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警心
戒慎;警惕。四分律·法揵度:“佛言:阿兰若比丘不应尔,应初夜后夜警心思惟;今为阿兰若比丘制阿兰若法。”清史稿·明珠传:“至於紧要员缺,特令会同推举,原期得人,亦欲令被举者警心涤虑。” 克非 《春潮急》八:“他幺叔,你可要警心些!”
分類:戒慎警惕
《漢語大詞典》:戒谨(戒謹)
犹戒慎。小心谨慎。 宋 朱熹 《白鹿洞书院揭示》:“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於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於彼者矣。” 明 李贽 《答耿司寇》:“自敬伊何?戒谨不覩,恐惧不闻,毋自欺,求自慊,慎其独。”
《漢語大詞典》:局蹐(跼蹐)
亦作“ 局脊 ”。
(1).《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 汉 郑玄 笺:“局蹐者,天高而有雷霆,地厚而有陷沦也。此民疾苦王政,上下皆可畏怖之言也。”后因以形容戒慎、畏惧之貌。南史·褚裕之传:“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姦吏局蹐。” 明 徐渭 《徭赋论》:“而今者每一举动,或承上片檄,则往往顾橐匣而局脊。”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不见夫土豪乎,皂役乎,彼入而见长官也,局蹐瑟缩无所容。”
(2).狭窄局促貌。 清 黄遵宪 《海行杂感》诗之三:“寸天尺地虽局蹐,儘容稊米一微身。”
(3).局限;拘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盖一则达观於文章,一乃局蹐於诗教。” 鲁迅 《坟·人之历史》:“故究进化论歷史,当首 德黎 ,继乃局脊於神造之论。”
跼蹐:1.局促不安。后汉书·循吏传·秦彭:“姦吏跼蹐,无所容诈。” 南朝 齐 谢朓 《京路夜发》诗:“勑躬每跼蹐,瞻恩唯震荡。” 唐 柳宗元 《上李中丞献所著文启》:“退自跼蹐,不知所裁。”
(2).谨慎小心貌。 晋 陆机 《辨亡论》下:“屏气跼蹐以伺 子明 之疾,分滋损甘以育 凌统 之孤。” 唐 骆宾王 《畴昔篇》:“谁能跼蹐依三辅,会就 商山 访四翁。”蹐,一本作“ 迹 ”。 宋 欧阳修 《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仰黷高明,唯知跼蹐。” 清 黄鷟来 《和韵送戚缄子归蠙城》之三:“跼蹐事要津,詎免达者讥?”
(3).局限,受拘束。 宋 郑樵 《〈通志〉总序》:“当 迁 之时,挟书之律初除,得书之路未广,亙三千年之史籍,而跼蹐於七八种书,所可为 迁 恨者。”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辟之马饰金羈,连翩蹀躞,稳步康庄,了无跼蹐之跡。”《文明小史》第五二回:“火车上既受了跼蹐的苦,轮船上又受了摇播的苦。”
(4).狭仄;狭隘。 明 夏完淳 《细林夜哭》诗:“天地跼蹐日月促,气如长虹葬鱼腹。” 清 王摅 《黄海歌》:“尘寰跼蹐真可怜,胡弗蹈海如 鲁连 ?”
(5).困顿窘迫。 清 王晫 今世说·简傲:“一日, 王 欲留客,适无钱,大为跼蹐。”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乃负骨至 太平庵 ,冀卖书画作归计,而穷途跼蹐,费无所出。” 清 刘大櫆 《祭方定思文》:“今乖于世,跼蹐穷年,死丧患难,百忧相煎。”
(6).滞留不进;徘徊不前。 唐 刘禹锡 《伤我马》词:“跼蹐顾望兮,顿其锁韁。”《诗话总龟前集·咏物下》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 冯涓 分符 眉州 ,不得之任,跼蹐於 陈 田 之间。”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十七:“失足迷所向,跼蹐歧路中。”
《漢語大詞典》:惴惴
忧惧戒慎貌。《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魏书·阳固传:“心惴惴而慄慄兮,若临深而履薄。” 宋 苏轼 《秦始皇帝论》:“与禽兽争一旦之命,惴惴焉,朝不谋夕。” 明 何景明 《李氏墓志铭》:“夫人见人,恒惴惴慤纳弗耀也。” 鲁迅 《彷徨·祝福》:“﹝ 祥林嫂 ﹞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分類:忧惧戒慎
《漢語大詞典》:战兢(戰兢)
(1).畏惧戒慎貌。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 阴后 ,夙夜战兢。”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夫战兢则彝伦叙,怠荒则姦宄作。” 清 顾炎武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叹昔尝忧患,先人独战兢。”参见“ 战战兢兢 ”。
(2).恐惧发抖。《东周列国志》第九三回:“不料军中不戒,有犯王躬。 寤生 不胜战兢觳觫之至!”明史·方国珍传:“子姓不戒,潜搆衅端,猥劳问罪之师,私心战兢,用是俾守者出迎。”参见“ 战战兢兢 ”。
《漢語大詞典》:战战兢兢(戰戰兢兢)
(1).畏惧谨慎貌。《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毛 传:“战战,恐也。兢兢,戒也。”汉书·武帝纪:“战战兢兢,惧不克任,思昭天地,内惟自新。”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惧或乖谬,有亏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兢若履深薄云尔。”白雪遗音·马头调·盗令:“ 杨 令爱姬 张紫燕 ,夜至三更,战战兢兢盗得令箭暗来到。”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在这种地方, 马希贤 先生不失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无时无刻不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2).因害怕或寒冷而颤抖貌。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有那等贫寒之家,身无遮体之衣,口无应飢之食,战战兢兢,无颜落色,冻剥剥的袖手低头。”《西游记》第九三回:“那官儿慌得战战兢兢的,双手举着圣旨,口里乱道。”古今小说·任孝子烈性为神:“那时 周得 心慌,爬上去了,一见 任珪 ,战战兢兢,慌了手脚,禁了爬不动。” 叶紫 《丰收》八:“ 云普叔 战战兢兢地回答着,身子几乎缩成了一团。”
《漢語大詞典》:绳绳(繩繩)
(1).戒慎貌。管子·宙合:“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 尹知章 注:“绳绳,戒慎也。”《汉书·礼乐志》:“绳绳意变,备得其所。”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尔雅》曰:‘绳绳,戒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之五:“思虔肃肃,致敬绳绳。”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 敬子 既归,躬锄耰,其乐不改;治庙祀,裁古今,彝制为通行,家事绳绳有法度。”
(2).众多貌;绵绵不绝貌。《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朱熹 集传:“绳绳,不絶貌。”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於无物。” 唐 李邕 《大唐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绳绳焉,熙熙焉,孔德之容,罔可测已。” 明 宋濂 《元故德清县尹陈府君墓志铭》:“既至,伪帅延之上坐,府君为敷陈大义,何者为顺,何者为逆,逆则罹祸,顺得受福,绳绳千餘言,伪帅不觉屈膝,城遂来归。” 清 钮琇 觚賸·粟儿:“儿不自知,魄化心融,言未已,悄乎变容,泪绳绳下。” 康有为 《强学会序》:“夫 中国 之在大地也,神圣绳绳,国最有名。”
分類:众多戒慎
《漢語大詞典》:履冰
行于冰上。比喻身处险境,戒慎恐惧之至。《汉书·韦贤传》:“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继祖考。”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至于恭命之时,犹切履冰之惧。”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再让宰相表》:“需奏仰陈,冀安於涯分,纶言俯及,未照於悃诚,蹐地载惊,履冰逾畏。”参见“ 履薄临深 ”、“ 履薄 ”。
《漢語大詞典》:履薄
行走于薄冰上。喻身处险境,戒慎恐惧之至。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履薄非兢,临深罔战。” 元 揭傒斯 《题清江黄氏池亭》诗:“惴惴若有畏,凭凭知弗任。既抱执盈念,仍怀履薄心。” 任鸿隽 《岁暮杂咏》:“谁能学懦夫,履薄徒兢兢。”参见参见“履薄临深”、“履冰”。
《漢語大詞典》:懔懔(懍懍)
亦作“懔懍”。
(1).危惧貌;戒慎貌。书·泰誓中:“百姓懍懍,若崩厥角。” 孔 传:“言民畏 紂 之虐,危惧不安。” 晋 陆机 《文赋》:“心懍懍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明 方孝孺 《答金景文书》:“僕独学宜加懍懍,而以弗获闻己过为惧。”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二:“ 植 当 建安 、 黄初 之间,境况至苦。 曹丕 本来很猜忌他,到了 丕 一即位,便先剪除 植 的余党……他不得不懔懔小心,以求无过,以免危害。”
(2).严正貌。刚烈貌。后汉书·陈蕃传论:“及遭际会,协策 竇武 ,自谓万世一遇也。懍懍乎 伊 望 之业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廉颇 、 藺相如 虽千载上死人,懍懍恒如有生气。” 宋 陈亮 《谪仙歌》:“岂特文章为足法,懔懔气节安可移!”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 斯巴达 将士殊死战……迨 浦累皆 之役,大仇斯復,迄今读史,犹懔懔有生气也。”
(3).寒冷貌。 隋 虞世基 《出塞》诗之二:“懍懍边风急,萧萧征马烦。” 清 陈恭尹 《下祝融峰向白门寺道中作》诗:“迟迟闻远鐘,懍懍日将暮。”
《漢語大詞典》:战战(戰戰)
(1).戒慎貌;畏惧貌。逸周书·大匡:“在昔 文 考战战,惟时祇祇。”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民困则多离叛,其祸必振矣,可不战战以待旦乎?可不慄慄而虑危乎?” 宋 司马光 《上皇太后疏》:“方今天下之势危如累卵,大小战战,忧虑百端。”
(2).为发抖貌。 清 林嗣环 《秋声诗》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丁玲 《水》:“头发脱光了的老外婆,又战战的用着那干了的声音自语起来。”
(3).象声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妖术:“公急跃避,矢贯於壁,战战有声。”
《漢語大詞典》:戒慎
警惕谨慎。礼记·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南史·循吏传·王沈:“清廉戒慎,身恒居禄而居处日贫。”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吾辈最易犯此病,不可不痛自戒慎也。” 郭沫若 《今昔集·笑早者,祸哉!》:“在人类的最大灾难之中,只有戒慎凛烈,才不至于松懈而予瘟疫以转症或再发之隙。”
《漢語大詞典》:慎初
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语本书·蔡仲之命:“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 唐 陆贽 《兴元论解姜公辅状》:“夫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圣人存戒。”
分類:戒慎
《漢語大詞典》:失口
(1).谓言语容仪不戒慎。礼记·表记:“君子不失口於人。” 郑玄 注:“失谓失其容止之节也。《玉藻》曰:‘足容重,色容庄,口容止。’” 孔颖达 疏:“不失口於人者,口容须安止,不失此口之容仪,而作諂私曲媚於众人也。”
(2).泛指脱口而出。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时守池者而作是问:‘池中者谁?’而此贫人失口答言:‘我是鸳鸯。’”《水浒传》第七回:“﹝ 林冲 ﹞看了,喫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 沈从文 《贵生》:“ 毛伙 忍不住忽然失口说:‘ 贵生 , 金凤 快要坐花轿了。’”
《漢語大詞典》:惕虑(惕慮)
(1).戒慎谋虑。 唐 张说 《对词摽文苑科策》:“犹或惕虑推沟,劳谦驭朽。” 唐 孟郊 《石淙》诗:“愜怀虽已多,惕虑未能整。”
(2).忧虑。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恪 既被责,惭颜惕虑。”
《漢語大詞典》:兢危
戒慎忧惧。 宋 苏辙 《辞翰林学士札子》:“悃诚迫切,进退兢危。”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刘梦得谢上表:“一麾出守,方切兢危,三命滋共,弗容控避。”
分類:戒慎忧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