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彭泽(彭澤)
(1).泽名。即今 鄱阳湖 。在 江西省 北部。又名 彭湖 、 彭蠡 。《韩诗外传》卷三:“左 洞庭 之波,右 彭泽 之水。”
(2).县名。 汉 代始设。在今 江西省 北部。 晋 陶潜 曾为 彭泽 令,因以“彭泽”借指 陶潜 。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 睢园 緑竹,气凌 彭泽 之樽; 鄴水 朱华,光照 临川 之笔。”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有匹夫而不名者,若 步兵 、 彭泽 之类是也。” 清 秋瑾 《菊》诗:“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 彭泽 志徒雄。”
《漢語大詞典》:陶令
指 晋 陶潜 。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故称。 元 赵孟俯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 陶令 饮,从人皆笑 酈生 狂。” 毛泽东 《登庐山》诗:“ 陶令 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分類:彭泽
《漢語大詞典》:元亮
晋 诗人 陶潜 字 元亮 ,曾任 彭泽 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后常用为隐居不仕的典实。 宋 范成大 《次韵徐廷献机宜送自酿石室酒》之一:“ 元亮 折腰嘻已久,故山应有欲芜田。” 明 陈所闻 《驻马听·宿栖霞寺翠微庵》曲:“无缘捉尘对 支郎 ,空劳载酒来 元亮 。”
《漢語大詞典》:如愿(如願)
(1).传说中 彭泽湖 神的女婢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载: 庐陵 欧明 为 彭泽湖 神 青洪君 所邀,:“ 明 既见 青洪君 ,乃求 如愿 。使逐 明 去。 如愿 者, 青洪君 婢也。 明 将归,所愿輒得,数年,大富。” 宋 黄庭坚 《宫亭湖》诗:“灵君 如愿 儻可乞,收此桑榆老故丘。”
(2).符合愿望;达到愿望。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文雨后思归》:“万事安能尽如愿,且来相伴压糟牀。”《说唐》第二回:“若我如愿,必杀此老贼,方消我恨。”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此后也想保持此种油腔滑调,但能否如愿,却未详也。”
《漢語大詞典》:赋归去(賦歸去)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并赋《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后因以“赋归去”为辞官归隐之典。 唐 王维 《奉送六舅归陆浑》诗:“酌醴赋归去,共知 陶令 贤。”亦作“ 赋归田 ”、“ 赋归来 ”。 宋 邵雍 《诲答尧夫见寄》诗:“应笑无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赋归田。” 宋 晁补之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词:“谓 东坡 、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 宋 叶梦得 《满江红·重阳赏菊》词:“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 彭泽 。”
《漢語大詞典》:泉明
指 晋 陶渊明 。 渊明 为 彭泽 令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见《晋书·隐逸传·陶潜》。后遂借指欲作归隐之计的县令。 唐 李白 《送韩侍御之广德》诗:“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 泉明 。” 王琦 注:“野客丛书:‘海録碎事谓 渊明 一字 泉明 , 李白 诗多用之。不知称 渊明 为 泉明 者,盖避 唐高祖 讳耳。犹 杨渊 之称 杨泉 ,非一字 泉明 也。’齐东野语:‘ 高祖 讳 渊 ,渊字尽改为泉。’”
《漢語大詞典》:彭泽米(彭澤米)
晋书·隐逸传·陶潜载 陶潜 为 彭泽 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遂解印去县。后因以“彭泽米”指微薄的官俸。 宋 苏轼 《故周茂叔先生濂溪》诗:“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因抛彭泽米,偶似西山夫。”
分類:彭泽束带
《漢語大詞典》:鄱阳湖(鄱陽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古称 彭蠡 、 彭泽 、 彭湖 、 官亭湖 等。在 江西省 北部,为 赣江 、 修水 、 鄱江 、 信江 等河的总汇。富灌溉、航运之利。盛产银鱼、鳜鱼等。
《漢語大詞典》:元亮秫
晋 陶潜 字 元亮 ,性嗜酒,尝为 彭泽 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穀。曰:‘令吾常醉於酒足矣!’”见《晋书·隐逸传·陶潜》。后以指隐者所耽之酒。 唐 杜牧 《许七弃官东归寄赠十韵》:“冻醪 元亮 秫,寒鱠 季鹰 鱼。”
《漢語大詞典》:陶令秫
高粱。因 陶渊明 为 彭泽令 时,“公田悉令吏种秫稻”而得“陶令秫”之名。见宋书·隐逸传·陶潜。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高士贞倩:“有《采菽堂诗集》……《放言》云:‘无家可种 故侯 瓜,何地容栽 陶令 秫。’”按, 故侯 ,指 秦 东陵侯 召平 。
《漢語大詞典》:打灰堆
亦称“ 打如愿 ”。 相传 庐陵 商人 欧明 遇 彭泽湖 神 青洪君 遣吏相邀,以婢 如愿 许之。 明 携之归,意有所愿, 如愿 辄使得之,数年大富。后不复相爱。正月岁朝鸡初鸣, 明 呼 如愿 不起,怒欲捶之, 愿 走入粪堆而去。 明 以 愿 仍在其中,以杖击之使出;不得,因曰:“汝但使我富,不復捶汝也。”见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卷五百引《录异传》、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捶粪。后民间于正月初一鸡鸣时,辄往灰堆间捶打,谓能致富,本此。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打灰堆词》:“除夜将阑晓星烂,粪扫堆头打 如愿 。”
分類:商人彭泽
《漢語大詞典》:折腰禄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遂以“折腰禄”指下级官吏的微薄薪俸。 唐 钱起 《过沈氏山居》诗:“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参见“ 折腰 ”。
分類:彭泽本传
《漢語大詞典》:折腰
亦作“ 折要 ”。
(1).弯曲的腰。 汉 刘向 列女传·锺离春:“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折腰、出胸,皮肤若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本则聋瞽、喑哑、驮背、折腰诸恶状,无一不备於身矣。”
(2).谓弯着腰。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折腰而趋,流汗喘乏。”
(3).弯腰行礼。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墅西 飞龙山 神, 庭凑 往祭之。将及祠百步,有人具冠冕,折腰於 庭凑 ;及入庙,神乃侧坐。” 明 宋濂 《虎跑泉铭》:“拔剑刺山,水为之涌;折腰拜井,泉乃仰流。” 清 陈鳣 《对策·拜礼》:“介者不拜,故以肃为礼,以其不可折要也。”
(4).借指鞠躬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泰西各国使臣咸请覲见,先自言用西礼折腰者三,不习 中国 拜跪。”
(5).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后以“折腰”为屈身事人之典。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华髮长折腰,将貽 陶公 誚。”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伊人 濮阳 秀,方厌折腰辱。” 清 方文 《彭泽怀古》诗:“折腰非所愿,解组亦何难。”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为了我们的事业,就是一升米需要折腰,他也可以折了。”
(6).崇敬,倾倒。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古百戏节目之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百戏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盌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
(8).舞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小垂手》诗:“折腰应两笛,顿足转双巾。”云笈七籤卷一○六:“ 王华 作唱, 西妃 折腰。”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垢》:“ 柳姬 ,我不见你舞了,好一折腰,试他垂手。”
(9).指格律诗中的失黏格。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絶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郭绍虞 注:“案八句折腰当亦指失黏之格。” 清 冯班 钝吟杂录·严氏纠缪:“折腰者,如絶句平仄平仄或仄平仄平,不用黏者是也。”
(10).见“ 折腰步 ”。
《漢語大詞典》:柴桑主
南史·隐逸传上·陶潜载, 潜 在 彭泽 令任上,曾派一佣工助其子耕于 柴桑 ,诒书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后因以“柴桑主”指善待佣工的 陶潜 。 明 屠隆 《綵毫记·庐山受枉》:“叹佣奴自卖 朱家 鲁 ,少小蒙恩遇,絶鞭笞、人子相看,不减 柴桑 主。”