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断取(斷取)
截取。 宋 王安石 《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颇疑道人三昧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宋 范成大 《次韵袁起岩常熟道中三绝句》之三:“使君横槊赋诗回,断取天风海雨来。” 清 龚自珍 《乙酉补题李秀才梦游天姥图卷尾》诗序:“其曰 天姥 者,或但断取字义,非 太白 诗意也。”
分類:截取
《漢語大詞典》:维扬(維揚)
扬州 的别称。书·禹贡:“ 淮 海惟 扬州 。”惟,通“ 维 ”。后因截取二字以为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淮 海 维扬 ,三千餘里。” 唐 刘希夷 《江南曲》之五:“潮平见 楚 甸,天际望 维扬 。” 明 李东阳 《九日渡江》诗:“直过 真州 更东下,夜深灯火宿 维扬 。”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信哉繁丽推 维扬 ,肯让他邦夸绣错。”
《漢語大詞典》:断章(斷章)
(1).截取诗文中的一章一段。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杜预 注:“譬如赋诗取其一章而已。”
(2).诗文的一章一段。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吟断章而离离若间,引妙囀而一一皆圆。”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韩子苍 在 海陵 ,送 葛亚卿 诗断章云:‘今日一盃愁送春,明日一盃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 桃源 问归路。’”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作诗者未必有意于是, 孔子 取其有会於吾心耳。 孔子 之于诗有断章之取也。”
(3).划分章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断章有检,积句不恒。”
(4).诗文的结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夫絶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会词切理,如引轡以挥鞭。克终底绩,寄深写远。”
(5).指断代史。对通史而言。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汉书断章,事终 新 室。”
《漢語大詞典》:截取
(1).割取,切取。百喻经·为妇贸鼻喻:“我今寧可截取其鼻,著我妇面上,不亦好乎?”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蕃薯》:“ 中国 人截取其蔓咫许以来,种之下地,数日即荣。”
(2).谓剪裁摄取。 郁达夫 《十三夜》:“我看我们同时代者的画,也着实看得不少了,可是能达到像他这样的调和谐整地截取自然的地步的,却也不多。”
(3). 清 制,根据官员食俸年限及科分、名次,核定其截止期限,由吏部予以选用,称为截取。又举人于中式后经过三科,由本省督抚给咨赴吏部候选,亦称截取。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 咸丰 初,任 清 政府吏部郎中。 咸丰 二年截取知府。”《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其中有位候补知府乃是一位太史公截取出来的。”参阅《清会典事例·吏部·科道郎中截取》
《漢語大詞典》:割截
(1).割断;截断。南史·江淹传:“夜梦一人自称 张景阳 ,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 淹 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
(2).谓从中截取。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五经中额》:“其间淹通博洽者,固不乏人,而浮夸躁进之徒,剽窃拟题,购求坊刻,割截成篇。”
(3).制克。 汉 王充 论衡·谴告:“凡物能相割截者,必异性者也;能相奉成者,必同气者也。”
《漢語大詞典》:截蒲
谓截取蒲叶写字。事本汉书·路温舒传:“父为里监门,使 温舒 牧羊, 温舒 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牒者,叶也。短简编牒,如叶在枝, 温舒 截蒲,即其事也。” 唐 李瀚 《蒙求》诗:“ 文寳 缉柳, 温舒 截蒲。”
《漢語大詞典》:摘遍
谓截取大曲中大遍的解数所制的曲。如《泛清波摘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所谓大遍者……凡数十解,每解有数叠者,裁截用之,则谓之摘遍。” 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宋之乐曲》:“大曲遍数,往往至於数十,唯 宋 人多裁截用之。即其所用者,亦以声与乐为主,而不以词为主,故多用声无词者。”
《漢語大詞典》:裁截
(1).切割成段。 唐 白居易 《东溪种柳》诗:“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树之。”
(2).切截整齐。 郭沫若 《万引》:“ 欧 美 的书,最新流行的装订是不加裁截。这种装订的起源大约是因为书太行销了,连裁截的余暇也没有罢。”
(3).剪裁截取。 郭沫若 《雄鸡集·〈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的一种解释》:“我看这并不是不能解答的问题。这是由于作者把凑集在一齐的材料或者生活经验,有意地加以裁截,把它分开来叙述了。”
《漢語大詞典》:截句
(1).截取文句。宋史·选举志二:“学校、场屋,并禁断章截句,破坏义理,及《春秋经》越年牵合。”
(2).即绝句。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只见内中有一幅双红笺纸,题着一首七言截句。”参见“ 絶句 ”。
《漢語大詞典》:绝句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 唐 ,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 唐 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宋 王溥 唐会要·选部下:“﹝ 开元 ﹞十六年十二月,国子祭酒 杨瑒 奏:‘今之举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自今以后,考试者尽帖平文,以存大典。’”
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朱子语类卷五二:“ 伊川 以‘至大至刚以直’为絶句,如何?”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当於‘心’字絶句。”
《漢語大詞典》:采桑子(採桑子)
词牌名。原本 唐 教坊大曲,名《採桑》《杨下採桑》。 南朝 后主 作词名《採桑子传》, 宋 初名《採桑子》。一名《罗敷媚》《丑奴儿》。双调四十四字。
唐 教坊大曲有《采桑》,截取一“遍”单行,后用作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摊破采桑子》,一名《摊破丑奴儿》,六十字;《促拍采桑子》,一名《促拍丑奴儿》,五十字;皆平韵。 宋 词《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儿慢》,九十字,多平仄互叶。
《漢語大詞典》:凉州破(涼州破)
(1).凉州大曲的第三段。 唐 宋 大曲每套有十几迭,归为散序、中序、破三大段。乐曲入破之后,变为繁弦急响。 唐 张祜 《王家琵琶》诗:“只愁拍尽《凉州破》,画出风雷是拨声。”
(2).后来有人截取凉州大曲破这一段填词,故凉州破又成为词牌名。
《漢語大詞典》:瞑截
暗中截取。 明 程羽文 《鸳鸯牒》:“ 苏若兰 迴文一锦,瞑截天孙,正索解人不可得。”
《漢語大詞典》:截长补短(截長補短)
(1).截取有馀,以补不足。金史·白撒传:“又召在京军官於 上清宫 ,平日防城得功者如内族 按出虎 、 大和儿 、 刘伯纲 等皆随召而出,截长补短假借而用,得百餘人。”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以四洲海陆截长补短计之, 亚细亚 东西可七千英里,南北可五千三百英里。”
(2).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上:“然 李 近体足自名家, 杜 诸絶殊寡入彀。截长补短,盖亦相当。”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分土》:“昔云,截长补短,犹可以为善国。” 清 钱谦益 《注杜诗略例》:“余于三家( 赵次公 、 蔡梦弼 、 黄鹤 )截长补短,略存什一而已。”
《漢語大詞典》:绝长补短(絶長補短)
从长的地方截取一部分接补在短的地方。本指计量国土纵广而言。孟子·滕文公上:“今 滕 絶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赵岐 注:“ 滕 虽小,其境界长短相补,可得大五十里子男之国也。”亦作“ 絶长继短 ”、“ 絶长续短 ”。墨子·非命上:“古者 汤 封於 亳 ,絶长继短,方地百里。”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国 虽小,絶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后常用为移多补少、以有馀补不足之义。
《漢語大詞典》:断长补短(斷長補短)
犹言截长补短。截取有馀以补不足。礼记·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 唐 元稹 《授李愿检校司空宣武军节度使制》:“ 灵武 魏博 ,至于 大梁 ,断长补短,方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