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抚事(撫事)
(1).追思往事;感念时事。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灵庙荒顿,遗像陈昧。抚事怀人,永叹寔深。”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宋 陆游 《夜过鲁墟》诗:“百年几兴废,抚事一凄愴。” 明 高启 《草书歌赠张宣》:“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
(2).犹临事,遇事。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3).招抚之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抚事可成……国家即可无东顾忧。”
《漢語大詞典》:怀春(懷春)
(1).谓少女思慕异性。《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一:“幽居之女,非无怀春之情。” 宋 无名氏 《朝野遗纪·杨后》:“禁中有二内人怀春而病。” 清 纳兰性德 《五色蝴蝶赋》:“荡子之妻见悠扬而兴婉,怀春之女对夹柏而含酸。”
(2).比喻感念恩德。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朱东园书》:“霜雪之后,少加和煦,人即怀春,亦不必尽变法以徇人也,惟公虚心剂量之。”
《漢語大詞典》:感逝
感念往昔。 北魏 高允 《徵士颂序》:“昔岁同徵,零落将尽,感逝怀人,作《徵士颂》。” 唐 白居易 《忆微之伤仲远》诗:“感逝因看水,伤离为见花。”
分類:感念往昔
《漢語大詞典》:怀恩(懷恩)
感念恩德。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张 鲁 逋窜,走入 巴中 。怀恩悔过,委质还降。”晋书·刑法志:“率土蒙更生之泽,兆庶必怀恩以反化也。”新唐书·魏徵传:“今立可汗未定,即诣诸国市买,彼必以为意在马,不在立可汗。可汗得立,必不怀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不颠倒是非如《碧云騢》,不怀恩挟怨如《周秦行记》。”
分類:感念恩德
《漢語大詞典》:感念
(1).思念。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修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感念 殽 尸露,咨嗟 赵 卒坑。”《剪灯新话·爱卿传》:“太夫人以郎君不归,感念成疾。”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我对她之情,深不及母亲,柔不及朋友,但也有另一种自然的感念。”
(2).感激怀念。 明 李贽 《与方伯雨柬》:“以先公之故,犹能记忆老朽於 龙湖 之上,感念。”红楼梦第九十回:“真真的二奶奶和姑娘们的行事叫人感念!” 魏巍 《我的老师》:“童年的记忆是多么珍奇!愿这些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我愿永远地感念他们。”
《漢語大詞典》:凯风(凱風)
(1).和暖的风,指南风。《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晋 陶潜 《和郭主簿》诗之二:“凯风因时来,回飇开我襟。” 唐 许敬宗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诗:“歌里非烟颺,琴上凯风清。” 郁达夫 《寄王映霞》诗:“秋雨 茂陵 人独宿,凯风棘野雉双飞。”
(2).诗经篇名。该诗内容一说是赞美孝子,后常以指代感念母恩的孝心。隶释·汉敦煌长史武斑碑:“孝深《凯风》,志絜《羔羊》。”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纯孝擗其俱毁,共气摧其同欒。仰昊天之莫报,怨《凯风》之徒攀。”
《漢語大詞典》:怀德(懷德)
(1).感念恩德。书·洛诰:“王伻 殷 乃承叙万年,其永观朕子怀德。”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及 周 之盛时,天下和洽,四夷乡风,慕义怀德。”北史·贺拔胜传:“ 胜 自是以后,每执弓矢,见鸟兽南向者,皆不射之,以申怀德之意。”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他们对于丞相特别是畏威怀德。”
(2).怀有德行。《诗·大雅·板》:“怀德惟寧,宗子维城。” 高亨 注:“怀德,有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诸大夫怀德抱术,各守一分以保社稷,孤何忧焉。” 唐 韩愈 《袁氏先庙碑》:“至司徒 安 ,怀德於身, 袁氏 遂大显。” 明 刘基 《樵渔子对》:“是故怀德之士,莫不龙跃九渊,凤翥高云。”
《漢語大詞典》:怀惠(懷惠)
谓感念长上的恩惠。论语·里仁:“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直谏:“陛下功高矣,民未怀惠。” 南唐 张绍 《冲佑观》诗:“羣生怀惠,犹劳宵旰。”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今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又往市马,彼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惠。”
《漢語大詞典》:铭刻(銘刻)
(1).在金石等器物上铸造或镌刻文字或图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今碑上悉铭刻 蔡邕 等名, 魏 正始 中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
(2).谓牢记于心,感念不忘。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上:“幸传尺素之丹青,岂任寸心之铭刻。”《英烈传》第一回:“若得如教,自当铭刻。”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羞妇》:“继父之恩,铭刻不忘。”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十幕:“我们要把这个用鲜血换来的真理,牢牢铭刻在心上。”
《漢語大詞典》:感慕
感念仰慕。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若亡其妻子者,即给衣粮,厚加慰劳,发遣令还,或有感慕相携而归者。” 宋 曾巩 《陈君式恭轩》诗:“名郎感慕同桑梓,手植依然一亩宽。”明史·外国传四·琉球:“ 中山 亦遣寨官子二人及女官 生姑 、 鲁妹 二人,先后来肄业,其感慕 华 风如此。” 章炳麟 《印度中兴之望》:“独苦歷史残闕,无以作人感慕前民之念。”
分類:感念仰慕
《漢語大詞典》:感恋(感戀)
感念眷恋;感激眷恋。晋书·李密传:“父早亡,母 何氏 改醮。 密 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唐 颜真卿 《同州刺史谢上表》:“伏望容臣括责,续状奏闻,无任感恋之至。” 宋 杨万里 《上章致奉不允感恩书怀》诗:“猖狂思再瀆,感恋独多时。”
《漢語大詞典》:衔知(銜知)
感念知遇之恩。 唐 温庭筠 《寓怀》诗:“衔知有贞爵,处实非厚颜。”
分類:感念知遇
《漢語大詞典》:岘山泪(峴山淚)
百姓至 岘山 凭吊 羊祜 而流的眼泪。后谓因感念地方官德政而流的泪。典出《晋书·羊祜传》。 唐 杜甫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诗:“已堕 峴山 泪,因题零雨诗。”参见“ 峴山碑 ”。
《漢語大詞典》:岘山碑(峴山碑)
晋 羊祜 任 襄阳 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 岘山 ,故于 岘山 立碑纪念,称“峴山碑”。晋书·羊祜传:“ 襄阳 百姓於 峴山 祜 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 因名为堕泪碑。” 唐 李涉 《过襄阳寄上于司空頔》诗:“歇马独来寻故事,逢人唯説 峴山 碑。”亦称“ 峴首碑 ”。 唐 李商隐 《泪》:“ 湘江 竹上痕无限, 峴首碑 前洒几多。” 明 袁宏道 《又赠朗哉仍用前韵》:“ 铜鞮陌 上穿花出, 峴首碑 前枕石眠。”
《漢語大詞典》:铭佩(銘佩)
谓感念钦佩,牢记不忘。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谢玉环刀等启》:“垂光既深,铭佩更积。” 宋 李纲 《海康与许崧老书》:“蒙诲諭之厚,铭佩无已。”
《漢語大詞典》:铭篆(銘篆)
(1).镌刻在器物上的铭文。吕氏春秋·慎势:“功名著乎槃盂,铭篆著乎壶鑑。”
(2).比喻感念甚深,永记不忘。 唐 顾云 《谢徐学士启》:“才微往彦,遇倍昔时,仰戴恩荣,已增铭篆。” 宋 吴炯 五总志:“伟哉圣主之言,可以为万世法,使臣子佩服铭篆,凡事事者不忘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