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光统(光統)
总理。 晋 成公绥 《正旦大会行礼歌》之七:“总齐琼璣,光统七政。”
分類:总理
《漢語大詞典》:内阁(内閣)
(1).贵族妇女的居室;内堂。北史·邢邵传:“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 唐 刘长卿 《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诗:“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2).古代中央官署名。 三国 时指秘书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兰臺为外臺,秘书为内阁,臺、阁一也。” 宋 代 龙图阁 、 天章阁 、 宝文阁 等,亦泛称内阁。诸阁均设学士。 宋 王安石 《贺庆州杜待制启》:“国家以边城之寄,戎路所圻,眷内阁之近班,督帅臣之重柄。” 宋 苏轼 《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 蜀 远而人懦,穷困抑塞,至无所诉,朕专欲以德安之,故内阁之命非独宠卿,抑将使 蜀 人知朕用卿,盖以德选也。”
(3). 明 清 两代政务机构。 明 初为加强专制统治,废宰相,于 洪武 十五年,仿照 宋 制,置诸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办理政务。 永乐 初,选翰林院讲读、编撰等入 文渊阁 当值,参与机务,称内阁。中叶以后,职权渐重,兼领六部尚书,事实上成为皇帝的最高决策机关。 清 初以国史院、秘书院、弘文院内三院为内阁,设大学士,参与军政机密。 雍正 时设军机处,掌军政要务,后来内阁便徒有虚名。 明 许浩 《两湖麈谈录》卷九五:“我朝职官虽革中书省而特置内阁,亦隐然宰相也。”红楼梦第九二回:“听得内阁里人説起, 雨村 又要升了。”
(4). 清 末仿立宪国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旧社会的一个内阁总理可以去当县长,为什么我们的部长倒不能去当县长?”
(5).某些国家中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内阁总理(或首相)和若干阁员(部长、总长、大臣或相)组成。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内阁里有包办收买猪仔议员的阁员,国会里有嗾使警察擅殴请愿公民的议长。”
《漢語大詞典》:百揆
(1).总理国政之官。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蔡沉 集传:“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 唐 虞 有之,犹 周 之冢宰也。”旧唐书·代宗纪:“ 唐 虞 之际,内有百揆,庶政惟和。” 宋 王安石 《夔说》:“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 禹 以宅百揆也。” 明 张居正 《赠毕石庵宰朝邑叙》:“昔者 帝舜 起匹夫,摄百揆。及为天子,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好问,好察邇言。”
(2).指各种政务。后汉书·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旧唐书·卢杞传:“ 吉州 长史 卢杞 ,外矫俭简,内藏奸邪,三年擅权,百揆失序,恶直丑正,乱国殄人。”资治通鉴·唐代宗永泰元年:“ 长安 城中白昼椎剽,吏不敢詰,官乱职废,将堕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纷麻。” 胡三省 注:“ 唐 虞 有百揆之官。 孔安国 曰:揆,度也。度百事,总百官。此所谓百揆,盖言百官之事也。”
(3).百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桓公 ( 桓温 )语 嘉宾 ( 郗超 ):‘ 阿源 ( 殷浩 )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新唐书·高祖纪:“戊辰, 隋帝 ( 杨侑 )进 唐王 ( 李渊 )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与成君瓘书:“云‘嗣王’,谓五年 太子晃 ( 拓跋晃 )副理万机,总统百揆也。”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吾故首则曰,择百揆以协同寅。”
《漢語大詞典》:都省
(1). 汉 以仆射总理六尚书,谓之都省。 唐 垂拱 中,改尚书省曰都省。后亦以指尚书省长官或尚书省政事堂。 唐 韩愈 《复仇状》:“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有此异同,必资论辩,宜令都省集议闻奏者。” 马其昶 题解:“公此议欲令凡事发,具其事下尚书省集议。”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会府台司·都省:“ 汉 以僕射总理六尚书,谓之都省,至 唐 垂拱 中,改尚书省曰都省,是则都省之号,始自 汉 也。”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二折:“须有日御帘前高捧三臺印,都省里安身正一品。”
(2).都察院。《水浒传》第五九回:“﹝ 贺太守 ﹞把 鲁智深 拷打了一回,教取面大枷来钉了,押下死囚牢里去。一面申闻都省,乞请明降如何。”参见“ 都堂 ”。
《漢語大詞典》:都堂
(1). 唐 尚书省署居中,东有吏、户、礼三部,西有兵、刑、工三部,尚书省的左右仆射总辖各部,称为都省,其总办公处称为都堂。 宋 金 沿之。 唐 韦承贻 《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 清 赵翼 《漳州木棉庵怀古》诗:“五日都堂班絶席,百僚文案稟钧裁。”
(2). 明 代称都察院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派遣到外省的总督、巡抚都带有都察院御史衔,亦称都堂。《平山冷燕》第十一回:“这个 燕生员 ,乃是本郡 燕都堂 之子,叫做 燕白頷 。”参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都堂
《漢語大詞典》:总理(總理)
(1).全面管理。 宋 苏轼 《德威堂铭》:“其总理庶务、酬酢事物,虽精练少年有不如。”明史·张国维传:“迁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总理河道。” 清 薛福成 《妥筹保护浙东新筑炮台疏》:“派候补知府 杜冠英 总理筑臺事宜。”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地方官总理一邑,所司不仅釐金。”
(2).指总管某部门或事务的负责人。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客魏始末纪略:“ 谦 於 嘉靖 四十一年选入,歷陞内官监总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这回那督办到 汉口 来勾当公事,这里分公司的总理,自然是巴结他的了。” 陶成章 《浙案纪略》上卷第一章第一节:“ 乃宣 , 桐乡 人,时已定为求是书院总理,而未就职者。”
(3).中央政府首脑的名称之一。如:国务院总理;内阁总理。
(4).有的政党社团的领导人也称总理。
《漢語大詞典》:总河(總河)
明 清 总理 河 道的官名。 明 设总河侍郎。 清 初称河道总督, 雍正 时改称总河。明史·河渠志一:“ 成化 七年命 王恕 为工部侍郎,奉敕总理 河 道。总河侍郎之设,自 恕 始也。”明史·河渠志三:“ 成化 七年,又因廷议,分漕河 沛县 以南、 德州 以北及 山东 为三道,各委曹郎及监司专理,且请简风力大臣总理其事。始命侍郎 王恕 为总河。”清史稿·河渠志一:“ 雍正 元年六月,决 中牟 十里店 、 娄家庄 ,由 刘家寨 南入 贾鲁河 。会 鹏年 卒, 齐苏勒 为总河。”
《漢語大詞典》:总署(總署)
清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别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游历》:“方今朝廷创办一事,聚讼盈庭,非无深达时务之臣,而每建一言,輒多格於羣议,诚如总署所谓同心少、异议多者。”
《漢語大詞典》:组阁(組閣)
(1).组织内阁。由内阁总理(或首相)和若干阁员组成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2).泛指组织领导班子。如:实行厂长负责制,重新组阁。
《漢語大詞典》:阁揆(閣揆)
内阁首脑。指内阁首相、内阁总理等。 王芸生 《日本对辛亥革命之操纵与干涉》:“自 袁世凯 出任阁揆, 东京 外务省以为 中国 之乱,可由採取君主政体而终止。”
《漢語大詞典》:摄御(攝御)
总揽,总理。魏书·崔亮传:“但吾摄御万机,庶兹恶杀,可特听以功补过。”云笈七籤卷五一:“中元玄纪,摄御四方,生化五炁,混合帝房。”
分類:总揽总理
《漢語大詞典》:总务(總務)
(1).总理各项事务。 唐 苏颋 《授沈佺期太子少詹事制》:“储闈总务,卿寺推能。”旧唐书·代宗纪:“ 西汉 以二府分理, 东京 以三公总务。”
(2).机关、学校等单位中的行政事务。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六:“校中师生分隶于总务、纠察、宣传、调查诸科。”
(3).指负责总务工作的人。
《漢語大詞典》:南洋大臣
官名。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1861年 清 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五口通商大臣为南洋通商大臣,由两 江 总督兼任,管理东南沿海及 长江 沿岸各口岸通商、交涉事务。参见“ 南洋 ”。
《漢語大詞典》:南洋
(1). 清 末至 民国 时期,划分我国沿海地区为南北两洋区,称 山东 以南的 江苏 、 浙江 、 福建 及 广东 各省为 南洋 ; 江苏 以北的 山东 、 河北 、 辽宁 各省为 北洋 。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 南洋 起 厦门 ,包 汕头 臺湾 潮阳 甲子门 四澳 虎门 老万山 七洲洋 直抵 雷环 为一截。”
(2). 亚洲 东南部国家和地区。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泰西各强敌,越国鄙远而来。今而 南洋 各岛,悉为佔据。则边鄙已同接壤,郊坰无异户庭也。” 茅盾 《过封锁线》:“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知道他是 南洋 华侨。”
《漢語大詞典》:海军衙门
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清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1885年设立,醇亲王奕訢为总理,奕劻、李鸿章为会办,实权由李鸿章掌握。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漢語大詞典》:国务院(國務院)
(1).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也就是中央人民政府。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等人员组成,掌管国家最高行政事务。
(2). 民国 初年的内阁,以国务总理为首。
(3). 美国 政府中主管外交兼管部分内政事务的部门,主管者称国务卿。
《漢語大詞典》:览总(覽總)
执掌总理。览,通“ 揽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未有内遭家难,外遇灾害,览总大麓,经营天物,功德巍巍若兹者也。”
分類:执掌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