往来波上萍。”
(7).指高度。《西游记》第七三回:“那箱儿有八寸高下,一尺长短,四寸宽窄。”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生平所著之书,虽无裨于人心世道,若止论等身,几与 曹交 食粟之躯等其高下。” 叶圣陶 《登雁塔》:“原地颇有高下,可是坡度极平缓,车行不感颠簸。”
(8).犹差别。 郭沫若 《断断集·旋乾转坤论》:“女子的体魄,无论在生诞比率与年龄上,都表现着有比男子更强韧的抵抗力。独于智能,自有历史以来,总表示着有大相悬异的高下。”
(9).好坏;优劣得失。吕氏春秋·任地:“操事则苦,不知高下,民乃逾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大王一日得 楚 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然酷嗜图画,能第其高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举其人,而史之得失、文之高下瞭然矣。” 清 刘鹗《〈老残游记〉叙》:“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亦指胜负。《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前集》:“二个将军争高下,一番一復用来吞。”
(10).多和少。管子·版法:“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 尹知章 注:“高下,犹多少也。谓君之赋税,因其远近之别,以多少之差,轻重合宜,故可嗣之。”宋史·王次翁传:“视民产高下以为所输多寡之数,约期受输,不扰而集。” 清 史致谔 《同治元年十二月初十日禀左宗棠》:“现在本地书捐者輒引 沪 上富绅絜量高下,以为口实,捐务益形棘手。”
(11).贵和贱。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生命的价值和生命价值的高下,现在可以不论。”
(12).褒贬,抬高和贬低。 马总 意林卷一引文子:“不布施以求德,不高下以相倾,此古人之德也。” 宋 刘炎 迩言:“士大夫以此高下人物,更相矜傲,更相景慕,亦可悲矣。”
(13).轻和重。魏书·孙绍传:“但天性疏脱,言乍高下,时人轻之,不见採纳。”
《漢語大詞典》:低昂
(1).起伏;升降。《楚辞·远游》:“服偃蹇以低昂兮,驂连蜷以骄驁。” 宋 苏轼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诗:“立鹊低昂烟雨里,行人出没树林间。” 郭沫若 《凤凰涅槃》诗:“啊啊!哀哀的凤凰!凤起舞,低昂!凤唱歌,悲壮!”
(2).高低,高下。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恰纔二将争雄在战场,都一般的神机妙策没低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作者处此,但能布置得宜,安顿极妥,便是千幸万幸之事,尚能计其词品之低昂,文情之工拙乎?”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夫华质之分,贞滥之辨,斯于散句,故无低昂。”
(3).指争高下。 明 宋濂 《龙渊义塾记》:“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
(4).指价格的贵贱。 汉 王充 论衡·变动:“故穀价低昂,一贵一贱矣。” 宋 陆游 《朝奉大夫直祕阁张公墓志铭》:“俄而復命折粟帛以緡钱,其低昂或至十百,民皆破家不能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邑人:“后有邻翁来市肉,苦争低昂,添脂搭肉,片片碎割,其苦更惨。”
(5).指抬高或压低(价格)。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刘庸夫:“而徵地丁银,纳银不照数收,以银钱时价之多寡,而低昂其价。”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下》:“﹝邮政局﹞取资之数,与海疆轮电各局远近一律,以广招徠,不得任意低昂,致小民不便。”
(6).指音节的高低。宋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唐 柳宗元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诗:“鎩羽集枯榦,低昂互鸣悲。” 宋 苏轼 《竹》诗:“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7).沉浮。谓随波逐流。 唐 无名氏 灌畦暇语:“力尽志殫,仅能如愿,终以枯肠不贮机穽,不能随世低昂。”金史·完颜伯嘉传:“ 伯嘉 纯直,不能与时低昂。” 明 高启 《送高二丈学游钱塘》:“君年虽少志则壮,不肯与世相低昂。”
《漢語大詞典》:自高
(1).自然高大。庄子·田子方:“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唐 魏徵 《论治疏》:“又天居自高,龙鳞难犯,在於造次,不敢尽言。”
(2).自傲;抬高自己。后汉书·袁绍传:“性矜愎自高,短於从善,故至於败。” 宋 陈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书》:“后生小子遂以某为假 伯恭 以自高,痴人面前真是不得説梦。”《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殷 家女子倒百般好,只有些儿毛病,专一恃贵自高,不把公婆看在眼里。”
(3).犹自重;自珍。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虽弘道自高,恶为洁饰,而容貌闲美,即之温然。”
《漢語大詞典》:自重
(1).谨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汉书·魏相传:“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 宋 曾巩 《都官员外郎曾君墓志铭》:“其家故贫,然君为人节廉自重。” 明 方孝孺 《送吏部员外郎龚彦佐序》:“予少行天下,求自重之士与之游而不可得。”
(2).自己重视。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论:“ 欒布 哭 彭越 ,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梁书·文学传下·刘勰:“ 勰 自重其文,欲取定於 沈约 。”
(3).抬高自己的身价或地位。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太祖 曰:‘ 佗 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由是诸侯敢自为旨意,有罗列儿孩以自固者,有开导蛮夷以自重者。”《西游补》第九回:“ 行者 又看册子,和议已决, 秦檜 挟 金 人以自重。”
(4).书简习用套语。意谓自珍自爱。 宋 苏轼 《与蹇序辰书》之二:“惟万万为国自重。”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五:“临纸悵塞,惟千万自重不宣。” 清 刘大櫆 《再与左君书》:“惟万万自重不宣。”
(5).自累。《诗·小雅·无将大车》:“无思百忧,祇自重兮。” 郑玄 笺:“重,犹累也。”
(6).物体自身的重量。
《漢語大詞典》:石堰
用以挡水、溢流的石筑低坝。可抬高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运。新唐书·食货志三:“ 河南 尹 裴迥 ……自 龙门 东山抵 天津桥 为石堰以遏水。”宋史·河渠志四:“ 涇河 中旧有石堰,修广皆百步。” 萧平 《三月雪》:“栗叶枯黄了……石堰下传来几声断断续续的秋虫的鸣声。”
《漢語大詞典》:起道
(1).兴旺、胜利之道。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兵失》:“贪而廉,龙而敬,弱而强,柔而刚,起道也。”
(2).为保证铁道行车的平稳和安全,用专门机具将轨枕、钢轨抬高,进行捣固的一种线路作业。
《漢語大詞典》:重身
抬高身价;爱惜其身。 汉 刘向 说苑·善说:“昔 子产 脩其辞而 赵武 致其敬, 王孙满 明其言而 楚庄 以慙, 苏秦 行其説而六国以安, 蒯通 陈其説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 唐 姚合 《寄李群玉》诗:“道远期轻世,才高贵重身。”
怀孕。《素问·奇病论》:“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也?” 王冰 注:“重身,谓身中有身,则怀姙者也。”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七:“妇人怀孕曰重身。”
《漢語大詞典》:拔高
谓对某些人物、作品或成绩等有意识地加以抬高。 任斌武 《无声的浩歌》:“而上级机关也就喜欢这种‘拔高’的典型,还闭着眼睛发来了贺电呢!这里还有多少党的作风!” 何满子 《文学呈臆编·马克思主义的艺术一元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上的两大基本倾向之说,一方面是将自然主义拔高为‘现实主义’,或将现实主义贬抑为自然主义。”
《漢語大詞典》:抬高
同“擡高”。提高。多指物价、地位等。茅盾 《子夜》三:“去年被他那么一收买,茧子价钱都抬高了,我们吃尽了他的亏。”如: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漢語大詞典》:参市(參市)
谓在交易中,第三者从旁抬高或压低价格,惑乱当事者,从中牟利。《唐律·杂律·卖买不和较固》:“若参市,而规自入者,杖八十。已得赃重者,计利準盗论。” 长孙无忌 疏议:“参市谓负贩之徒,共相表里,参合贵贱,惑乱外人。”
《漢語大詞典》:饰贾(飾賈)
亦作“ 饰价 ”。 谓以欺诈手段抬高价格。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与闻国事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市者不饰价。”参阅 清 洪颐煊 读书丛录·饰贾
《漢語大詞典》:储价(儲價)
亦作“ 储贾 ”。 豫价,谓抬高物价。《孔子家语·相鲁》:“有 慎溃氏 奢侈踰法, 鲁 之鬻六畜者,饰之以储价。及 孔子 之为政也…… 慎溃氏 越境而徙,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羊豚者不加饰。”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二“豫贾”:“豫又作储。《孔子家语·相鲁篇》:‘ 孔子 为政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贾。’储与奢古声相近。説文曰:‘奢,张也。’”
分類:抬高物价
《漢語大詞典》:抬估
抬高估价。旧唐书·宪宗纪上:“ 元和 五年都收卖盐价钱六百九十八万五千五百贯。校量未改法已前四倍擡估,虚钱一千七百四十六万三千七百贯。”新五代史·周臣传·王章:“百官俸廩,皆取供军之餘不堪者,命有司高估其价,估定又增,谓之‘擡估’。”
分類:抬高估价
《漢語大詞典》:台估(臺估)
抬高估价。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请糴不足,继之以臺估,臺估则米价之贱不至於上闻。”
分類:抬高估价
《漢語大詞典》:哄抬
谓纷纷抬高物价。《人民日报》1982.3.13:“这些货栈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了一些问题:提高收购价格……争抢货源,哄抬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