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慈云(慈雲)  拼音:cí yún
佛教用语。比喻慈心如云般的广大,庇荫著一切众生。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慈云吐泽,法雨垂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五。姑妄听之一》:「仰藉慈云之庇,庶宽雷部之刑。」
《國語辭典》:慈航  拼音:cí háng
佛教用语。佛、菩萨以慈悲之心普度众生脱离轮回的苦海。南朝梁。萧统〈开善寺法会〉诗:「法轮明暗室,慧海渡慈航。」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韵:「断痴求慧剑,济苦得慈航。」
《國語辭典》:慈心  拼音:cí xīn
1.佛教用语。愿给予众生安乐的心。
2.仁慈的心。《红楼梦》第五回:「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
分類:慈悲
《國語辭典》:观世音(觀世音)  拼音:guān shì yīn
西方三圣之一。观察苦恼众生的音声,而循声解救,故称为「观世音」。参见「观世音菩萨」条。
《國語辭典》:悲愿(悲願)  拼音:bēi yuàn
佛菩萨由慈悲心所发出的誓愿。《五灯会元。卷一。八祖佛陀难提尊者》:「此子昔曾值佛,悲愿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
《國語辭典》:悲悯(悲憫)  拼音:bēi mǐn
慈悲怜悯。如:「她博爱大众、悲悯世人,受到众人敬仰。」
《漢語大詞典》:摄受(攝受)
(1).佛教语。谓佛以慈悲心收取和护持众生。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应此一千,现兹权实,随方摄受,孰能弘济。” 唐 慧能 《坛经·顿渐品》:“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弟子们都拜从禪师,惟愿慈悲摄受。”
(2).犹享受。 章炳麟 《五无论》:“佛説 郁单越洲 人,无妻妾田宅车马财物资具诸摄受,清寧耆寿,殊胜三洲。” 章炳麟 《五无论》:“有所暱爱则妬生,有所摄受则争起。”
《漢語大詞典》:等慈
佛教语。平等普遍的慈悲。 宋 苏轼 《后苑瑶津亭开启祈雨道场斋文》:“自非妙觉之等慈,孰拯疲民於重困。”
《漢語大詞典》:福业(福業)
佛教语。指布施行善、慈悲利生等造福的功德。《景德传灯录·第十四祖龙树尊者》:“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覩之?” 宋 苏轼 《书孙元忠所书〈华严经〉后》:“修无上道难,造种种福业易……所作福业,举意便成,如一滴水,流入世间,即为江河。”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盖缘每认陛下本是天人,暂来人世,是以生知福业,性禀仁慈。”
《國語辭典》:悲怜(悲憐)  拼音:bēi lián
悲伤同情。如:「她怀著一颗慈悲心,悲怜天下众生。」
《漢語大詞典》:慈忍
佛教语。慈悲与忍辱。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佛之所云寂灭,非虚静乎?安乐,非恬愉乎?慈忍,非濡弱乎?”
《國語辭典》:悲智  拼音:bēi zhì
慈悲与智慧,为佛菩萨所具有的双德。《法苑珠林》卷四八:「虽诵千言,不存悲智,不如一听,自他两利。」
《國語辭典》:活佛  拼音:huó fó
1.对高僧的敬称。如:「济公活佛」。
2.称慈悲为怀,救人济世的人。《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明公胡不出一语谏之?全活一城生灵,便是活佛出世也!」
3.西藏、蒙古佛教传承系统中最高阶层的转世喇嘛。也称为「呼图克图」。
《漢語大詞典》:摄化(攝化)
佛教语。谓以佛慈悲之光明感化救苦众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夫曲俗鄙志,难以导诱,吾方同事,然后摄化。” 唐 刘禹锡 《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遂以摄化为心,经行不倦。” 苏曼殊 《婆罗海滨遁迹记》:“以是因缘,摄化顽愚,尽超冥界。”
《漢語大詞典》:悲恋(悲戀)
慈悲顾恋;悲哀依恋。 南朝 梁 萧子良 《净住子·礼舍利宝塔门》:“然则现於湼槃者,復是增发悲恋之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妇言:‘里巷不远,无烦多事。’遂出门去。 小翠 殊不悲恋。”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七年:“ 江南 国主天性友爱,以弟 从善 被留,悲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