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飞声(飛聲)  拼音:fēi shēng
使声名飞腾。《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惟君之懿,早岁飞声。」唐。萧颖士 赠韦司业书:「今朝野之际,文场至广,掞藻飞声,森然林植。」
分類:飞声扬名
《國語辭典》:蜚声(蜚聲)  拼音:fēi shēng
扬名。《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蜚英声,腾茂实。」
分類:扬名驰名
《漢語大詞典》:蜚英
扬名;驰名。 明 李东阳 《祭陆鼎仪文》:“振饗乎文艺之场,蜚英乎霄汉之上。”
分類:扬名驰名
《漢語大詞典》:登名
(1).上闻。具名上奏。史记·周本纪:“维天建 殷 ,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以至今。”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功曹上言公,是月当登名。”
(2).犹扬名。 唐 韩愈 《复志赋》:“岂不登名於一科兮,曾不补其遗餘。” 宋 周必大 《米芾马赋》:“ 元章 词笔俊拔,略无滞碍。使能约以法度,博以学问,则生当独步翰墨之场,没且登名文章之録,其成就岂止此而已。”
《漢語大詞典》:腾誉(騰譽)
扬名。 明 杨慎 《鸢飞鱼跃》:“人罕知凭虚者易高,而摭实者反下;翼飞者腾誉,而特立者蔑闻,是可慨也。”
分類:扬名
《漢語大詞典》:发名(發名)
出名;扬名。三国志·魏志·卫觊传“ 潘勖 ……亦与 覬 并以文章显” 裴松之 注引《潘岳别传》:“ 岳 美姿容,夙以才颖发名。” 唐 颜真卿 《右武卫将军臧公神道碑铭》:“ 开元 初,尝游 平卢 ,属 奚 、 室韦 大下,公挺身与战,所向摧靡,繇是发名。” 清 戴名世 《先大人诗序》:“小子能薄才劣,自恨无以发名成业,以振先人之盛德与其文章。”
分類:出名扬名
《漢語大詞典》:飞誉(飛譽)
扬名。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薛烛 察宝以飞誉, 瓠 梁託絃以流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邹子 以谈天飞誉, 騶奭 以雕龙驰响。”
分類:扬名
《漢語大詞典》:飞鸣(飛鳴)
(1).边飞边鸣。 晋 潘岳 《射雉赋》:“越壑凌岑,飞鸣薄廩。” 宋 苏轼 《后赤壁赋》:“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2).比喻显身扬名。语本韩非子·喻老:“﹝鸟﹞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五:“嗟我摈 南海 ,无由助飞鸣。” 宋 曾巩 《杂诗》之一:“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纷纷 东汉 士,飞鸣不当辰。”
分類:飞鸣扬名
《國語辭典》:发迹(發跡)  拼音:fā jī
发达、得意。《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我状元到手,只为字黜落。知命中该发迹,在茶肆遭遇大官人,原来正是仁宗皇帝。」也作「发积」。
《漢語大詞典》:显名(顯名)
(1).显耀的名声。礼记·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且夫救 鲁 ,显名也;伐 齐 ,大利也。” 明 刘基 《郁离子·鲁般》:“甚矣,仁义之莫彊於天下也,五伯假之而犹足以维天下,而获天下之显名。”
(2).显扬名声;名声显扬。管子·轻重丁:“是民上则无功显名于百姓也,功立而名成。”后汉书·宣秉传:“少修高节,显名三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詔滨 河 郡国,置 河 堤员吏,如 西京 旧制。 景 由是显名。”
《國語辭典》:托名(託名)  拼音:tuō míng
1.依附他人高名,以提高自己的身分。如:「他深恐同学参加不踊跃,只好托名老师主办。」也作「托名」。
2.冒名。如:「他竟敢托名参加考试,真是大胆。」也作「托名」。
3.假冒之名。《三国演义》第三六回:「此人乃颍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耳。」
《漢語大詞典》:发舒(發舒)
(1).犹放纵;任意妄为。史记·陈涉世家:“客出入愈益发舒,言 陈王 故情…… 陈王 斩之。”明史·佞倖传·逯杲:“ 杲 益发舒,势出 达 上。”
(2).扩散;发散。汉书·梁王刘立传:“ 永始 中,相 禹 奏 立 对外家怨望,有恶言。有司案验,因发淫乱事,奏 立 禽兽行,请诛。太中大夫 谷永 上疏曰:‘……案事者乃验问恶言,何故猥自发舒?’”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燥刚以发舒,酸苦以涌洩,杵臼无停鸣,鐺鼎不暇涤。”《宋史·乐志十一》:“维莫之春,五阳发舒。日之夕矣,三星在隅。”
(3).犹言立功扬名,得志显达。 明 袁宏道 《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盖天下唯至翕生至张,山以翕为体,而夭乔以蕃为用。故唯母之凝结,乃 献夫 之所以发舒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居三年,公子又下第。 恂九 大为扼腕,奋然曰:‘榜上一名,何遂艰难若此……今见大哥不能发舒,不觉中热,十九岁老童,当效驹驰也。’”
(4).抒发;发泄。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辱书惠……惊喜交至,若接晤言,而书辞恳惻,上昭国恩,次述先美,穆乎仁义之发舒,自非积诸中者深且厚,何能至是乎?” 清 刘大櫆 《与左君书》:“谨撰序文以往,聊用发舒其怀念之情。” 章炳麟 《与刘光汉书》:“今者奉教君子,吾道因以不孤,积年鬱结,始一发舒,胜得清酒三升也。” 李大钊 《现在与将来》:“他们的现在,不是他们的人生,是他们发舒兽欲的机会。”
(5).指阐发。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六章:“他从没有把这常识发舒出来,引证到事实上,更不必说影响他人了。”
(6).犹高昂,亢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既訐上官得志,意气益发舒,人多畏恶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数日榜放,生竟领荐, 王 下第……俄, 餘杭 生至,意气发舒,曰:‘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今竟何如?’”
(7).犹放达。明史·周忱传:“歷 宣德 、 正统 二十年间,朝廷委任益专。两遭亲丧,皆起復视事。 忱 以此益发舒,见利害必言,言无不听。”明史·郑一鹏传:“ 一鹏 性伉直,居諫垣中最敢言……时诸臣进言多获谴,而 一鹏 间得俞旨,益发舒言事。”
(8).犹言无约束。明史·徐阶传:“会问 阶 知人之难。 阶 对曰:‘大奸似忠,大诈似信。惟广听纳,则穷凶极恶,人为我攖之……即不实,小者置之,大则薄责而容之,以鼓来者。’帝称善。言路益发舒。”明史·申时行传:“及 居正 卒, 张四维 、 时行 相继柄政,务为宽大……而言路为 居正 所遏,至是方发舒。”
(9).指花展开。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养兰诀》:“草木经夏,焦灼之后,必得此一番浓厚露气,濡养两月,方得含膏孕秀,以待来春发舒。”
(10).犹施展。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魏 汤 二尚书敭歷槐棘,多所发舒。”
(11).犹言充分发展。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鋭于千载。”
《漢語大詞典》:腾声(騰聲)
传扬名声。宋书·谢灵运传论:“爰逮 宋 氏, 颜 谢 腾声。” 清 刘大櫆 《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季子与诸孙曾,皆腾声庠序之中。”
《漢語大詞典》:发闻(發聞)
(1).传播;显扬。书·吕刑:“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 孔颖达 疏:“ 苗 民自谓是德刑者,发闻於外,惟乃皆是腥臭。”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 虞 舜 之大圣也,德音发闻。”《后汉书·寇恂传》:“内得人心,外破 苏茂 ,威震邻敌,功名发闻,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 宋 曾巩 《寿昌县太君许氏墓志铭》:“女子之善,既非世教所奬成,其事实亦罕发闻於后。” 清 朱仕琇 《松溪令潘公去思碑》:“他日去柄大政於朝,勋劳天下。究其治迹发闻之处,自 松溪 始。”
(2).犹闻名,传扬名声。国语·齐语:“於子之乡,有居处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学生﹞以所进业发闻於乡閭,称道於朋友。” 宋 王安石 《直讲刘仲章可大理寺丞》:“尔以通经发闻於世,允蹈所学,尚何训哉!”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公往以名举人,为县令 湖北 ,以才能发闻,洊陟藩翰。”
(3).发声使人听到。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 孟賁 狎猛虎而不惶,婴人畏螻蚁而发闻。”
《漢語大詞典》:播名
传扬名声。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况乃海隅,播名上京。”魏书·高允传:“ 道茂 夙成,弱冠播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广橘、福橘,播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